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现象调查与对策

2016-05-30 05:49邹山礼王丽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心理

邹山礼 王丽萍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77-0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继而在农村的受教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即“留守生”。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而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这些留守青少年少了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孤僻、冷漠、自卑、虚荣、敏感、仇视甚至恐惧害怕心理,也容易出现任性、暴躁、叛逆、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部分留守青少年天不怕地不怕,到处惹事生非,比如喜欢通宵上网、抽烟酗酒、谈恋爱、爱撒谎。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究其原因,对症下药,注重心理教育、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学校实施多元化管理、家庭给予精神关爱、媒体扩大舆论关注、社会相关社团机构共同监督,一起来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现象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或经商,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与情感培养,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出现了教育衔接的断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们学校的留守生中有7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一般而言,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孤僻、自卑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疼爱,这些孩子长期居住在亲戚的屋檐下,或者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做事情总是畏手畏脚,有种被大人遗弃的感觉,与人交往不敢大声说话,由于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的辅导,生活琐事也要分心。大部分留守学生成绩跟不上,在家里没人交流,在学校得不到认同,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二)敏感

中学阶段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心理极度敏感的时期。留守学生会把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意味”的轻视,以致对周围人怀有厌恶、抵触的情绪。那些被亲戚带养的学生更是感到寄人篱下,产生被父母抛弃的心理。我曾对40名留守学生做过调查。其中有9人是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住在自己家里,没有大人监管,最大的那个孩子管理生活费用。有25人是跟祖父母一起。有6人是跟小姨、姑姑或是叔伯等其他亲戚住在一起。40人当中有30%的人有过跟亲戚生活一段时间的经历,他们均表示宁可自己一个人或跟祖父母一起过,他们总觉得在姑姑、小姨或叔伯家,这些大人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把莫名其妙的错误推到他们身上,对他们不公平,总觉得自己在别人家是个附带品。他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教会了他们察颜观色。

(三)虚荣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在外务工的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此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殊不知人对高级需要的缺乏会加强对低级需要的追求。这样留在家里的孩子往往讲究吃穿,热衷攀比,喜欢摆阔,虚荣心强。

(四)仇视,冷漠

在留守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部分是女孩。由于家庭的贫困,姊妹较多,家长无法负担沉重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且又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祟,许多家长想男孩子读书,女孩子早点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群女孩子平时在家里照顾弟妹或爷爷奶奶,在学校里给弟弟妹妹洗衣服,还要用心读书。由于家庭、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成绩下滑,造成了许多女生自卑,孤僻,仇视自己的父母。恨父母无能挣不到钱,恨父母不该生那么多的孩子,恨父母总是要自己照顾弟弟和妹妹,恨父母偏袒弟弟或哥哥,更恨父母总是想让自己辍学去打工挣钱给弟弟或哥哥读书。她们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爱,在学校里成绩不突出,又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认可,她们心中充满了愤恨,甚至憎恨比她们成绩好或者有钱的学生。

(五)自我中心,荣誉感不强

在打工的浪潮中,留守生的家长们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对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也有很大的冲击,加之家长对孩子一味地物质满足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原则。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基本的“利他”意识。对班集体、学校或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以上几点是留守生存在的常见的心理现象,但也有少数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自觉上进,人品优秀,成绩优异。

二、留守生教育的对策分析

面对留守生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究其原因,对症下药,注重心理教育、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学校实施多元化管理、家庭给予精神关爱、媒体扩大舆论关注、社会相关社团机构共同监督,一起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注重心理教育

当前,我们市的教育机构还没有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学老师,我认为可以培训班主任,让他们当好“心理医生”,及时引导留守学生走出误区。让班主任成为“心理医生”,这是当前教育现状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让广大班主任成为能洞察学生心态,能深入学生心灵的“心理医生”呢?我认为可采取培训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来培养班主任的这种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教师继续教育、放专题片、请心理专家办讲座等各种办法培训教师,要求他们购买相关书籍,勤记笔记,实施相关策略,用硬性措施“逼迫”班主任提高育人技能。自我教育,就是引导班主任时刻反思自身言行,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高昂的热情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时多搜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和相关知识,及时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切实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沼泽地”,使他们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

(二)培养自管能力

留守生身体、性格、生活能力等各方面正处于发展期。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

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合作者,学生的管理潜能是可以开发和提高的。唯有把学生当作小主人,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小主人。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建议、批评、设想,鼓励他们在管理中的每一点进步,尊重每一位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想方设法开发他们的管理潜能。

(三)实施多元管理

留守生中的“问题学生”比较多,单靠班主任来进行一一教育与管理,难以顾及全体,必须依靠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关爱和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对他们实施多元教育与管理。

总之,留守生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联合社会相关机构共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教育措施与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促进留守生的正常发展,提高教育成效。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主任心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夸夸我的班主任
心理感受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