高莎丹
【摘 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JI.cbbrotckhh)曾指出:游戏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源泉。所以,游戏是幼儿发展变化的工具,幼儿的发展是在游戏中不断得以建构、生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游戏教育;幼儿发展;身心健康;作用意义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分析
1.游戏有助于幼儿消除消极情绪,为成长带来快乐
在评价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过程中,情感健康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如果幼儿情感健康,他们就会时刻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愿意与父母以及身边的人接触;相反,如果情感不健康,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幼儿性格孤僻、做事不积极等现象。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适当的游戏也能使幼儿解放天性。在游戏中,幼儿不但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孩子很容易放松心情,不再因为一些事情而烦恼。幼儿阶段,孩子没有完整的世界观,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事物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时候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带有角色扮演式的游戏,使孩子可以初步感觉到每个角色的职责,同时不同的角色也能使孩子乐在其中,有助于其情感健康的培养。
2.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都知道,令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这样孩子很容易变得内向,甚至偏激。很多游戏是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的,比如孩子小时候经常玩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因此在幼儿园等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增设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这样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帮助,也能享受到集体游戏的快乐,同时为了不拖集体的后腿,孩子也会尽全力地去努力。在相互配合中,孩子明白了如何与人交流合作,如何处理争吵,也能够使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总之,孩子很容易在集体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游戏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初级阶段,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阶段,家长以及教师应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孩子早点认识的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游戏中,尤其是在一些具有角色分配的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扮演别人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从而对自己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幼儿还可以体会游戏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其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4.游戏在幼儿性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阶段,孩子的性格正处在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候,他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很可能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就认定世界是什么样。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十分重要。在一些传统游戏中,如折纸游戏,孩子可以通过游戏理解世界的美好,以后很有可能会用爱心和理解去看待社会上的事。而通过角色的扮演,孩子可以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养成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游戏就会使孩子养成坚韧、勇敢、责任心强的性格。游戏可以教会孩子处理不同的事情,一些孩子孤僻、胆小等问题通过游戏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如果当自己按照规则玩下来了,或是取得了胜利,幼儿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这个正验证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的“各种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及时进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是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在小医院、美容院等角色游戏中是否尊敬他人的劳动,是否有责任心。可见,游戏的一个方面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这就使之与德育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逐步学会了认识自己和同伴,并能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加快了幼儿的社会进程。尤其是集体性游戏,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的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克服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同伴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从而迫使幼儿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自我为中心中解放出来,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理解和体验人们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与同伴的协作精神。
2.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有些幼儿比较孤立,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与别人交往,喜欢独自一个人进行活动,显得不合群,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别人相互合作的机会,使之变得合群,为将来成功地走进学校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游戏是幼儿从不合群走向合群的桥梁。
3.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游戏扩大了幼儿的社会范围,增加了幼儿的社交频率,使幼儿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游戏能为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同伴的需要之间,在学会分离和相聚,给予和索取之间找到平衡。
4.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玩,否则,他就会被这个游戏集体所淘汰。有时为了能与别人一起游戏,幼儿不得不遵守集体的规则,委曲求全,克制自己,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到底,毅力、耐心,坚持性得到发展。
四、游戏能表现幼儿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在游戏中,幼儿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呆坐等消极的被动状态。有意识的为小朋友提供机会,让一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事事包办代替,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让胆小的小朋友在“过家家”游戏中,当“爸爸”“妈妈”抱着孩子去看病等一些系列游戏,他们往往比大人照顾的还要周到,使小朋友提高责任心,这样做游戏他们愿意参加,在许多的游戏中幼儿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内容,方式,方法,教师只根据游戏的需要适当介入游戏,游戏活动的价值得以体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不仅证明了游戏在儿童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证明了游戏对于儿童个性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健康心理是现代化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游戏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功效。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晓云.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239.
[2]刘晖,王京丽.以体育运动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卷宗,2013(9):93-94.
[3]陆颖.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3(22):281.
[4]萨仁高娃.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之微探[J].幼儿教学研究,2013(3):24-25.
[5]林碧珍.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心理[J].新课程:上,201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