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述论

2016-05-30 00:20杨永庚
廉政文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

摘 要:伴随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纪检监察理论研究兴起,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学科初步形成。但客观而言,目前在研究中仍面临许多挑战与问题,主要体现于基础理论薄弱、专业研究队伍不足、学术研究的系统意识与规范化程度较低等方面。需要在综合创新、拓展研究空间、优化结构、培养人才、理论研究和实际贯彻结合的基础上,推动学科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纪检监察学;学科;形成;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2-0054-08

随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学学科理论研究也随之兴起与发展,中国纪检监察正在开拓一门新学科。为此,我们从两个角度进行认识,一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回顾,从中把握纪检监察学科逐渐形成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二是从“思想”的角度进行规范,从中提炼出纪检监察的思想内涵和历史经验,并理性地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挑战,这对我国不断深入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科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学科地位的确立

从历史上看,我国纪检监察学研究为时不晚。伴随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从1927年党的五大首次决定设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起,它就成为党和政府中专门履行监督职责的职能机关,纪检监察学就开始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丰富的纪检监察思想资源,在纪检监察学方面不乏一些有价值和生命力的东西。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为了巩固工农民主政权,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和批评……,苏维埃工作人员中如果发现了贪污腐败、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分子,民众可以立即揭发这些人员的错误,而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绝不姑息”。建国前夕,毛泽东在延安同黄炎培先生的那次著名的谈话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找到跳出“兴也勃、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的办法。这些重要思想直到建党70周年后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才略有涉猎,21世纪初袁长青在《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发展轨迹》、王戎在《毛泽东廉政思想研究》等论文中从毛泽东廉政思想的起源、发展过程、内容、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表明自觉的学科理论研究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纪检监察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许多曲折。如果从执政后成立的第一届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算起,纪检监察工作则只有56年的时间,其中被撤销了10年(1969年7月被撤销到1978年12月恢复)。就行政监察工作而言,如果从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算起,也只有56年的时间,其中被撤销了27年(1959年4月至1986年12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恢复与发展,以及更加深入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所处的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也为社会廉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治理方式和方法,纪检监察学学科理论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学科地位也因此逐步确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理论始受关注,相关探讨开始起步

2000年4月,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的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开始系统研究学科理论。从此,一些研究者也以反腐倡廉为议题,结合本土化经验提出了多元的阐释,发表反腐倡廉方面的相关论文相继增多,有《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围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我国未来反腐败制度改革的关键:反腐败机构与体制》[2]、《转型国家和地区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3]、《党风廉政建设30年历程及思考》[4]、《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5]等。2004年《中国廉政文化丛书》第一辑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对21世纪以来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初步汇编。从总的方面看,21世纪前10年的研究偏重思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成果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10年代后,学科理论研究逐步深化,出现了一批以本土经验研究为路径,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理论为取向的研究成果。其中,高建林的《廉政文化学学科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6],顾晓松、杨礼宾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南通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7]等论文,在吸收、提炼和发掘已有的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构建新学科,出现了团队攻关的现象。同时,著作类成果明显增多,如中央纪委于2004年开始出版《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理论文选》,连续达10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纪检监察研究资料。

(二)视野不断开阔,学科建设逐步深化

不断开阔视野,引入、评介国外在监督学、政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促进较早较快地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体系,建构本土化的纪检监察学,使学科建设走向成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由郭家申翻译的苏联萨塔罗夫著的《反腐败政策》一书,“通过历史的镜子追溯腐败的本质和根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腐败的表现和变异,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揭示腐败造成的种种危害和威胁,并通过大量范例对遏制腐败的各种战略与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找寻出与腐败斗争的最有效途径”[8]。之后,2013年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了孟庆莉博士著的《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实证研究》[9]一书。此书虽然研究的是中国反腐败问题,但它反映了一个留学美国的学者对“纪检监察学”理论与方法的进展与特色的探索成果。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可以作为腐败问题实证研究方法方面的一本教科书,二是使用了丰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极大的启示,三是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有待于以后深入细致研究的新问题。客观地来讲,这些研究成果对培育学科基础,促进中国纪检监察学的发展,尤其是学科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杨永庚教授编写的2015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纪检监察学概论》[10]对纪检监察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宏大建构,初步确立了学科体系。

