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多视角下的心理学思考

2016-05-30 06:41:55于晨颖邓铸徐平陈星星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公交车驾驶员司机

于晨颖 邓铸 徐平 陈星星

2015年7月9日上午9点45分左右,常州的两辆B11公交车由南向北相继驶上广化桥,由于路段较为拥堵,两车各占一个车道一前一后停在桥上,再次启动后,前一辆B11公交车在变道时,不慎擦到了后车的左侧反光镜。之后,双方推搡了将近一分钟的时间。无独有偶,2015年10月10日上午9时许,在武汉的一公交车站附近,两位公交车司机因为别车、加塞怄气,抛下数十名乘客下车扭打,最终两败俱伤。这两起“路怒症”事件无一不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公交车司机的路怒症呢?对此又可以做些什么减少这一现象呢?本文将从多个视角下对路怒症进行剖析,并就此提出心理学的几点思考。

一、出现路怒症的原因

林启万等(2012)指出,“路怒症”(Road rage)等同于攻击性驾驶行为。Mizell(1997)认为攻击性驾驶是一类事件,在这类事件中,由于争吵、纠纷或不平,一个愤怒或急躁的驾驶员蓄意伤害或谋杀他人。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1997)将攻击性驾驶定义为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骞宪忠等人(2011)认为路怒症指带着愤怒的情绪驾驶,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驾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经常被超车、拥堵或看不顺眼的现象激怒,并因此出现粗话、谩骂、过激、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徐志敏、吴建平(2015)认为路怒症是有现在的道路、驾驶压力所导致的驾驶者的失控的攻击性的驾驶行为,其中伴随着愤怒的情绪会指向其他的驾驶者、乘客或者是无辜的行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路怒症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基本都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首先,驾驶员伴有愤怒、急躁等情绪体验;其次,驾驶员出现谩骂、甚至是失控的攻击行为;最后,驾驶员的行为会对他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什么路怒症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因素

首先,道路拥挤状况愈发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出门更加舒适和便捷,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私家车作为出行工具,从而导致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网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拥挤情况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加之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欠佳、占用公交车专用通道,交通拥堵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公交车司机路怒症。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如若不采取措施,到时由交通拥堵所带来的路怒症问题将一发不可收拾。

其次,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驾驶员抱着“我有钱不怕罚”的畸形心态,对执法部门的处罚不以为然,更有甚者抱着“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置法律规定于不顾。对这种公然蔑视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加大对其处罚力度。既然“批评教育”已不能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有效监管,那么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者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势在必行。

再次,公交系统开展的培训,重技能而轻素质。目前,我国国内的企业培训内容往往是围绕着对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展开的,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员工素质培训。我国多数公交车系统也仅仅是对公交车司机一些必备的技能进行了培训,而并没有对员工心理素质、人际沟通等其它方面进行培训。此外,培训的内容往往只是抽象的理论方面,脱离了实际情况。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应急式培训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排斥心理,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事件本身激惹性。道路拥挤程度是导致路怒症的出现的重要因素,但事件本身的激惹性也是重要的导火索。比如,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自行车骑得靠中间、轿车占用公交车专用通道、超车等。此外,作为一天为上百位甚至是上千万乘客服务的公交车司机,难免会遇到素质不是很高的乘客,这些乘客本身也具有激惹性。比如,乘车不投币、强行从上车口下车、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这些事件本身的“杀伤力”并不是那么强,但当其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时,或许随地吐痰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一些客观因素诱发了路怒症的出现,但主观因素同样是路怒症产生的重要原因。引发路怒症的主观因素一方面是个人的人格特质。Hennessy和Wiesentha(1997)测量经历过市中心主干道上高峰拥挤时间段的驾驶员的紧张特质和紧张状态。结果表明,具有高特质紧张的驾驶员会表现出高水平的急躁和愤怒,并伴有较多的鲁莽驾驶行为。Galovski(2004)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会参与更多的冒险的驾驶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公交车司机所承受的压力。公交车司机作为社会服务人员,面临着安全服务工作压力、交通法规的纪律压力、素质提高自我增值压力以及上有老和下有小的家庭生活压力。这四大压力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极易诱发心理问题,而那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的驾驶员有可能成为“路怒族”,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之EAP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吴彩新,2010)。EAP主要是组织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是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整合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专注于帮助组织和员工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员工帮助计划,从而降低路怒症的出现概率。

