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莹辉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面临着四大挑战与三大契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直面现实环境,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好新媒体,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形势与政策;挑战;契机
《形势与政策》课相比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手机等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沟通和获取信息的渠道,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一、新媒体已经形成一种客观环境
新媒体是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包括手机、网络和数字电视等形态。它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原本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果主体不使用这样一种工具,就可以不受其影响。但是,随着新媒体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大众化,海量信息已全面深入日常生活各大领域,形成了一种交互式的数字化复合型媒体环境。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会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大学生群体尤其如此。
笔者在2015年下半年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68.4%的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其中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23%,每天上网2-3小时的占48.5%。这些数据说明当前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不刻意使用新媒体,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也使得受众随时可以获知各种信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即使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学生,对于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网络红人、网络热词也非常熟悉,这足以说明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挑战
《形势与政策》一方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把握国际国内时代主题,进行形势宣讲。因此,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时效性,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
(一)观念挑战
在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将教学信息整理、筛选后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则接受、理解、内化。教师的这种主导地位是由教师在多年的学习、科研、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理论和信息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活动中教和学是分离甚至是对立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者,师者是处于权威地位的。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对所有新媒体使用者开放,年轻、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学生甚至比教师能更迅速的获知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更快的看到网络上各种主体发布的言论、信息、观点,甚至主动介入一些重大时政问题的评价和辩论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优势不再明显。每个新媒体使用者都是信息的获取、接受、传递者,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如果继续坚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技术挑战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一般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做好PPT,选好参考的音视频资料等,难度不大。但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开拓新的教学途径,如建立交互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开设论坛,建立BBS,开通博客、微博、微信,建立相关讨论组,制作微视频等。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使用技术要求比较高。
而当前许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师除了部分专职教师以外,大量来自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辅导员以及相近专业的行政人员,来源比较分散,专业差异较大,教学水平不一致,缺乏教学技术培训,很多人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驾驭新媒体的本领不够强,无法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手段来开展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内容挑战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学期初由主管教学单位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由教研室、专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会讨论、筛选之后确定。虽然有重特大时事问题发生时教学内容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但一般在一学期的教学周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在课堂、报纸和电视新闻,而国家对这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监管力度比较大,信息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学生从外界获取新信息、新观点的机会不多,教与学的内容相对一致。
但是,当前在校生基本都是“95后”,他们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习惯了每天睁开眼睛就刷微博、逛论坛、参与网络直播等。青年学生对于突发问题、敏感问题会更关注,即使课堂上没有讲授,学生也会主动提及。而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不能回避,尤其对于敏感问题,更是需要进行透彻、深入的分析。但这样一来,势必对原定的教学内容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即使对于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也不能只停留在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介绍,因为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学生基本已经通过新媒体获知。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要由对事件的介绍转为对背景、原因、政策、战略分析以及对各种观点的述评和引导。
(四)舆论引导挑战
在传统《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正面引导,通过对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讲授教会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理解并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课堂教学在学生三观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舆论引导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即时获取信息,各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某些不良信息与党和政府的声音背道而驰,甚至充斥着别有用心的炒作和煽动性言论。网络上大量的段子文化使得学生对许多问题都缺乏深入思考和持久性的关注,看待时事热点问题容易形成片面、极端的错误观点,一旦学生被这些错误的网络观点和舆论所左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舆论引导难度会前所未有。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契机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形势与政策》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重要的契机。
(一)教学的时效性契机
《形势与政策》课注重的是对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解读。国内外形势是瞬息万变的,突发、偶发事件比较多,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期初确定教学内容以后,整个学期教学内容不会有太大变动,不能对突发问题进行及时解读,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非常便捷,即使在课后,教师与学生也可以通过QQ、微信、论坛、讨论组等方式随时交流和讨论问题,尤其有重特大热点问题发生时,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多元化契机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在课堂上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的今天,最直观的素材也只有图片和音视频。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演讲、辩论、排节目等传统活动模式。教学手段的单一、固化和技术的落后,使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大降低,学生感觉枯燥,上课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被极大地拓展,教师可以利用BBS、QQ、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校可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建立数字图书馆、线上学习课程、制作出影音像完备而又生动活泼的微视频等进行时事政策宣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三)教学的便捷性契机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基本都是在课堂上进行,而且由于每个年级、每个专业都要开设此门课程,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有些高校在课程开设上大打折扣,有的是采取全校性大型讲座的方式,有的安排了两百人以上的大课堂,不符合中央文件精神,也影响教学效果。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能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教育教学可以突破传统课堂在时空上的局限,除集中授课以外,学生可以自行在有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地方(包括宿舍、图书馆、家庭等)随时进行学习,考核,并能与教师进行交互式讨论。便捷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和了解国家的相关大政方针,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形势的能力。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契机与挑战同时并存,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是正面新媒体环境,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和驾驭好新媒体,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新时期焕发出新活力,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贵芹.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39-43.
[2]李霞.微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优化策略[J].长沙大学学报,2015(6):155-157.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