(三)教师队伍日益扩大,专业建设初步形成

伴随纪检监察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对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要求正在变得日益迫切。一些创办这个专业的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促进其转型。21世纪初,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开始对全国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培训,先后开设了纪检监察学课程。西安文理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等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接受培训,到目前为止,西安文理学院已有近20人参加了初级、中级培训班,他们将更多元的知识体系带入本学科中来。同时,西安文理学院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第一期研究选编出版了《纪检监察学概论》[10]、《监督学》[11]、《职务犯罪概论》[12]等3本,目前正在选编出版第二期7本,学科知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纪检监察学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活动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这使得纪检监察学知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一批青年学者的积极加入,大大增强了纪检监察学学科队伍的整体实力,也为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应用研究逐步深化,关注领域不断拓展

从学科发展看,学科研究的专门化,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对国家纪检监察体系的研究,不仅应当注重学科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纪检监察规则体系,2011年有一些学者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明确提出了“纪检监察学”概念。但研究仅限于对体系一般的泛泛而谈,要进一步细化,从各个具体领域进行研究,不断创立新的理论学科,学科理论建设才会进一步深刻和成熟。随着纪检监察学在指导思想上从“阶级斗争”到“服务于经济中心”再到“科学发展”的跨越,方法途径实现了从“道德感召”到“依法治理”再到“文化反腐”的跨越,研究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这既是学科地位提升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对本学科需求的扩大。虽然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理念和措施尚处于起始阶段,但要深入、彻底,必须研究“现实的人”的价值观,把研究视阈融合。

(五)组建学术团体,发行学科刊物

对于学科发展来说,学术团体与研究机构的形成是学科地位初步确立的重要标志。在教学、科研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一批专门的纪检监察研究队伍、创立专门的纪检监察理论研究机构,能够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为了倡导纪检监察学,扩大学科影响力,吸引学术人才,2007年由南通大学与南通市纪委联合组建的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创办起了《廉政文化研究》。其办刊宗旨为:展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推介廉政建设实践经验,促进廉政文化学术交流,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当年就遴选出19项课题为资助性课题,22项为指导性课题。这在凝聚、壮大纪检监察学力量的同时,也为全国从事反腐倡廉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西安文理学院也在2012年成立了西安廉政研究中心,创办了《西安廉政研究》,在思政专业中分出纪检监察方向,2015年正式招收纪检监察专业学生,加强了学术交流与学科的发展。

二、学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倡导廉洁政治,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科学的党内监察制度的政党之一。回顾我党执政以来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什么时候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偏差,忽视党的作风建设和政府法制建设,什么时候纪检监察就受到冲击和破坏,而纪检监察一旦受到忽视、遭到破坏,反过来必然加剧党的作风建设和政府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恶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纪检监察的状况既是党的作风建设和政府法制建设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作风建设和政府法制建设状况的重要保证。作为党内和政府内部纪律监督的专门机关,纪检监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问题,作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一直被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所共同关注。

新中国成立近30年的时间里,纪检监察学理论的探索处于“空白”状态,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时期,纪检监察工作仍在进行,学科研究仍在继续。20世纪80年代纪检监察学从自在的纪检监察工作发展到自觉的学科化建设。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学作为政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学科回顾与规划中被放置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学科的发展在努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带来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员进入纪检监察学的研究队伍,从应用研究、借鉴引进到理论研究,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到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建立,中国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纪检监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已经逐渐确立起来。但客观而言,到目前为止学科研究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虽然目前出版的相关论著有所增多,国外的理论亦有了一定介绍,但学科的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至今仍在探索之中。我国的纪检监察作为独立的学科起初是从国外的监督学发展而来的,起步晚,起点低,如果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广州大学开始反腐倡廉研究工作为我国纪检监察学科建设起步研究的标志,至今才30多年。缺乏明确定位为大学专业课程的书籍,如2008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编写的《纪检监察概论》,是一部内容全面的纪检监察业务教材,虽然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性,囊括了纪检监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没有给予它“学”的名分,属于培训性质的教材。从学科性质来看,有的著作把它归类为政治学科,有的归类为法学学科。从研究内容来看,对许多基本理念、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学科功能都还没有厘清。虽然许多社科规划办都开列了纪检监察课题,如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思考、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途径研究、廉政文化景观建设构想、廉政文化进机关长效机制建立、略论廉政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固化的途径等,但对贯穿其中的主题、脉络等都不清楚。

