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芝
摘 要:为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消费观,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点,揭示出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强化文化制度建设、重视网络文化的引导、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引导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群体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为使精神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对各种形态的文化产品接纳、欣赏、使用的社会行为。大学生文化消费本质上表现为大学生对他人生产和提供的精神产品的消耗。文化消费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
1.多样性。由于文化消费表现为精神和意识的双重活动,因为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在,因此,文化消费的消费对象、消费额度、消费时限都会因人而异。从文化消费的结构分析,个人学习、文化修养和休闲娱乐是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消费产品类型来看,大学生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态势。学习相关的消费涵盖网络学习、论坛学习、辅导班培训等多元形式;娱乐休闲相关的消费包括看电影、唱歌、游戏、电视等方面。文化修养相关的包括书法、绘画、摄影、戏曲等。
2.自主性。文化消费的自主性是指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对文化消费的对象、额度、时间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时间支配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个人学习、劳动时间占个人时间比例变低,而闲暇时间日趋变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升华,各高校都尤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育,重视激发学生个人潜能,相应的规范性的学习类课程有减少趋势,学校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在自由支配时间段,大学生会根据个人性格、才能、爱好的差异,选择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模式。
3.网络依耐性。互联网是新时代的重要媒介,互联网信资源以其多样性、互动性和虚拟性深受大学生欢迎,对互联网文化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途径。在很多高校,依赖网络进行文化消费活动的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大学生互联网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有交友聊天,欣赏电影、在线游戏、浏览日常新闻等,互联网文化消费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文化消费的过程中,大学生网络的依赖显著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质量不高,层次较低。从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来看,休闲娱乐性的消费构成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在市场化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群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大众化、休闲化、娱乐化的消费潮流引领着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模式。学习压力的加大、大学人文教育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提升较慢。同时,由于文化市场缺乏规范,一些不健康、低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会在部分学生的日常文化消费中占主要地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文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期,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精神文化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文化市场建设的滞后性,加上部分高校不重视文化建设,因此大学文化消费品的供给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受多样性的客观条件制约,大学生文化消费品的供给表现出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内涵浅薄的特点,同时虚拟化和休闲化倾向较为突出,人文的元素在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中尤为缺失。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供给的不足,容易使大学生受非健康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进而不利于大学生心灵深处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功利取向愈益突出。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追逐个人利益成为众多人的行为导向,而与之相关的重利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了很多的社会个体。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功利主义充斥头脑,视个人利益为一切行为导向,最终会使个人行为违背道德,甚至个别学生会违反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之路
1.构建积极向上的高校文化主旋律。校园文化主旋律应该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结合体,是当代大学精神的厚实积淀。对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导向教育,多渠道的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学生思想,推崇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激烈高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斗志。以八荣八耻为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讲诚信、讲正气的现代新型人才。
2.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对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经费投入,打造优越的公益性文化产品,丰富大学生的日常文化消费。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各类艺术精品展览,也可以组织学生赴博物馆、展览馆欣赏文艺作品,通过对艺术品的接触、欣赏、体会,使大学生能对优秀的文化有深刻的感悟,从而接受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在文化的引导下,形成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此外,各高等院校还可以经常开展艺术表演、学术讲座等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对象。
3.规范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高校网络建设在技术和人才上有保障。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强化高等院校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构建起长效化的网络监督机制和教育机制。并通过校园网络系统,让师生全面把握学校关于网络的规章制度。要积极关注网络舆情,对师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侯玲.从文化消费看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顾旻.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研究及教育引导[J].湘潮(下半月),2008(12).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