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

2016-05-30 03:32:43江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例题思路解题

江辉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完成后,普遍忽视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尤其是一些薄弱中学的数学教师,由于要赶教学任务和多介绍题型,不太在这方面下工夫. 因此,很多学生由于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或者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状态的问题,大部分也都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虽然做得很多,学得很苦,但未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上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 学习数学,也就只能登堂而未能入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看法.

一、查缺补漏,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

有时也要对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进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再根据具体情况教师给出解题过程的板书,这样在对比中学生较容易发现自己在表叙规范性和合理性上的偏差,同时加以修正. 很多教师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上课基本上由教师讲解,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 重视知识的灌输和结果的正确,而忽视解题叙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致使很多学生考试时结果正确,但依旧失分. 在平时很多同学把做题当成是赶任务,解完题后万事大吉,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再急忙赶赴新的战场. 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应该引以为戒.

一名同学由于单位换算和计算出错,竟然计算出一颗地球卫星离地面的最远距离是3厘米!如此荒谬绝伦的错误结论,本来只凭生活常识也足可发现错误,但解题者根本不做反思和检查,作业上交,传为笑话. 考试时诸此类错误也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的明显,有的较隐蔽,但只要学生自己解题后能认真进行反思,是不难发现并及时加以纠正的. 可惜不少同学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解完了事,不加探索回顾,致使漏洞百出. 这种错误思想和做法,像蛀虫一样严重蚕食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解题后查缺补漏工作的积极意义及其重要性,必须引起师生在教学中的足够重视.

二、关注教材,发挥例题的延伸性功能

发挥例题的延伸性功能,实际是将所学的知识做适当的延伸,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深化知识,蕴伏后继知识的目的. 如课本第66页,例3作出y = 2x-2的图像,并说出它与y = 2x的图像的关系. 本题是在强化指数函数图像的基础上,考查了图像的左右平移变换. 在此例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引申:

延伸1:作出y = 2x - 2的图像,并说出它与y = 2x的图像的关系.

延伸2:作出y = |2x - 2|的图像.

延伸3:方程|x| = |2x - 2|的根的个数.

延伸4:方程|2x - 2| = m有两解,求m的范围.

本例的4道延伸题,是在平移变换的基础上,综合了翻折变换,并训练了学生利用图形去解决方程的解的个数问题,体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 要发挥例题的引申性功能,必须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当然,引申时还要考虑所教内容的学生的实际,做到难度适宜,引申自然,收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教学效益.

三、善于反思,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即使解题正确,也未必能保证解法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 对一道数学题,往往由于审题的角度不同得出多种解题方法,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停留在所得出的结果上,应引导学生再回过头分析、思考.

例1 已知△ABC中,BC = 20,AB + AC = 50,求中线AM的最小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有关解题策略的问题. 很多学生解答时都是根据所给条件,建立函数关系,最后转化为求有条件的极值,计算较复杂,但仍能解出答案,若仅仅满足于做对,这道题的训练和考察目的显然并没有达到,因此上课时,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思路,然后要求大家思考:本题能否减小计算量?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果然很多学生顺利地联想到了椭圆定义,即由

2c = 20,2a = 50 ?圯 2b = 2 = 10

再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推知:AM的最小值为短半轴长,所以AM的最小值为10 .

由上例可以看到:鼓励学生换一个思路思考,不仅提高了解题速度,也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用常规方法求解,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求解准确,若认真分析其条件和结论,换个角度去分析、思考,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 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坐标为(x4,0),若1 < x4 < 2,则tan θ取值范围是 ( ).

A. ,1 B. ,

C. , D. ,

这道试题如果正面去求解确实比较困难,当学生在辅导资料上发现这道题要求我讲解时,我问了一下他们解题的思路:基本上都是正面去求解. 我并不忙于帮他们去解题,而是要求他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审题,观察“题干”和“选择支”的结构特征,并进行合理推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果然很快就有学生找到了方法并得出了正确答案.

即以x4和“选择支”的范围的边界数字为突破口,令x4 = 1,则不难得出所对应的tan θ = . 由题目的结构特征可以猜测: 应该是范围的一个边界数字.对照备选的“选择支”可推知答案为C.

猜你喜欢
例题思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不同思路解答
用“同样多”解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