其次,内容与形式略显陈旧,重复研究多,学术交流也远远不够。在学科创建之初,理论工作者就明确地阐述了纪检监察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纪检监察学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研究的基本范式。而现有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业务培训和全国纪检监察干部在职业务自学的相关教材不少,但千篇一律,从内容看均是五年之前的,形式上也缺少适应大学生和时代要求的内容,作为高校纪检监察专业教材尚不适宜。高校教材理应注重“跟上时代”,应更多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可以把论文选读和专题研讨相关资料作为教科书辅助内容,注重理论性,增强学理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前纪检监察学研究者的目光一直没有偏离应用与对策研究。这些研究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但这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和社会政策的完善是远远不够的,总体而言,存在着“一方面研究力量不足、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现状底数不清,另一方面研究力量分散、内容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13],要让每一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都应该积极参与和勇敢担当。纪检监察学虽然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与刊物,但专业性学术交流仍十分有限,刊物仅供内部交流,学科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学科的专业影响十分有限,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有限,学术交流和学会活动十分有限。

第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不足,急需在研究对象、范畴和原理等问题上形成基本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廉政理论主张则碎片化地存在于执政党理论之中,没有抽象为系统的理论架构。”[14]对于学科体系,不同的研究者从自身特定的视角出发,有不同的理论构想。如关于学科名称,有的学者主张称之为“廉政学”[14]、有的学者主张称之为“廉政文化学”[6]、有的学者主张称之为“监督学”[13]、而笔者则主张称之为“纪检监察学”[10]等。从目前出版的几本专业性教材来看,对学科基本内容与体系存在着众多分歧,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系统总结和深入思考。有纪检监察专业的高校目前使用的讲义类教材也正在充实、完备过程中,统领学科建设体系的著作不多,多数学者只是在其他研究领域之外,兼及纪检监察学,学术界真正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学的研究者极少,队伍的专业化明显不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只是把纪检监察学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甚至才往这个学科转移,投入精力十分有限,表面上呈现出学科的繁荣,其背后实则暴露出学术研究低水平循环的“泡沫化”倾向,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等,研究的深化自然受到限制。纪检监察学学术研究的带头人明显偏少,研究者多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师,年轻教师总体学历层次偏低,没有高级职称,在学术上还没有大的突破,这一现象,不能很好地适应纪检监察方向本科教学的需要。一些学校的师资相当欠缺,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纪检监察学知识的传授。

第四,基础理论薄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纪检监察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必须将中国的经验纳入到学科知识体系中去。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纪检监察学的研究者还没有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经验进行不断地深化和升华。现行的一些文献缺少理论的提升能力,呈现出纪检监察学研究视角与理论两张皮、结合不够的问题。因此,要将经验研究转化为理论建构的能力。二是国外监督学学科的社会基础与中国的国情大不相同,这必然制约其理论体系在中国的描述力与解释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党反腐败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腐败的形式也在不断变换,我们在反腐败及预防腐败的理论研究上也要与时俱进,克服隐形腐败“发现难”困境。三是“元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对我党未执政(或局部执政)期间、改革开放之前的纪检监察研究涉及很少,甚至处于空缺状态。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整体学科形态的“元研究”永远是其扎牢学科发展的基石、校正学科发展方向的指南。

