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2016-05-30 09:35:55路焕高丽彭瑞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生观新课改

路焕 高丽 彭瑞

摘 要: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走进新课改,所以教师要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角色,形成新的学生观,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新课改下学生的角色和新的学生观,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观;学生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58-01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推进了新课改体系。现如今,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了迎接新课改的挑战,广大师生必须正确定位新的学生角色,形成新的学生观,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

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正确认识学生的角色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学生的角色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定位学生的角色,形成新的学生观,把握好新课改最关键的一步。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在过去的教育中,人们通常用死板的、老套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提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学生。具体包括:

(1)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实,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包括阶段性、顺序性、个体差异性、不平衡性以及互补性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要根据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工作;

(2)学生发展的过程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成长阶段,每个人的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犯错、难免没有缺陷,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十全十美,成长是在错误和缺陷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改进错误,完善自身;

(3)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在传统教育中,首当其冲的是知识,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和知识灌输,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降低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新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科本位知识外,更注重德育、体育、美育等,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

(4)学生发展的潜能性

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中,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潜能,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可以放弃每一位学生,要去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正确定位人生的道路,规划人生的未来。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在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独特性,承认学生是独特发展的人,具体要求为:

(1)学生的完整性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是一个有着丰富个性、丰富情感的完整的人,所以教育是一个伴随创造、选择、追求、喜怒哀乐、人生意义以及生命价值的综合过程,教师要从人的整体上来理解和对待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完整性;

(2)学生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认识到独特性是学生发展的前提,珍视学生的独特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的发展;

(3)学生的差异性

这里的差异性是指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无论是在认知角度,还是在价值取向上,学生和成人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和成人区分开来,不能用成人的角度看待学生,也不能用成人的观念去要求学生,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学生,有效的和学生沟通,达到新课改下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改强调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1)学生的客观存在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客观存在的个体,他们不是教师的工具,也不是教师的四肢,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教师不能,也没严格随意要求学生,而是把学生当作独立个性的人,既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观念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的自身条件;

(2)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大脑、感官以及认知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只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路人和引导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他们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实践者,教师需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学生责权的主体性

在新课改下,强调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教师应把学生看作责权的主体,体现教育的民主性,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也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处理好学生权利的自由与限制问题。

二、小结

总之,新课改符合时代的需求,顺应社会的发展,它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教师一定要走进新课改理念,用新课改的要求看待学生,形成新的学生观,践行新课改的理念,用新的学生观培养完整的新一代青年。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JQ1019);延安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2012SXTS07)。

参考文献:

[1]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2-94.

[2]卢炳蕙,张学华.论新的学生观[J].教育探索,2004,(06):29-31.

猜你喜欢
学生观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8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学生观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3期)2017-01-20 21:41:18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24:44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59期)2016-08-23 14:43:35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5期)2016-03-26 12:32:47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5期)2016-02-22 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