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浅议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措施

2016-05-30 06:16陈晶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就业现状措施

【摘 要】作为以培养医学类人才为主的医学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对医学人才培养、教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医学高等院校就业工作具有反馈和指导作用。通过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与分析,思考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措施方法,从而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起正向作用,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工作;措施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医学院校仍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学校。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任务。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形势和环境,加之医学毕业生人数增多等客观因素、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偏差等主观因素的产生,大大加大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紧迫感和就业压力。因此,通过分析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源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扎实做好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拓宽就业渠道等效用较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措施,使毕业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就业观,摆脱就业困境,促进毕业学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增加,使得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也逐年递增。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较快,而医疗卫生行业就业岗位数量的增长周期较长,因此,每年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长远远多于医疗卫生就业岗位数量,从而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例如,某医学高等院校2013届毕业生人数3893人,2014届毕业生人数4229人,2015届毕业生人数4904人,2016届毕业生人数达5200余人。从生源地来看,60%的毕业生来自医学高等院校所在省市,40%的毕业生来自外地省市。从性别分布来看,各学历层次毕业生中,女生人数比例较大,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0%。这些人数与需求的矛盾、生源地结构的差异、男女比例的不平衡,都对毕业生就业有着较大的影响。

2.卫生事业单位仍是毕业生就业热门

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一方面,学生的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度较高,医学人才的培养切合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需求,但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医院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性质、编制较为看重,大多亲睐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岗位数有限,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相反,毕业生对从事其他非医疗卫生行业和非编制的中小企业的选择仍为保守,如对私立医院、非编制单位、非医疗卫生行业就业意向不太积极,也不太认可。

3.就业岗位要求越来越高,与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矛盾

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毕业生学历要求普遍较高,一些较好的大中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人才要求相对较高,通常三级甲等医院进人要求为硕士及以上人员,且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优先。因此在本科医学类毕业生中,受职业规划定位、就业岗位学历、家庭环境影响,在本科毕业前决定放弃就业,选择考取硕士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国深造的毕业生比例在逐步提高。医学类硕士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在区县级以上的大中型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类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

4.毕业生对就业薪酬和就业区域期望较高

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对自己薪酬预期要求较高,通常医学生的学习周期较长,学习成本相对较高,毕业生往往都希望自己的收入能够较高一些。所以,约62%的毕业学生希望毕业后的工作月薪能达到5000及其以上,其中,尤其是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学生对月薪的要求越高,如78%的7年制本硕连读毕业学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该在5000及其以上,62%的本科毕业学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该在5000及其以上,而专科毕业学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该在5000及其以上的学生占48%。此外,医学院校毕业生将就业地域定位在高校所在地的大城市、生源地所在的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较为突出。这些都加大了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医疗资源丰富的医学院校区域的就业供需矛盾,这些地区的就业显得更加紧张。

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的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现状

1.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生学源结构,优化专业设置

充分发挥就业反馈作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医学院校学生数量、生源情况、学历层次等学源结构,合理优化专业设置,整合各学科优势,平衡供需,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

2.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和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社会能力、个人修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构建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使医学毕业生能适应各行业的发展。

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与帮扶,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与就业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转变毕业生落后陈旧的就业观念,认真为毕业生分析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盲目、不跟风、不好高骛远,全面分析,理性就业。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客观分析比较大医院与小医院、大城市和小城镇、医疗行业与非医疗行业的优劣,区县及基层的经济建设和就业前景,摒弃学生对地域、行业之间存在地位差别的陈腐观念,让学生明白“行行出状元”,“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走独木桥”,“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大力宣传国家对西部地区和基层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和实施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同时,积极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树立服务基层、立足基层、贡献基层的择业观。对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开展“一对一”的重点帮扶和就业推荐,切实保障特殊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4.充分挖掘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充分发挥教学、实习基地的联动优势,有效利用教学、实习基地的用人资源,拓展就业市场建设。利用学校老师、校友、企业等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就业市场,结合市场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式的实习培养,对有用人意向的单位,积极选派同学以自主实习的方式前往实习和试岗,最终促进双方了解,达成聘用意向。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级卫生医疗单位及其他行业单位的交流沟通,积极争取各地各单位以组团方式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扩大学校影响力与吸引力。积极整合就业资源,开展学校、院系的专场招聘会。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网络等媒体途径积极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及时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发布在“就业信息网”上,通过QQ、微信、微博、校内就业网等媒体方式,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有效的“网络双选”平台。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崔娟嵩.对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思考.时代教育.2009.(27).

[2]黄永权.浅析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09.

作者简介:

陈晶(1988.10~),重庆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就业现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河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