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
摘 要:电视纪录片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教学要求,对本科生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层次不高、创作粗糙等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供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指正。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问题;教学策略
进入新纪元,科技的进步和受众文化层次的提升,让电视纪录片在观众心中越来越有“价值存在感”。《舌尖上的中国》等一大批融合了新的纪录片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的优秀作品,让电视纪录片在电视荧幕上成为了“高收视率”“高口碑”的双高片,真正以“正确”的姿态步入电视。作为电视片的重要类型,电视纪录片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笔者在鼓励和指导本科学生进行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电视纪录片的实践创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学课时设计较少,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学思路过于模糊,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权衡中把握不准、缺少专业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业界经验指导、实践创作思维和方法错误等,造成了学生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规律进行创作,选题浮于表面,技法粗糙,整体表现为作品层次不高等问题。笔者在下文中将尝试探索本科电视纪录片的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教学要求
电视纪录片创作属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视纪录片理论基础、影像表达方式与创作技法等。相对于具体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广告、电视剧等,电视纪录片在视听表达、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都不同于其他电视作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其一,要形成学生专业创作素养、艺术审美与批判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作能力,建立系统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方法与实践技法;另外,完善和提高电视编导的专业素养。具体将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一)理论教学
1.了解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明确电视纪录片与其他电视片,尤其是电视新闻片和电视专题片的内在区别;2.掌握纪录片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创作原则,以及制作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巧;3.熟识电视纪录片的分类和创作规律,理解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步骤;4.掌握电视纪录片选题与策划的基本技能;5.学会正确的分析与解剖电视纪录片的艺术特征6.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文案写作方法,包括解说词和具体文案脚本等。
(二)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课程指导学生参与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实务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能力,要求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并完善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具体包括:
1.完成电视纪录片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创作分析报告;2.组建团队,走访田野,观察思考,头脑风暴,建立选题库;3.掌握电视纪录片拍摄技法,包括电视纪录片导演与现场调度、电视纪录片摄像技法、电视纪录片灯光与录音、电视纪录片的人物采访等;4.掌握电视纪录片的后期编辑与包装,包括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思路和剪切技巧,电视音乐和电视纪录片的包装技法等。
二、电视纪录片的学生实践创作问题
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这决定了其与微电影等故事片在创作思路中有很大不同。故事片由于其戏剧元素和主题表现元素充足,创作的重点凸显在戏剧线索的梳理和戏剧冲突的视听表现;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线索和主题表达存在隐含性和抽象性。在笔者指导学生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总体问题是影片价值水平不足,主题体现力偏弱和制作粗糙等。
(一)创作方式偏向新闻专题片,没有多种形式审美表达方式
学生创作作品中多以展示现象或者事实的“叙述”为主,表达线索单一,一贯的按照陈述现实—解释环境—人物访谈—表达意见的制作路径,注重了新闻专题片的纪实性。但是忽略了电视纪录片不同于新闻专题,除了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也应该讲究蒙太奇叙事艺术、电视主题音乐、长镜头手法,强调声音语言表现性等艺术手法。
(二)选题能力不足,视角狭窄
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挖掘价值选题的能力薄弱。电视纪录片的选题犹如生命,决定了创作的价值。不同于其他的电视片,电视纪录片生命力在于关照社会现实和体现人文关怀,其创作依托于真实人、事、物,要“直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性格和命运”。学生很好的发掘的身边人和身边事,但是所体现出来的“状态、性格和命运”的典型性和层次不足。
(三)电视化影音创作能力弱,电视镜头的“战斗性”不足
编导专业学生在前期实践教学中基本影像语言的创作训练,多以微电影和DV剧为主,更多的关注画面的外在表现力,而不是挖掘镜头的内部表现。随之而来的创作习惯就是拍摄镜头画面注重外在情绪性,例如长焦镜头、运动镜头和特殊构图等文艺气息浓厚的画面表达,而这恰恰与电视纪录片的总体纪实风格:注重画面的内在性相反。镜头所对准的人事物更多的讲究戏剧感,而不是拍摄焦点背后所能传达出来的重要意义,缺乏“战斗性”。电视纪录片的镜头是为表达主题价值和真实的主题背景而存在,不是单纯的表达故事情绪和戏剧力。如此并非说电视纪录片不注重镜头“美感”,恰恰相反,电视纪录片相对于新闻专题片更加注重镜头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体现在画面内部人的状态,人与人、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电视文案写作能力不足
学生创作过程另一个问题就是电视文案写作能力的不足。电视纪录片因为其戏剧性的隐蔽,镜头的表达往往带有跳跃性和抽象性。画面解说是推动情节、表达抽象理念和升华主题的重要部分。文案写作既注重与影片本身的勾连性和解释性,又要注重抽象性和主题性,既要有平白又要有高度。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以及审美和批判能力,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多数是艺考生,文化素养本身不足,造成了其作品中画面外解说的瑕疵。
三、电视纪录片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理论教学关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文化价值和创作思路。首先需厘清电视(新闻)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区别,明确创作的原则思路和行为范式。(新闻)“专题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性和论述性的统一;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本质特征不一样,所对应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就不一样。其次,电视纪录片的文化素养决定影片的根本价值。
实践教学关乎电视纪录片的直接创作形态,在镜头调度、拍摄风格、灯光与录音、人物访谈、后期编辑等实际操作环节需与故事片、专题片和具体电视节目加以区分,并做单独讲解和实训。
(二)加强学生田野实习,提升发掘价值选题和角度的能力,培养审美和批判能力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选题是关键。编导本科生普遍存在选题能力薄弱,选题角度同质化严重。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对接,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体验观察与思考;其次,观看大量的优秀电视纪录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批判能力。把调研社会实践和梳理文献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分析报告建立自己的选题库,解决选题茫然和选题批判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注重培养电视纪录片专业的创作思维和技法
电视片的创作,影像表达是根本。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纪实性的创作理念。学会隐蔽摄像机,挖掘真实的创作的背景,注重同期录音,展现真实的人、事、物;镜头多以短焦或标准镜头,展现朴素的人物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多以现场故事发生画面为主等。
其次,注重创作的艺术性。拍摄适当注重镜头的调度感,尤其是在人物访谈中;机位以稳定镜头为主,不刻意使用主观镜头和晃动镜头;注意使用光线和画面构图;体现剪辑的设计感和叙事的逻辑层次感,不单纯的以线性叙事为主;注重同期录音和解说词的质量;精心设计电视音乐和后期包装等。
在电视纪录片创作教学中,以上这些问题实则是电视纪录片创作初学者都会面临的问题。电视纪录片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同学们搭建专业理论知识框架和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自信心和价值体现。电视纪录片之所以被称为电视文化的代表,不仅要求基本影像表达技法要精、专,更需要创作者本身有渊博的知识涵养,广阔的创作视野和博大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立德.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J].中国电视,2005年第一期第35页.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