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
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不亚于对图形和色彩,但与后者不同的是,在幼儿幼儿教育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始终无法跳出反复阅读和机械模仿的窠臼,使得幼儿对语言的主动性大打折扣。须知语言能力之于幼儿,不啻羽翅之于飞禽,鉴于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于此,笔者有如下粗浅的思考。
一、语境是幼儿语言能力形成的温室
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是,幼儿感知能力的发达。对于周遭环境的变化,幼儿总能先于成人有所感知,我们之所以无法印证这一点,也许正是因为孩子们缺乏清晰表达的能力,无力将认知转化为语言。由此,不难想象幼儿认知的过程实质上是被环境无形熏染的过程。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在教学体系的呵护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语言能力却鲜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培养方案。而此处所言语境,大致应包含三个层面。
其一,读本的慎重选择。读本是幼儿接触语言范式的最佳途径,纯文字文本、画本及文图结合的读本都对幼儿有着突出的指引作用,作为幼儿读本的选用者,幼儿园不应有所偏倚,而应一并兼顾,分阶段择取。教师对读本的范读也不能流于感性抒发,而应加以形象的解析,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幼儿详释文本内容甚至字词含义。
其二,教师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语言实践需遵循规范的原则,在礼貌用语与交际用语方面剔除个人不良习惯,为幼儿营建立体的语言模型环境。读本建立的语言范式因其实用性欠佳,极易被随意的语言实践摧毁。
其三,幼儿教师需与幼儿家长达成语言共识,为幼儿建立无间断的语言吸纳链条。在我们耳闻了诸多天真烂漫的孩子口吐恶言之后,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尽管幼儿滥用不规范语言行为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学校及家庭在之前之后的不良示范与不智矫正无疑有推波助澜之用。
二、语感是幼儿能力提高的阶梯
鉴于语感的抽象性与个性化,幼儿教育忌讳对语感进行程式化的教学。语感的培养不应单一地基于课本范式与教学目标,而应以语言的实际使用为手段的目的,即多给孩子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即使幼儿在表达初期存在词不达意的诸多瑕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言说本身是语感形成的唯一途径。教师在幼儿语言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语言范本的功能,即教师可重复孩子们的表达,并予以调整,让孩子们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并自由选择使用。在学校之外,家庭的语言氛围对幼儿语感的形成也至关重要。除了家长在语言运用中要有意地规避禁忌与无序之外,幼儿在家庭中接触到的一切语言形式家长也应预先进行筛选,一些成人化明显的电视节目应避免让非适龄幼儿接触甚至模仿。
三、词汇是幼儿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石
我们总是囿于成规地以为幼儿的语言是无所谓词汇的,但实质情形是,他们只是缺乏书写与自如运用的能力,使用甚至创造词汇的能力幼儿似乎从不逊色于成人。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幼儿语言中的词汇几乎全部来自成人的示范。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实践中对自己提高要求,在词汇的纯洁度、准确性、丰富性上多加留意。幼儿词汇量的积累是一个不可见的过程,我们应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将至尽可能地量化。比如专门设置词汇课,一个课时提供数个词汇,让幼儿正确阅读,大胆阐释,甚至进一步创造。又比如表达课组织形式的多样会为幼儿词汇量的形成做好分门别类的预设工作,进而引导其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连贯。
四、语言运用的终极是交流
如果以上种种建立于对应试的惶恐,可以肯定结果将是败走麦城。幼儿乃至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长久地被限制在应试的狭小视野中,这不仅遏制了孩子们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而且也摧毁了语言本身的纯洁。在牙牙学语的幼儿阶段,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有意识地摒弃语言的功利性,将交流视为幼儿种种语言运用的唯一目的。鼓励幼儿多说多听,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增加对主动表达的兴趣,遑论规范与准确,只以敢于表达为唯一评价标准。在需要对幼儿语言表达进行阶段性评价,我们也反对使用生硬的卷面考核与集体评价,口头交流与个别测试无疑能兼顾考核与训练的功能,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对阶段性的语言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无疑是这一切的基石,它既可以为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又可以反过来成为检验幼儿综合能力的指标。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既不设置诸多语言藩篱,让幼儿畏手畏脚;也不放任自流,让幼儿随心所以。而是应该在丰富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储备下,有效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不设目标,不比较,单纯执着地常抓不懈,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五阳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