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究竟是什么样子,很少看到有这方面的调查报告,所以很难对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结论。在多所学校的帮助下,我在雷州半岛地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中小学生音乐教育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学校包括市级城市学校6所,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8所。调查学生总数为600人,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300人,中学生300人。内容如下:
一、歌曲演唱能力方面
对于中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如果没有调查是很难对此贸然推测和给予准确回答。而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正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我的调查便是从这几个问题开始的。
1.你能背唱几首歌曲?(表一)
选项对象 1—3首 3—5首 5—8首 8首以上
中小学生 40% 32% 18% 10%
统计结果中,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数目以及通过手机、音乐播放器的歌曲数目,这一结果显然并不令人满意。
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年级进行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唱歌的数量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城市的唱歌数量高于乡镇的学生,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音乐教育的城乡差距,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年龄的大小和唱歌能力之间的关系。
那么,学生能演唱的这些歌曲有通过什么形式学会的呢?是学校音乐课还是其他形式。为此,我做了如下的调查:
2.你所能唱的歌曲中,主要来自哪里?(表二)
选项对象 学校音乐课堂 媒体 看谱自学 同学交流
中小学生 29% 68% 1% 2%
调查显示,音乐课上学会的只占29%, 68%的学生是从电视、MP3、CD、手机等媒体学会的,另有1%的学生承认是自己看乐谱自学,2%的学生认为是同学之间交流的结果。
既然学生掌握的歌曲大部分不是来自课本,那么这些歌曲主要是什么种类?为此我又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3.你多数会唱的是通俗歌曲、青少年歌曲、还是民歌和外国歌曲?(表三)
选项对象 通俗歌曲 青少年歌曲 民歌和外国歌曲
中小学生 60% 32% 8%
综观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中小学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一般,除此之外还可发现:大众传播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很很大的,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所以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校音乐教育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社会音乐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音乐的管理。
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
对于一般的学生他的音乐欣赏的习惯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下的数据:略。
三、音乐知识技能方面
音乐知识技能方面,也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提问,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1.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
能记住多少音乐家的名字本身并不代表什么,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如果一个音乐家的名字也记不住,这就有点说不过去 。
2.能识简谱吗?
市级以上学校:能识简谱16%; 不能识简谱84%
县级以下学校:能识简谱9%;不能识简谱91%
3.能识五线谱吗?
市级以上学校:能识五线谱30%;不能识五线谱70%
县级以下学校:能识五线谱18%;不能识五线谱82%
小学:能识五线谱20%;不能识五线谱70%
中学:能识五线谱29%;不能识五线谱71%
上面的调查结果体现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识谱能力非常差,无论城乡间还是高低年级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这一比例与广东省其他地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凸显出粤西地区的音乐教育的落后,同时也是加强音乐教育的有力证据,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
4.会简单作曲吗?
音乐创作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难的部分,许多音乐教师甚至都还没有进行尝试过,所以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想而知的。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夫十分推崇音乐创造,他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孩子全面发展的的重要指标,而且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有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显然我们这方面的认识十分欠缺。
5.能演奏乐器吗?
近年来,一些市里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和体现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部分学校加大了对这一方面的投入,购入一批乐器,组建音乐教室,聘请音乐教师。但是这不意味着学生的演奏乐器的能力加强了。这些乐器往往被束之高阁,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同时许多农村学校连厕所都修不起更谈不上购买乐器和建立音乐教室了。
从上述调查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教育部门的教育理念,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音乐水平,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乌云下,很洒下一丝阳光留给音乐教育这棵幼苗。这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悲哀,也是孩子们的不幸。
四、音乐兴趣爱好方面
在音乐教育兴趣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有据大多数的学生是明确表示喜欢音乐的,只有极少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音乐,但不讨厌。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调查的三个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城市学校的学生受社会音乐环境特别是音乐专业领域的影响相对要大一些,再一个是学生年龄越大,其择业取向也越趋于冷静务实而非感情用事。
下面是对半岛地区中小学生关于雷剧的调查,情况更为严峻。
雷州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备受雷州人民所喜爱。那么雷剧在中小学生的眼中又有何等地位呢?
大多数学生表示偶尔听过一些雷剧,但是具体了解不是很清楚。甚至很少有中小学生能听一场完整的雷剧。说明他们对雷剧的兴趣有限,侧面也反映出雷剧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相对于电视、电影、手机等传媒工具,雷剧的影响显得那么无可奈何和苍白无力。
由此可见,学校音乐教育中基本没有雷剧的一点因素,学校老师不教或者不会教。
本地教育和文化部门也不重视。是这种优秀的民俗文化很难走进校园,让学生们接受和喜爱。
此项调查表明,雷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断层的危机。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因此希望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雷剧的发展。加大对本地区中小学教育中对雷剧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中小学生对雷剧的兴趣,培养一批有志于此的人才。在部分学校开设雷剧课程,岌岌可危的民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