第五,学科建设模式还不清楚,有待于深化。如何有效预防腐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严峻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预防腐败上已有许多的实践,但从总体上讲,“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15]。对于这样一个意义重大且具有全局性的大事,我党提出要从“不能腐”、“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的目标,虽然不少学者在自觉地运用某些方法论指导自己的研究,但是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并没有成为其明晰的理论思考对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纪检监察学之所以在整个社会科学学科中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影响,与其现实关怀淡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先期开设纪检监察专业的大学开始深入思考学科建设问题,云南师范大学从2013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纪检监察方向的全日制本科生和函授本专科生,2014年开始招收“纪检监察与反腐倡廉建设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运行“法学+纪检监察”模式;西安文理学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纪检监察方向“思政+纪检监察”模式等。这些做法都有效推进了纪检监察学科发展,但都不很成熟。从培养学生的廉洁观角度看,距离实现“崇高价值理想”、“合理价值取向”与“科学价值评价”的统一,达到“行为模式”、“行为准则”及“行为规范”的有机综合还有待于不断深化。需要进一步强化现实关怀意识,研究成果不能是“空中楼阁式”的学术产品,而要是“接地气”的实践产品。

三、有关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

所谓“纪检监察学”,是指研究纪检监察一般理论和规律的学科。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现象。”我们看到,一方面伴随改革与发展,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急需纪检监察学从实证与系统的角度予以深入研究,以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纪检监察学学科尚不成熟,从我国意识形态的高度对干部和学校廉政教育的建构或不够全面、或工作缺失、或教育形式单一,距离实践的需要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促进学科发展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行综合创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

腐败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之,我国也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很注意反腐倡廉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也极富特色。在中国当代政治语境中,一般认为,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起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反腐倡廉以及纪检监察的重要论述,是纪检监察学体系化的根本;丰富多彩的反腐倡廉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这些既是纪检监察学发展的丰富营养,也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建立“纪检监察学”成为我国监督理论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现实选择,通过建立综合性、系统性“纪检监察学”知识体系,准确解答当今中国社会舆论和公众认识中普遍存在的种种疑惑,使我们对纪检监察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要在努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产生能回应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笔者和同仁都认为,大体包括三个部分[16]140:(1)基础论,即关于纪检监察的基础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党政监督思想,中国历史上监督制度的演变,西方监督思想和监督制度,纪检监察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等;(2)本体论,即关于纪检监察的本体理论,如纪检监察的性质、纪检监察体制、纪检监察的地位、纪检监察原则、纪检监察职能、纪检监察的作用、纪检监察职责、纪检监察任务、纪检监察权力、纪检监察程序等;(3)应用论,即关于纪检监察实际运用的理论,如纪检监察信访、纪检监察办案、纪检监察审理、纪检监察法规、纪检监察调研、纪检监察教育、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洁自律、纠正不正之风,以及反腐败倡廉建设等。

(二)拓展研究空间,形成规范的学科体系

纪检监察学“必须揭示纪检监察活动中矛盾的特殊性和内在的规律性,必须研究纪检监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必须解决纪检监察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6]2。为学科构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要使直观认识上升到理念,要把经验知识凝炼为范式,要使理论思想升华到新的更高境界。但纪检监察学究竟应该研究哪些问题与现象,这些现象之间关系如何,研究视角与基本逻辑结构如何,这是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必须解决而现在仍未解决好的问题。这一点,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和培训教材中就有明显的反映。同时,对一些概念、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边界不清,内涵和外延不规范等问题。2008年3月10日,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专家咨询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广州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四川、湖南、黑龙江省纪委的有关负责同志从纪检监察学与反腐倡廉的关系与研究对象入手,进而探讨纪检监察与克服社会腐败基本关系,探寻纪检监察学内在的统一和外在的多元性,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和内容设置,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学科结构,确定其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位置与性质。同时,应尽快设置纪检监察专业学位,让纪检监察学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渠道越来越多元,认知方式越来越独特,做到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的规范化。

