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峰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得到广泛的普及,人才市场对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GIS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增长,而现有的高校GIS专业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不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由此,对高校GIS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分析我国高校GIS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为基础,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18-02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与地理学、地图学、测绘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数学密切相关,同时涉及土地科学、资源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学科知识,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GIS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对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GIS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现有的高校GIS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因此,对高校GIS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
二、高校GIS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供求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高校输送的GIS专业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不强。GIS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GIS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就要不断深化GIS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育理念落后。目前高校GIS专业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讲授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GIS专业的应用性特点,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引入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也会有大幅的提升。而GIS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
2.实践教学缺乏。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设计、实习、实践等,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GIS专业自身特点的要求。GIS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十分强的专业,通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具体的实践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实践课的课时偏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经费少等原因,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实践,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实践环节还是显得十分薄弱。
3.教学手段运用单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能够创设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果能够运用这些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但目前在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采用PPT讲授的方法,对于其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使用还很少。
4.教学考评模式简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学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教学考评模式不能延用传统的考核模式,应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开卷、闭卷多种评价手段,理论实践多元评价目标;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目前许多高校GIS专业教学评价模式仍以单一的笔试成绩来评价所有学生,教学考评模式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案例作为个案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已被广泛引入我国高校课堂。GIS专业课程具有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把案例教学引入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类课程是GIS专业的基础课,注重理解计算机原理和运用计算机软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如C++语言课程的上机操作。GIS的核心课程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GIS软件的操作,这些都需要在机房上机操作。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与深化,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arcgis、ERDAS等软件,也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野外考察实习也是GIS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对校内实践课程的补充,其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地理信息的野外采集与表征方法,为GIS中空间信息的收集、处理、表达与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让学生参与科研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情况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本人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对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应适当加大实践操作环节,对于掌握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积极运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精确描述、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的抽象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能予以较好解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之迅速,意味着GIS专业的师生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保持专业上的技术优势。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些网站介绍了GIS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各类数据来源以及处理方式等相关问题。同时,许多著名的GIS软件生产公司的网址,如ESRI公司,这类网址上包含了软件产品介绍、软件包、程序设计技巧、大型数据及软件免费下载方法等信息。远程用户可以直接下载某些GIS程序进行教学演示。除此之外,GIS精品课程也为GIS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精品资源,GIS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教材、实习教材、实习指导书、习题集等,为师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总之,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网络与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4.强化教学评价改革。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高度结合的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传统的笔试量化评价的考核方式却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这种能力,因此在量化成绩时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平时考试+期末考试、机试+笔试。平时成绩应以学生参加案例讨论、野外实习、交流、问题回答、出勤、课后作业等作为依据;期末考试也应重点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试所占比例可达40%,这样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多方面考核了学生,注重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指导性相结合的特点。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社会对GIS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面广、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及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宠儿,而教学改革是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采用多媒体手段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婕,汤国安,杨红,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材建设应用与发展[J].地球信息科学,2007,9(4):98-103.
[2]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进展、特点与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4,(5):16-19.
[3]盛业华,郭达志,杜培军.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测绘通报,2000,(6):40-42.
[4]柳林,李万武.市场需求导向的GIS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测绘科学,2011,36(1):32-34.
[5]罗明良,汤国安,周旭,等.我国大陆高校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发展与空间分异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9,(6):17-33.
[6]许捍卫,张友静,张行南.21世纪高校GIS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3,(4):55-56.
[7]邓运员,刘沛林.GIS课程教育及其实践教学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29-32.
[8]崔铁军,李佩武.GIS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10,(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