(一)合理运用心理测验

心理测评(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指的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测量,目的是为选拔和培养合适人才,同时做好人才的岗位配置,并切合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刘玥,2014)。进行心理测评,一方面是个体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由于各人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条件不同,人们在心理素质上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人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心理特点的职业工种,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而在选拨公交车司机时,对于具有高紧张特质以及A型人格特质的应聘者应再加以斟酌。另一方面,是公交系统专业化的要求。在不同的职业活动结构成分中虽然存在着共同的活动因素,但是决定各职业活动存在着不同的质量和水平的,却是职业活动中各自独特的活动结构成分,这种独特的活动结构成分必然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特殊的要求。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灵敏而准确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注意力、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情绪的自控能力等都是其应必备的心理特质。因此,在选用公交车司机时,进行有效地心理测验筛选出具有这些心理特质的人无疑会减少路怒症的发生。

(二)技能培训、心理训练两手抓

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心理训练(Mental Training)被解释为: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李晓萍等(2007)认为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心理训练的开展一方面是要解决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是要完善公交车司机的心理结构,这是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基于此,开展的训练可以包括“情绪放松训练”、“认知重构训练”、“自我控制训练”、“人际沟通训练”、“社会适应与应对挫折训练”等。这里简单介绍两种心理训练的实用技术。

一是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鼻腔呼吸放松、腹式呼吸放松、全身放松、想象放松等。该方法可以使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避免情绪紧张引起的心理能量的过度损耗,从而可以使公交车司机的身心维持在平稳状态。

二是自我谈话。自我谈话是心理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恰当的自我谈话是与任务有关的、积极的和有针对性的。自我谈话具有认知功能和动机功能。认知功能有助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动机功能包括动机唤醒、掌控和驱动功能,有助于公交车司机控制唤醒水平、放松、集中注意、降低焦虑、保持信心等。自我谈话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公交车司机可以在驾驶的过程中使用。由于受日常思维习惯的影响,一些公交车司机在面临问题和困境时往往容易产生自动化的消极思维。因此,在遇到激惹事件时,公交车司机便可利用自我谈话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有效进行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是指在压力产生前或产生后,个体主动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以缓解或解除压力的消极影响(李磊,靳卫茹,2012)。通过预防性压力管理、压力咨询等具体的 EAP 服务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公交车司机压力过大问题。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压力管理:首先进行压力评估,找出问题的根源是外部的环境压力、工作超负荷、人际关系,还是其自身的问题。其次加强沟通,建立有支持性及健康的环境。社会支持感源于个体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即个体感受到的自己拥有的社会支持,感受到的来源于环境的资源和帮助,是个体主观和情绪上一种体验,即感知到自己被关心、被帮助、被尊敬等。它能够起到缓解应激压力的作用,给个体带来良好体验,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最后采取措施有效干预压力问题。通过压力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公交车司机了解、识别压力,对压力带来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还能使员工掌握主要的减压技巧及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其应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

目前,深圳、青岛、太原、南昌等多地的公交公司已认识到EAP在解决路怒症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其中,深巴集团通过建立在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时,把“三位一体”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公交系统积极开展EAP可有效缓解员工压力,进而减少路怒症的发生。

