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东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数学教育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数形概念、问题意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求真意识,要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以创新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数学创新培养刍议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而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数学教育在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数形概念、问题意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求真意识,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粗谈几点看法,仅与同仁商榷。
一、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创造。小学生好胜心强,爱好广泛,身性好动,所见所闻都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应据其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观察、质疑、探求、新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氛围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求知心态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数学的快乐,探究数学的真谛。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共同探索。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质疑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质疑,从而激发思维变化,形成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在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的同时,迸发出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因此,我的课堂教学提倡:有错必纠,有话必说,问题同探讨、同解决,师生观点不同可以争论,有新的发现一起探究,正确观点求得认同,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创设适宜环境,还学生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探究环境中迸发出创新的意识。
二、激发数学兴趣,支撑创新理念。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理念培养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要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培养,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积极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就无法进行对知识的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创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着力培养学生强烈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心存质疑、凡事刨根问底,对接触过的同类事物,主动变换思维,选择新观察角度,深入观察,仔细思考,可能会有新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践行生活、了解生活、分析生活,以数学故事一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如:我在教学《学习2的乘法口诀》一堂课中,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动画,编讲故事,边创设情境,“绿草如茵的大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正在举行数数比赛,大象当裁判,小猴、小鸡、小猪、依次数起,分别数2、4、6、8再回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10、、12、14、16、1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比赛正式开始,只听裁判刚报出“18”,小猴马上接口“是我”,“24”,小猪及时接上“是我”,“36”小鸡喊“是我”,每一个回答都那么干脆、敏捷,都得到裁判充分肯定,小动物们很快做出反应的秘密在哪里啊?“它们可真聪明啊?”小朋友们迫切想知道答案,我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内容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小朋友们兴趣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那么再往下进行的共同探究活动,就更易让学生接受,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自然水到渠成。
三、加强动手实践,调动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算一算,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以及分割、拼摆、组合等操作过程,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并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观察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了探索新知识的奥妙,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们通过操作、对比、辨析,既得出了长方形的边与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关系,还得出了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并清楚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现象: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无论形状怎样变化,但面积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通过操作加深了學生对平面的认识,正确区分了图形的本质和非本质特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采用操作手段,有的放矢地加强诱导、点拨、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激活求异思维,发展创新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知道了是什么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还可能是什么?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新裁,勇于标新立异。例如让学生计算99×9,当时,同学们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算法,课上,我便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找出最佳解题思路:(1)直接计算99×9=891。(2)可用(100-1)×9=900-9=891。(3)可以用99×(10-1)=990-99=891。然后我让学生计算999×9、9999×9……。学生仍然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999×9=8991、9999×9=89991。此时,我让学生观察再往下,不用计算能不能一下子知道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归纳,观察总结出每一个算式中有一个9分成了得数中的首位数8和末尾数1,学生发现规律后可以直接写出答案,如999999999×9=8999999991,我给同学们把它叫做“孤雁失群”(有一只“雁”跑到后面去了)这样的教学不仅发散了学生思维,而且激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求异思维,大大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体制改革要求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合格人才,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趋向,促进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