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2016-05-30 10:48来志刚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创造新课标

来志刚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三维目标,学习数学知识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学习知识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创造,在实践操作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探究 创造 合作交流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随着新课程的日益推进,强调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原有的认知和經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的过程。

一、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自主探究,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放手让学生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動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三、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总之,上好小学数学课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与学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创造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