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清平乐·村居》

2016-05-30 10:48陈宜群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16年27期
关键词:鸡笼清平乐大儿子

陈宜群

在田园里,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也散发着一种不同的美。街市虽繁华,却十分喧闹;田园虽朴实无华,却也美不胜收。诗人辛弃疾来到江南水乡游玩,现在正拿着酒壶,来到一个村庄。此时他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夏天到了,万物生机盎然。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十分低矮。南瓜大叔用“青手”爬上屋顶,懒洋洋地晒着暖和的太阳。南瓜大叔被太阳公公这么一晒,变得又大又黄,“青手”也变得又长又绿。房子旁边摆着一个架子,那上面爬着绿蔓,犹如一条绿绳子被谁在架子上绕来绕去,架子紧挨着一棵参天大树,高大挺秀,一片片绿叶像被镶嵌在大衣上的颗颗绿珠,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房子的门前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溪中的鱼戏虾游,石头们藏在水里,清澈见底。溪中长着莲叶,莲叶高擎着翠绿的莲蓬。莲蓬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公主在荷叶的簇拥下端坐在那儿。岸上一片翠绿,小草在风中舞动着,好像流动的碧绿的小河,又好像一颗翠绿的翡翠。

简陋的房屋里,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老婆婆从厨房里端出酒菜,对老爷爷嫣然一笑,给老爷爷倒上一杯酒,老爷爷露出舒心的笑意,给老奶奶斟上一杯。老爷爷一饮而尽,老奶奶在一旁心满意足道:“如今儿女孝顺,生活美满,咱们这一辈子知足了。”

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与大人们一起锄草。当人们累得坐在树荫下休憩时,大儿子并没有停下的意思,还在田里挥舞着锄头。他气喘吁吁,脸上的汗珠亮晶晶的,又是努力地挖土,又是将杂草除掉。大人们见到此状,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吃苦耐劳。

最细心的要数二儿子。他刚刚帮父母喂完鸡,再次路过鸡窝时,看见鸡笼破了一个大洞,就找来几根竹条,双手在鸡笼上灵巧地来回穿梭,没多久鸡笼便焕然一新了。

最讨人喜欢的要数那个顽皮淘气的小儿子。他没有像大儿子在田里辛勤劳作,也没有像二儿子在鸡窝旁细心编织,而是天真地趴在溪边玩耍。只见他先摘了一朵莲蓬,把躲在莲蓬里的“莲孩子”拔出来,露出一身碧绿,圆滚滚的衣服,莲子既大方又有点儿羞涩,脸上微微泛红。小儿子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把绿皮脱掉,看见雪白的“莲子肉”,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吞下。一顿饱餐后,小儿子又奔到小溪里,扔下草鞋,光着脚丫踩在石子上,任小鱼小虾环绕两旁,一阵清凉,一阵痒痒;最后,索性打起了水花,抓起了鱼虾。

辛弃疾见此景,立刻回家,提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田园美,人也美,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教师评点】

小作者抓住原词的特点,先描写夏天环境优美的农家生活场景,再略写大儿锄豆,中儿织笼,接着写小儿剥莲蓬,最后点题。在景物描写中,小作者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优美,文字如行云流水。在动作描写中,小作者语言活泼俏皮,观察细致入微。篇末的点题也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王 勤

猜你喜欢
鸡笼清平乐大儿子
鸡笼山
更正
在泰国体验鸡笼SPA
小号
清平乐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
穿靴子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