(三)优化结构,实现纪检监察学科队伍的职业化

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人才的汇聚和培养,从而形成一批既有纪检监察素养,又有较高反腐倡廉理论水平的纪检监察学科人才队伍。廉政意识的确立始终离不开公权与私权的对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部行为的落差、行为规范的脆弱、群众认知的滞后、社会心理的无奈。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通过纪检监察学把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作为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既解决廉政问题,也解决优政、勤政问题。同时,中国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水平。这样,纪检监察学作为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支持力量,就需要培养大批的研究者来从事这一工作。在加强全社会对反腐倡廉问题关注的同时,消除一些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偏见,认为纪检监察工作是个“万金油”,似乎没有业务性和专业性,要吸引一批有志者专心地投入到纪检监察学研究中去,深化对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的多面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一种公职人员更为职业化的环境。

(四)积极培养人才,加强学术交流

学科建立之后,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科人才队伍平台建设进展很快,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和地方机关单位联合搭建开放式、人才柔性流动的研究机构,有效推动了纪检监察人才的培养,目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参加各级纪委培训基地课程的学习、基层见习、参与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课题研究等方式积极培养人才。钱晓萍博士和巩建萍研究员在《纪检监察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校政共建机制研究》中提出,纪检监察专业人才培养应由高等学院和纪检监察实务部门联合完成。政校共建机制框架建设包括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建设任务、划清职责分工、设置工作要求四个部分。高等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教学和学生管理;纪检监察实务部门主要职责是落实实践环节;双方通力协作,积极探索,方能取得实效。[17]这对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把“他山之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在大量掌握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的辨析与梳理,积极参与到纪检监察学研究中去,推动纪检监察学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深化对国外监督学方面理论背景的认识,更加科学与理性借鉴与吸收,扩大该学科的社会影响,为纪检监察学的发展积累经验与资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五)理论研究和实际贯彻结合,研究热点问题

提高中国纪检监察学的学科地位,还有赖于本学科能够自觉地承担起对我国反腐倡廉过程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从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建构廉政教育,边实践边总结,注重以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廉政教育和反腐败的实践,在反腐倡廉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廉政教育思想资源。[18]纪检监察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和制度成果,建立起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有效连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去予以积极地回应,帮助我们国家最终战胜腐败,实现廉洁,毫无疑问这也是本学科最高的责任和终极目标。目前许多有关纪检监察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经得以通过并具体实施,以此来提高反腐倡廉体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国内学术界进一步加强研究,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学科的同时,为纪检监察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包心鉴.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围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J].廉政文化研究,2011(3):2-7.

[2] 任建明.我国未来反腐败制度改革的关键:反腐败机构与体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0(1):12-19.

[3] 季燕霞.转型国家和地区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3-49.

[4] 王敦琴,高建林.党风廉政建设30年历程及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1):140-149.

[5] 蔡娟.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0(4):164-167.

[6] 高建林.廉政文化学学科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廉政文化研究,2011(4):34-39.

[7] 顾晓松,杨礼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南通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廉政文化研究,2011(4):13-15.

[8] 萨塔罗夫.反腐败政策[M].郭家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 孟庆莉.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10] 杨永庚.纪检监察学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11] 王舵.监督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12] 范雪峰.职务犯罪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13] 李永忠,董瑛.对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5):97-107.

[14] 王希鹏.廉政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兼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何以可能[J].广州大学学报,2014(2):5-11.

[15]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6] 刘国栋.纪检监察原理与方法精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17] 钱晓萍,巩建萍.纪检监察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校政共建机制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5(4):97-99.

[18] 杨永庚.廉政教育与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的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60-67.

责任编校 王学青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YANG Yonggeng (School of Political Studies,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Literature, Xi'an 710065, Shanxi, China)

Abstract: Accompan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CP itself,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promotion of anti-corruption, come the ris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to the discipline of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udies into discipline inspe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radually take root. But objectively, current study is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e weakness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research teams, poor awareness of academic research system and the low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It is required to facilitat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 and to deepen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s, expansion of research space,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s.

Key words: discipline of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discipline; formation;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超学科”来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