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综合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2016-05-30 03:23吴文建李炳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综合实验协同创新

吴文建 李炳林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中,一些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在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本文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庆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有的实验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协同管理理念,构建校内教学实验室资源、企业实践资源等实物资源,以及移动互联网虚拟资源,构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综合实验平台,最后提出构建保障措施。

关键词:协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综合实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77-02

一、引言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其核心就是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具体到教育领域,作为重要创业支撑平台的高校实验室资源,也同样需要引进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尤其是跨多种学科的本科专业,如何能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既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又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如何整合多种资源的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原理。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资源环境政策法规与交易规则,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及管理技能。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级政府、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农林牧渔各业和各类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胜任相关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学习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在环境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这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已有的实验室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

目前,资环实验室具体开展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资源价值评估、资源规划等。部分实验内容开展需要相关资源类或环境类理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而对在校的大学本科生而言,接触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毕竟相对有限。作为一个新本科专业,在专项资金支持下,实验室各项工作已经在筹备中,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要求。

从环境影响评价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来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实验实训设备不够系统与完善,如该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实验还需补充。目前已经购买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等软件。这些软件基本能满足本实验室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块的设计。但是这些软件的使用,如果要能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和地理信息系统相联系,才能实现与学校的石油、冶金等特色专业相结合,实现实际数据统计记录,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详尽的环评结果。目前在已有的软件情况下,只有通过其他途径直接获取相关数据资料,这样教学实践效果只能起到熟悉软件操作、明白环评程序的目的。

环境核算体系以及资源价值评估等核心软件缺失,将不利于学生全方位掌握环境评估程序和独立实现环境评估操作实践,通过比较各个区域、各个产业等环评结果,借助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软件得出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结论,从而无法较系统、充分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更有效率地改变现有的资环实验设施条件,需要改变以往的购置思维。

(二)可以整合的实验室资源

1.校内资源。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具有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现在大多数是按学科设置的专业实验室。重点特色实验设备较为先进,也建有专门的实践基地。这些实验室具有非常专业的实验教学资源。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实验室运作基本上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实验室建设。由于学科差异性,各学科的学生基本固守在各自为营的二级学院实验基地、公共大实验平台为主的条件下接受实验实践教育。实验室运作并没有真正地将“协同创新”融入到实验室管理运作中。

2.企业资源。重庆科技学院是以工为主的高校,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的应用科技大学,学校定位就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石油、冶金两大行业。随着校企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学校与企业界合作机会增多,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问题,双方都能从中获益。然而,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实验室资源,由于缺乏接受实际数据的软件、数据库等设备,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效能核算、资源价值评估等方面的设备,因此不能满足校企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企业有技术实践背景,也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而学校具有研发团队,如果校企联合创办实验室,双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则将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协同创新。

3.移动互联网资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大多与社会息息相关,资环专业实验部分涉及环境检测数据、政府政策等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社会资源的信息公开,直接从互联网就可以查询到相关资源。其次,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天气状况、气温、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随地可查询,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到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是资环专业重要的实时资源,应该纳入综合平台中去。实验研究成果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从而实现大众共同培养的目的。

四、整合多方资源共建综合实验平台

在现有的经管类实验室基础上,整合校内的石油冶金资源实验室资源、企业或政府资源、移动互联网资源等外部资源,共同构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综合实验平台。石油冶金等资源实验室主要为平台提供环境效果验证、资源耗能等专业实验验证功能,企业或政府资源主要为实验平台提供社会中发生的资源或环境等实践问题,并提供实验结果的实践论证;移动互联网主要为平台提供数据库支持,以及组织社会调研搜资等活动,同时还为研究成果提供宣传服务。现有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验室主要是搜集数据,利用专业软件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智力中心功能。该平台跨学科,校企联合共建,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有助于全方位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综合实验平台的研究成果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关于平台人才培养模式。资环专业学生可以先学习基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然后在校内理工科实验室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相关的基本专业认知,结合企业或社会需要解决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借助实验平台进行综合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平台运行模式。可以采用“收益共享,利益共担”的原则,平台共建充分借助虚拟的互联网手段实现,对于解决企业实践问题获得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共享给相关参与方。此平台构建,不仅可以解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而且还有助于资源环境理工类学生经济管理类公共基础专业知识的欠缺,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多学科合作,更容易研发创新。平台运作实际是政府与社会协同育人的一种机制上的创新,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

五、配套措施

为实现平台构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改革实验室资源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实验管理模式,构建资源共享集中统一管理平台,避免重复建设。二是鼓励与企业合作,多参加社会调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等一些文科专业,更需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研究,加深解决实践问题的动力。三是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一般学校的实验室建设都是由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师需具备丰富的跨学科专业知识,而且需对社会问题较为敏感。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补充知识,扩大知识面。四是观念的创新。专业人员、管理模式改进以及数据库的欠缺,都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平台构建大胆引入“互联网+”模式,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董贺新,王亚辉,王训遒.构建化工与能源跨学科实验平台[J].实验室科学,2010,13(5):138-139.

[2]王晓岗,赵超,许新华,樊雅娟.分层次跨学科开放实验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160-163.

[3]谢春.工程教育创新型学科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89-192.

[4]赵晶.文科跨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108-110.

[5]崔言顺,李建亮,焦洪超,王树迎.论高校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9-101.

猜你喜欢
综合实验协同创新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的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