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碧兰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由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变成了国家财政负担的一部分,因此,由国家资产模式的事业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模式改革,成为了如今国家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转企;会计核算;会计管理
事业单位转企是我国现阶段的最大的一个改革内容,也是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盈利的一种新模式,事业单位转企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但关于事业单位转企后产生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管理方式,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事业单位转企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但随着经济发展,这样的模式势必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转企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将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转换其体制机制,改制为企业,由企业自身经营自负盈亏,不再由公共财政支付所需经费。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事业单位转企是结合当前国家经济转营发展的产物。思考转企改制将面临的会计核算管理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对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常见的财务会计问题
(一) 财务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流程不熟悉,也不重视财务流程,例如事业单位采购时没有保管验收,导致账目不实,更有甚者产生了帐外资产;还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对账目作假,私自建立单位小金库。
(二)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方式
传统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账目原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种方式适用于不常更新固定资产的单位,但是,随经济发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更新快,再采用这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会导致虚有的增加盈余收入,不能与实际收入配比;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些事业单位长期挂账或类似的长期挂账行为,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准确到位,使财务管理出现错误。
(三)会计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一般在年终结账时一次性核算。但是,有的单位年终核算时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结余或透支挂往来款项,从而使做出来的财务报表虽然收支平衡,但实际上财务报表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收支及结余的真实情况。而且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的情况出现了收入与支出难以配比的情况。
(四)成本核算方式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使得事业单位财务费用与实际费用不相符,没有完全的反映出真实成本,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这种不严格、不完全的成本核算是极度不严谨的。
(五)会计人员的心态适应问题
在事业单位转企的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心态尚未适应调整,导致会计核算管理不能尽快完善,使转企难以顺利进行,事业单位转企,必须由会计核算管理开始,所以,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早从事业单位心态转换到企业心态思维,将使改制后的会计核算管理建设滞后。
三、事业单位转企的财务会计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为财务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二,对财务人员要岗位细化,做到专人专责,严格遵行财务制度。第三,加强财务支出报销程序的监督,费用支出要严格遵行财务部门规定。严格遵行《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接受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准确、完整。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既然是转型企业,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就应该要认识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部门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登记、并建立卡片,对固定资产各个流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进行变更登记。最后,要强化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当中,使用部门要协同企业财务部门定期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对损毁、丢失等,应当查明原因,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妥善处理,切实做到账实相符。
(三)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改进会计核算方式
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而且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能否深化和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应借鉴企业惯例和通用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实情,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统一的会计科目。例如在事业单位结余一项上,可以考虑转为未分配利润。因此会计科目要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要,会计科目设置要相对稳定,不仅要反映当前业务,而且要考虑当前尚未开办以及转企后的科目设置。避免每开办一项新业务,为满足核算需要,临时找科目一并核算或者随意增加科目,造成部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混乱的情况。真正实现事业单位转企后收入与支出的的配比。
(四)完善的成本核算方式
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发生性质、发生地点等一定的对象或标准,进行分类、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总额及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这是企业成本核算的概念,事业单位转企是一定要向企业的成本核算转换,不能出现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即还保留原有事业单位的核算方式;精细成本管理,落实责任成本,成本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为依据,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成本水平,使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实相一致,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增加收入。还要坚持一致性原则,即成本核算采用的方法,必须前后保持一致,以使得各期成本信息具有可比性,从而真正的实现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财务成本核算。
(五)会计人员的心态转换
转企后,单位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换,不再是一个传统的铁饭碗,但是还有众多的会计人员由于心态尚未转换,导致工作滞后,会计科目设置还是向传统看齐,未实现真正的向企业转换的目标。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调节好心态,加强自我的学习,提高转企后的经济效益,为转企后的各项工作努力,真正实现国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重大目标。
四、结语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会计核算管理不能再重复事业单位的老路,而应该从心态上真正的转换为企业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财务,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盈利,从而完成事业单位转企的重大任务。事业单位转企是时代结合的产物,尽管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但也是对会计核算管理的一种挑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向企业会计管理的转换虽然是属于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对事业单位财务革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许义亭.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2008(01).
[2]王美玲.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