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 崔英静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规模庞大的就业群体,对其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和渗透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素材,提升大学生观察、推理、提问、决策、提出新见解、分析各种观点的能力。本文拟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引入,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授方法多样化,职业规划全程化,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23-0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1]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50万,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备受关注。面临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效度,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对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教育观念已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盲目服从,成为了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笔者认为,为了改变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智能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纠正高等教育中“唯专业教育”的片面性以及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阐释
“职业生涯”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或“职业”,还包含了个人的“生活风格”,即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所有活动。工作是指在一个组织机构中,一群类似的、有薪资的职位,且要求工作者具有类似的特性;职业是指在许多工商事业或机构中的一群类似的工作,如工人、商人、教师、医生等。而生涯的定义要比这两者都宽泛得多,除了工作和职业之外,它还涵盖了人一生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集合了人的一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孩童、学生、上班族、社会公民直到为人父母,不同社会角色的组合就形成了人的“生活风格”,这样的发展过程就构成了“生涯”。
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所面临的机遇及制约因素进行判断分析,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在大学中设置职业规划课的目的在于:让当代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帮助学生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从而培养有生命质量的人。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传统教学内容
1.想做什么。传统的教育,充分的使学生在中学的学习中获得了丰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毕业后想做什么,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一方面,人生的梦想与思考被繁忙的学业遮蔽,学生无暇品味人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并不明晰;另一方面,学生的心智在中学时期并未成熟,可变性大,有部分学生对于梦想的执着程度不够,或因现实原因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从而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进入大学后,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有更充分的时间及更加成熟的思想去感悟人生,思考自己想做什么。但仍有学生可能因为惰性和迷茫而错失思考良机。为避免大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陷入盲目就业的境地,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想要得到什么,四年后想要做什么,从而启发学生不断地发现自我,打开自我,明晰自己的目标,进而驱动学生认清自身当下的学习、生活应该关注什么。
2.能做什么。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中学的学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的积攒中,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除了学习并不清楚自己还有其他的爱好和特长,从而对自己能做什么十分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带领学生通过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的自我探索,在兴趣中发现自我,通过对自我性格的认知、对价值观的自我修正,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思考自己能做什么;通过霍兰德职业代码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职匹配;通过自我成就事件,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可。让学生在兴趣和性格的指导下去探索自的能力所在,加之技能的获得,让学生对自我能力的定位更加准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择业中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岗位。
3.怎样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在学校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理论基础。但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之真正付诸于行动。对于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仅靠专业知识无法将工作顺利的进行。因此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学生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工作能力,全方位帮助学生实现到求职者的转变。通过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介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现实,通过对学生心态的培养、团队合作等可迁移技能知识的讲授,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的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批判性思维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传统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渐显弊端。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方式,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同时,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主动对遇到的困惑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因此,为了培养当今大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培养应设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自我规范、自我检测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训练人们如何成为善于思考者的教导性和技艺性的学问。
1.学会学习。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埃尔文图夫勒曾经说过一句话:“未来文盲已经不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学习能力在未来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也是进入当今知识经济的一张通行证,如何学习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会学习中的学习更侧重于学习能力,毕竟学校教育无法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为学生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因此,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就更加受益。
2.学会生活。生活基础是一切更高级行为的基本保障,生活是一种能力,如果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人生道路中会多出很多烦恼和障碍,学生只有首先扫清了这些路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更进一步说,如果学生能很好的处理生活问题,才能营造安心舒心的环境去发展职业。学会生活才能主宰生活。学会生活不仅是学会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自立、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老师教育孩子的一句话说得最为恰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立意识也在逐渐培养:小学生自己洗手,洗脚,洗手绢,买午饭,与同学相伴出行;中学生自己洗衣服,支配生活费,买书,交朋友,并对某些事情做出判断、予以解决;大学生自己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处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可见,随着学生的成长,自立能力是他们必须培养且亟需培养的。
3.学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对爱的教育的经典概括。在多元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今天,如何审视学生爱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以爱育人,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已远超出了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爱的教育是激发学生感受和体验爱的情感,学会主动付出爱,即通过自己的行动关心、尊重并最终影响对方,从而成长为具有爱心和关怀品质的人。学生要养成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进行更多的爱的倾注,在职场中,对工作的热情、与同事之间的和睦关系能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从而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4.学会美。美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利用美来达到自身教育的目的。美的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大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追求精益求精的完美,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培养美的感官,在工作中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的教育都致力于美化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标具有相对一致性,因此,将二者相互结合,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融入“美”的教育,可以增强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总之,批判性思维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是对传统思维的一种革新。这种变革不仅使得师生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置换,而且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积极意义,是真正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合理规划人生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夏佩.以翻转课堂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新模式[J].教育教学探讨与实践,2015,(4)
[4]杜亚辉.试论如何实现高校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学理论,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