三、智能监控系统之O2O

“路怒症”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会显著降低驾驶人的感知、判断、决策能力,并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Deffenbacher, Lynch,Filetti,Dahlen,& Oetting,2003)。针对“路怒症”诱发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交通安全问题,不少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监控生理指标进行有效控制。施海等(2009)就基于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制造出了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等各项技术,对不同精神状态时驾驶员的特异性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了驾驶员生理信息库。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及驾驶员生理信息采集正交实验,综合直观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实验因素对被测试精神状态的影响,建立驾驶操作和驾驶员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万平等(2015)针对“路怒症”诱发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交通安全问题,选取了被试易被行人横穿马路、车辆加塞等道路事件诱发愤怒情绪的交通繁忙路段,实验中采用愤怒量表记录被试的愤怒等级,采用生物反馈仪与脑电记录仪记录被试的生理和脑电信号。将血容量脉冲、皮肤电导、δ波百分比与β波百分比这四项生理与脑电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建立了愤怒情绪识别模型,为开发基于生理指标的驾驶情绪识别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提供理论支持。相信这种驾驶情绪识别设备在不久的将来可通过O2O实现。

所谓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平台。目前,广州的多数小区已通过O2O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服务。智能设备的一端连接老年人,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测量血压、脉搏等;另一端连接政府组织社区服务人员、老年人亲属、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这样,一旦当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时,设备另一个端口的家人、社区服务人员可在第一时间给予救助。那么,相关部门是否可以研发出相关的设备,一个端口连接在公交司机上,另一个端口连接在公司。这样,当驾驶员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脉搏加速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时,另一个端口就会接受到即时信息,了解具体情况,并进一步采取行动,减少路怒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锐.具有深巴集团特色的EAP之路——深圳巴士集团首创公交企业EAP模式亮相全国[J]. 人民公交, 2015 (11).

[2]郭朝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应用效果及导入[J].科技与管理, 2006 (02).

[3]蒋婧硕.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4).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雷虎.愤怒情绪下的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6]李磊, 靳卫茹.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EAP服务模式探讨[J]. 中国经贸导刊, 2012(05).

[7]李晓萍, 常秀芹, 周瑛. 团体心理训练: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员工内训的新领域[J]. 商场现代化, 2007(22).

[8]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林启万, 冯桑, 黄超.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成因和预防[J]. 北京汽车, 2012(06).

[10]刘阳, 郑明武.员工帮助计划(EAP): 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J]. 大观周刊, 2011(51).

[11]刘玥. 心理测量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05).

[12]骞宪忠, 郑建中.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角下的“路怒症”剖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04).

[13]邱均平, 杜晖, 党永杰. 基于心理测量的人才评价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0).

[14]施海, 王伟, 谢峰.. 基于驾驶员生命体征的智能监控系统[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04).

[15]万平, 吴超仲, 林英姿, 马晓凤, 黄珍. 基于置信规则库的驾驶人愤怒情绪识别模型[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05).

[16]吴彩新. 借助EAP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10).

[17]徐志敏, 吴建平. “路怒症”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J].学术探讨,2015(01).

[18]周慧丽.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其对策[J]. 企业导报, 2015(09).

[19]Baxter J S, Manstead A S R., Stradling S G. Campbell, K. A., Reason, J. T., & Parker, D.Social facilitation and driver behavior.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0(03).

[20]Deffenbacher, J. L., Lynch, R. S., Filetti, L. B., Dahlen, E. R., & Oetting, E. R.Anger, aggression, risky behavior, and crash-related outcomes in three groups of drivers.?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03(03).

[21]Deffenbacher, J. L., & Oetting, E. R., Lynch, R. S. Development of a driving anger scale.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4(01).

[22]Galovski, T. E., & Blanchard, E. B. Road rage: a domain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04(02).

[23]Hennessy D. A., & Wiesenthal D 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congestion, drive stress and direct versus indirect coping behaviors. Ergonomics, 1997(03).

[24]Hinault, C., Obberghen, E. V., & Mothe, I. Modeling of operatorsemotion and task performance in a virtual driving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11(09).

[25]Mizell L, & Joint M. Aggressive driving in aggressive driving: Three studies. Washington D C: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1997(05).

[26]Yagil, D. Gender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traffic laws and traffic violation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8(02).

猜你喜欢
公交车驾驶员司机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你们认识吗
画与理
老司机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老司机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幼儿画刊(2017年5期)2017-06-21 21:17:02
城里的公交车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6:57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