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桦
摘 要:近年来,有关校园欺凌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欺凌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校园欺凌事件为何频发,我们应如何制止以及预防欺凌的发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校园欺凌入手,对校园欺凌进行概述,找出发生欺凌事件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手段来改善这种状况。
关键词:校园欺凌;学生;应对策略
一、校园欺凌概述
欺凌不但指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欺辱,同时语言上的攻击行为也是被列入欺凌的行列当中。所以,校园欺凌是指学校中势力较强的一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无助的另一方进行持续的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的伤害行为。
校园欺凌可以分为暴力欺凌、语言欺凌和间接欺凌。暴力欺凌主要包括进行殴打、身体上的攻击、抢夺他人的财物等;语言欺凌指进行语言上的辱骂、嘲笑、起绰号等;间接欺凌包括散布谣言、孤立同学、栽赃嫁祸等。
二、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
每当看到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我都会十分的心痛,那些本该天真无邪、可爱乖巧的孩子怎么会变成那样,他们以欺负弱小同学为乐,没有同情心可言,校园欺凌贻害无穷。
(一)对于欺凌者的危害。如果欺凌行为没有得到制止和改正,那么以后这些孩子违法犯罪的几率就会增大,他们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步入歧途。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的“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如果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措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话,那么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后再采取手段去加以改正时,它们已经是扎下深根,难以拔除了。”这句话就适用于校园欺凌者,通俗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
(二)对于受欺凌者的危害。校园欺凌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伤害,他们遭受的消极行为,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对于一部分忍气吞声,自己默默承受的受欺凌者来说,欺凌行为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人格障碍。还有一些受欺凌者由于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他们内心感到愤怒,想要找到地方发泄,他们因此会变为欺凌者,欺负别的同学,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危害的范围更广了。所以说,对于受欺凌者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三)对于旁观学生的危害。对于那些目睹欺凌行为的旁观学生来说,欺凌行为会在他们心中埋下隐患的种子。一旦有些事情激发了他们内心隐藏的那部分,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消极行为。对于那些目睹了欺凌的过程却没有采取措施制止的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责任心的培养。
三、校园欺凌的原因
(一)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校园欺凌行为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校园欺凌者有部分是在家庭中受到过度溺爱的,他们认为不论做出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帮助他们解决。还有一些是在家中受到冷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无心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因为父母的疏忽,使孩子在学校中酿成大错。
(二)同伴群体的消极影响。发展心理学中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期是个体一生中同伴经历最丰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作为群体,小圈子可以同时满足青少年的诸多心理需要——归属感、安全感、自我同一性以及自尊等。小圈子中的成员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朋友间的相似性而走到了一起。虽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超越父母的。一旦青少年所处的这个小圈子里有经常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的青少年存在,那么青少年很容易沾染上这些消极行为。我国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得同样也是一个道理。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失,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他们不懂得法律。许多学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因此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就使校园欺凌行为蔓延开来。学校一味的重视升学率,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关注智育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学生的德育。
四、应对校园欺凌的心理学策略
针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采用行为纠正法来进行辅导。但在辅导之前,教师应提前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分别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要了解清楚整个欺凌过程的始末,询问双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教师只有了解了基本情况,才会有利于后续的跟进辅导,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进行角色扮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与欺凌者在轻松舒适,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按照既定的目标,投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对于欺凌者来说,可以让其扮演被欺凌的角色,让他自己体会,当受到欺凌时,自己有什么感受,促使他反省之前自己的负面行为,学习为对方考虑,学习怎么样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与欺凌者订立契约。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欺凌者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让他们摒弃负面行为,学会控制自己。教师应该坐下来,耐心与欺凌者交谈,记录下来哪些行为是合适的,以取代那些不被接受的行为,得到双方共识以后,双方以契约的形式写下来要达成的目标、达成的步骤以及每次达成目标以后会得到什么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他应按照契约行事,并定期检查进度。为了让欺凌者认真对待契约,可以郑重其事的拟定契约,并在契约上签字,表示自己清楚自己的承诺,并按承诺执行。
(三)对被欺凌者的辅导。许多被欺凌者在身体或是智力上可能与常人有区别,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自我肯定训练,引导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训练时,受辅者可以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渐进式的训练,让他能够在其他人面前表达和肯定自己。欺凌发生时,学会保护自己很重要,老师可对他们进行果断技巧训练,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向欺压他的同学说“不”,如何让自己远离被欺压的境地。
以上策略的顺利实施要求学校里有心理辅导老师或者是班主任掌握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在课余时间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心理辅导是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的。
五、应对校园欺凌的外部策略
(一)国家方面。国家应该对校园欺凌问题予以重视,完善我国的法律。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正是由于立法的滞后性,缺乏法律上的干预,使得校园欺凌一直在校园里发生,对于校园欺凌,一直处于道德上的谴责而没有实质性的法律解决。因此,我国急需制定一部法律,对校园欺凌进行明确性的禁止,对哪些行为应该进行处罚做出明确性的规定。这样做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还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二)学校方面。学校方面,应该制定一套明确、清晰的处理欺凌事件的规章制度,如若发生了欺凌事件就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处理,让老师有所依据,以达成一致性的处理方法。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一方面当同学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找教师进行咨询辅导;另一方面,应为学生增设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源头解决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今社会,学生都是家里的宠儿,心理承受能力低,很容易诱发出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
(三)家长方面。家长方面,要引导家长了解校园欺凌方面的知识,让其认识到校园欺凌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严重危害,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而配合学校的工作。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在学校中的情况,做一个倾听者,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解决。
总之,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抵制校园欺凌,为解决校园欺凌尽自己的一份力,还校园一片宁静,使校园成为一个供学生成长学习的一个安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郭正,李文玉清.心理辅导个案:事例与启迪[M].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07:6.
[2]孙临美.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归因及对策[J].校园心理,2009(3):153-156.
[3]丁一杰.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5).
[4]石连海.校园欺凌问题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德育,2016(6):36-38.
[5]郑明达.校园欺凌已成为社会问题[J].小康,2015(8):88-89.
[6]王楚婧.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报,2016(2):50-52.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