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博 陈平 万静
摘要:随着双语教学理论体系不断地得到改革和强化,师资力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今双语教学在专业课的学习中逐渐起到了超越专业课程之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学生的视角介绍工程制图课程双语的创新教学的实施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制图;互动教学;双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83-02
国务院于2012年启动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项国家工程“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是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后,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未来发展形势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该项目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高校的体制改革和转变创新方式,来实现冲击世界一流的目的[1]。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就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其中,师生互动学习的理念通过双语创新教学模式在国内一些高校进行试点[2-5]。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双语教学只注重其形:教育方式在本质上仍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存在,与所追求的双语创新教学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校作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的重要成员,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究,其工程制图双语创新课程开展工作已基本能做到“形神兼备”。本文作者拟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实际经历介绍工程制图创新课程在北京科技大学国际班的实施情况。
一、创新模式
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就整个教学作了全面的部署,涵盖知识框架、课程作业、英文文献等内容,这些看似琐碎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实现了学生自学的连续性和复习的有效性。学生在上课前,能通过知识框架大致了解所学内容。自学性和能动性较强的同学,能够借助参考资料和习题进行学习及相应的练习,检测自学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安排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减少知识遗忘。另一方面,教学计划也为后续presentation的开展提供了流程框架。传统多媒体教学通常指老师在授课中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分析[6]。本次课程安排鼓励学生自学Inventor三维软件。这一举措的优点很明显:①传统的课程学习和计算机的结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三维软件使得学生对物体的视图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③学生同时掌握一门软件,提高了学生的工作竞争力。④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人才培养。教学开展中,每个同学需在课前进行PPT及英文presentation展示。传统课程的PPT的展示只局限于某一块教学内容。而本课程模式的展示内容包括:旧知识点总结和作业易错点分析以及对新知识或难点的个人学习心得。教学之初的安排使得这种较为开放的内容选择成为了可能,在展示结尾,展示者解答同学们的疑惑。最后,教师点评presentation,并对难点疑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二、创新实例
课程创新通过PPT和英文presentation展示,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学习。PPT展示过程中同学们风格不一,丰富了课堂教学,抓住了同学的注意力;展示过程中,同学们通过黑板作图或者录制动态视频进行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图形绘制的理解。下面展示几个学生的创新实例。
实例1:复杂问题清晰化。复杂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图1)是工程制图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考验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分析形体特征比较困难。因此,同学运用所学Inventor软件绘制大量的示意图和动态视频用于讲解,清楚明了。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最终收获颇多。
实例2:典型问题技巧化。学生将期中考试同学们的易错点作为presentation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展示了两类空心圆柱相交线的对比情况以及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出了两个避免犯错的小技巧(图2,图3):①在两个非圆视图上,若其中一个外周轮廓是“凹”字形,那么另一个视图看过去则呈现“凸”字形。②虚实相交情况在非圆视图一致:对于内部虚线那个部分,若虚线部分与外部边框实线部分在中间部位相交,那么在另外一个视图也一定相交;若虚线部分没有与外部边框实线在中间部位相交,在另外一个视图就不会相交。尽管这是两个很小的技巧,但对于快速检查是否绘制错误有很大的帮助。
实例3:抽象问题形象化。正投影图的主要表达方法有第一角投影法和第三角投影法。我国采用第一角投影,美国、日本等国则采用第三角投影。为了便于国际工程技术交流,学生大胆地选择第三角投影这部分知识作为presentation的内容展示,并辅以形象生动的例子,用自己的理解(第三分角是人拿复写纸“复写”看到的事物)给台下同学讲授。最后教师用简洁精炼的语言点出第一分角和第三分角的区别就在于观察者、物体、投影面三者间的关系。
三、创新收效
课程创新在该班是成功的,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得到了改进,实现了创新其“形”;而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完成了教育到引导的角色转变,实现了创新其“神”。而作为筋脉骨架,使“形神兼备”的则是环环相扣的课程设计,这为工程制图创新课程的开展推广以及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在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配合默契。学生通过presentation的形式及时向老师反馈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以及思维的创新点,教师则可以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整个过程中,学生从单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单纯的获取知识晋升为分享知识;老师也收获了珍贵的教学经验。
课程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师考虑:①较早地借助inventor等绘图工具虽然能帮助解决问题,但是不利于学生初期图形思维的培养。②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学习自觉与否很有可能导致学习效果存在两极分化。因此,一个完善的学习效果检测制度是必要的。③作为一门创新课程,可以考虑和金工实习等课程相结合,通过具体实践强化学习效果,达到创新人才培养要求[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
[2]马陆亭.大众化本科教育的有效模式—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育模式的剖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5).
[3]何伟.重庆高校双语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4]樊云慧.对高等学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3,(1).
[5]屈平.双语课堂的师生交往模式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4,(8).
[6]石玲,赵立红.工程制图多媒体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
[7]崔玉祥,刘颖楠,石华敏,艾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