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与设计中国

2016-05-30 18:32:30纪晓静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传统文化

纪晓静

【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一时间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成为设计界甚至是时尚界关注的话题。对于在中国设计中如何体现中国元素,这一话题有不同说法,焦点集中在形式模仿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发展之上。回顾近20年中国设计的发展里程,不论是对中国元素的形式模仿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延伸都有各自的进展。单纯从大众的接受程度来看,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的设计可以深入大众,还是对中国元素的形式模仿更带有亲民性色彩。设计发展的重点究竟在哪里?

【关键词】:中国设计;中国元素;形式模仿;传统文化

一、中国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设计一直是国内外设计者比较关注的话题,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形势更是如此。大量带有中国意味的设计形式和理念涌入市场。有学者将中国设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中国元素的本土设计;一种是学习借鉴国外的设计形式理念。其中又将带有中国元素的本土设计分两种:一种是形式上的模仿;另一种是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复兴与延伸。

1.1形式模仿中国元素的中国设计

简单的对中国元素形式模仿的设计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一个普通的杯子上会有很可爱的十二生肖图;祖母一件简单的衣服上可能会有一个耀眼的红色的“福”字;小小的生活区内可能会有一处小景是太湖石。不仅如此,奥运祥云火炬,吉祥福娃;巴黎时装周上,红彤彤的中国剪纸图案、色彩斑澜的京剧脸谱、制作精良的中国结;建筑与室内装饰雕龙画凤都已经不稀奇。还有北京地铁站里的青花瓷装饰;工业产品设计中各种图案装饰;在平面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远至甲骨文,近到文革红袖标等等,都是以十分直观、符号化的形式模仿表现中国各个时期的传统艺术,并且已经大众化。尤其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的设计,都是很直截地表现出中国传统观念的意义,即使奥运会已经结束,在中国大江南北甚至是全世界都还可以看到小福娃活泼的身影。

從总体上说,如此对中国元素形式的模仿可以算是一种大众亲民的设计形式,不论成败与否,全民都在享用,为之消费。尽管很多清高的设计师并不赞同将形式的模仿称为是一种真正的设计。

2.2延伸与拓展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设计

不少设计者认为,对中国元素形式上的模仿并不能称之为是一种真正的设计,而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念的发掘才是设计的真谛,因此更喜欢或者推崇以山水墨画表达江南水乡烟雨濛濛的意境,通过步移景异的意蕴,表达天人合一的意念等等。诚然,这种并非单纯形式上的模仿与再现会是很好的设计,例如上海的主题酒吧“透明思考”,以琉璃为主要表现的文化载体,体现中国传统注重生活品质的精神理念;与军事博物馆比邻的首都博物馆,以青铜器为主题,表现出几朝古都沉甸甸的历史文明。但是在当代中国至少与偏重形式模仿的中国设计相比,还是少的。在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更是如此。

二、中国设计与设计中国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不会如同美国那样会因为一场可笑的大火,就成就了一种荒唐的风格,并且起名叫“芝加哥学派”,这是没有历史的表现。缺乏历史所以急于表现,也正是因为没有历史,所以就像一张空白的纸,所有好的坏的接受起来都会有惊人的迅速。在笔者看来中国未能全没有必要效仿,因为是美国,所以纽约高楼栉比如林;同样因为是中国所以没有必要有超越纽约的高度。与其效仿陌生的形式,为什么不把精力多投放到熟识的形式之上呢?又或者说从陌生的形式中找到熟识的共通的感觉。那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对于中国元素形式的模仿,既然被人们广泛认同,笔者相信它必然会又要继续下去的需求,而且也将会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尽管不少设计师高声呐喊,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愚昧的复古,但是这种现象并不会因为一次会议,一篇文章就可以起到警醒或者从根本上解决的可能。中国设计现状的决定因素太多,经济、政治、文化、大众审美意识和消费意识,以及最根本的设计教育等等,这些共同的因素导致了如今中国设计的分流分派,形式模仿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复兴与延伸。

模仿形式本身也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实质的精神意义内涵,如果这是表达某种思想的手段,为什么一定要禁锢自由的思想,一定要抛弃形式本身?设计符号化本来就是满足共通性很好的形式语言!对传统元素高调的使用,自然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思考,就像台湾设计一样,虽然经济发展富甲一方,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运用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他们一直就生活在传统的文化中。但是对精神文化内涵不断研究发展的设计更不容忽视,形式与内涵的发展是量与质的关系。当设计里的中国元素将形式与理念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设计就是走向繁荣的阶段。

结论:

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不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体现的关系。对中国元素形式模仿的设计,同样是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两种运用中国元素的设计思路,是相互补充的。在有些設计中以理念设计为主体,但是并不能够缺少表现形式和手段,而真正高明的设计就是怎样将两者很好地结合,主次的地位是因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并不是在已开始就已经限定。在笔者看来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问题。设计真正意义在于为大众服务,而不在于理念或是形式。

参考文献:

[1]李学通.近代中国的西式建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杨秉德,蔡萌.中国近代建筑史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 http://tech.163.com/07/0424/14/3CRQBP0B00091NE2.html

[5]秀饰可餐-TMSK透明思考餐厅设计  http://www.goalong.cn/newsdetail.

[6] 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2008上海创意产业活动周--台湾设http://www.3d3d.cn/article/jczs/2008-10-19/7166.html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时尚美学中的应用分析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8:34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19:53:11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44:06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6:43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8:14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