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 郭元新
摘要:论文从青年教师导师的人格魅力、职业魅力和情感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导师对青年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具备较高个人魅力,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才成长,促使他们较早地站稳讲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
关键词:导师;个人魅力;青年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28-02
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对象是思想、认识成熟和感情丰富的成年人,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授课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个人魅力较高的老师,容易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教学基本功和科研能力方面之外,还应注重个人魅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导师应通过提升自身人格魅力、职业魅力和情感魅力,从加强教学互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提高自身外部形象等方面提升个人魅力,从而间接影响所指导及接触的青年教师。
一、人格魅力
1.良好的仪容仪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自身形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虽说不能完全“以貌取人”,但是良好的外部形象将会给授课对象形成很好的初步感知[1]。因为这是第一印象,不仅仅反映个人精神面貌,更主要的是直观反映了重要的教育信息。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仪表应尽可能起到表率作用。而现在的大学生,在评价老师的时候,往往会从其仪容仪表开始。衣着打扮得体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生产资料变得更加丰富,文化形式多样,催生了更多形式多样的生活潮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能盲目追求,但也不能完全脱节。穿衣、打扮既要新潮,又要得体、大方,才能符合教师职业性质。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注意自己的谈吐、言行举止,不能有失分寸,影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评价和威信。良好仪表应是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主要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一个妆容得体、衣着讲究的导师对其所培养的高校青年教师,会有很高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2.渊博的知识储备。由于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各类教学资源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程度较深,获取各类教学资源难度不大[2]。甚至某些学生,由于具备某种天赋或在某种资源方面占优势,还能更多地接触到外部信息资源,对某些专业问题的了解程度可能比老师还要全面、深刻,这给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对课程之外的知识也要加强学习。这不仅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也为加强师生间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更好的渠道。知识渊博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的资料库永不枯竭。而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在知识资源掌握方面,具有更大的压力。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影响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3.自信激情。自信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自信反映在日常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等等。缺乏自信,没有新意,没有激情的工作方式,会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得不到创新和提高,也是青年教师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更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不尊重。
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应该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感染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不仅利用激情的渲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更要利用激情激励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使其在教学工作中,同样注意激情的培养,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职业魅力
教师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工作,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其职业魅力主要体现在:
1.务实和严谨的态度。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输出源,其对外发出的信息可能被广泛传播。如其信息传播有误,极易形成蝴蝶效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后果。故信息传播内容必须保证真实、可靠。在治学和科研方面,要本着务实、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授业解惑和科学研究。但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不能拘泥于形式,这从侧面对其知识储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务实、严谨的态度和精神有利于影响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使其养成良好的态度和认知。
2.包容心。每个青年教师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处事和教学的方法。但由于青年教师的年龄较小和阅历较少,某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指导老师不应对其全盘否定,应采用包容的心态,剖析事情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的方法,增加青年教师的认同感,营造和谐的指导氛围。
3.教学技能的传授。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工作,站稳讲台是青年教师的第一项艰巨任务。在课堂讲授方面不仅需要强大的知识容量,更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在这方面已有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和互动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启发性和深入性,能更好地调解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初衷之一。导师应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工作,通过教案检查、课堂听课、讨论交流、讲课演示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4.科研作风。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曾说过,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可见科研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尤其对高校青年教师更是如此[3]。科研不仅丰富教师对专业领域的视野,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但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而使得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是自身主动融入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相关课题、项目经费支持,实验设施设备相对简陋,科研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这将严重影响青年教师后续的职业发展,其职业道路将会很快出现瓶颈。
导师可以利用自身科研知识和经验,尤其是科研项目,使青年教师加入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导师可以通过让青年教师参与自身课题,在科研思路和方向上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其实验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科研兴趣,为其后续课题申报提供素材和经验,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增强了师生双方的认同感,充分展现了导师的个人魅力。
三、情感魅力
导师和青年教师的交流,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方面。在交流过程中,导师的沟通、表达能力将影响青年教师对其观点的接受程度。同时又促使导师和其指导的青年教师形成更为融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助于双方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1.事业感和责任心。导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会强烈影响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感,教师才会认为教育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教学过程不再单调枯燥,而是享受快乐。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科学负责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学识传道、授业、解惑。
2.关爱及尊重。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一种爱的事业。“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导师对年轻教师的关爱,是与年轻教师心灵沟通和灵魂交流的基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疑答惑,还要与其成为良师益友。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从而提升教育成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和导师成为益友。特别是以新进教师身份踏进高校教师圈时,更希望有一个集良师益友为一身的导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和交流。这样的导师能很好地减轻新进教师的不适感和焦虑感,从而更好地成为他们在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引路人。在发现青年教师存在认识误区时,导师应积极引导,进行劝说,但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形成逆反心理,使其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批评,改正缺点。在青年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和迷惑时,导师应该积极伸出援手。用自己的爱心关心爱护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从容地面对困难,走出迷惑,积极解决问题。在导师有需要时,也应有选择性地对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寻求帮助,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成就感。成就感是建立在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自身价值充分肯定基础上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师保持优秀品格和高尚行为的一种内在驱动力[4]。教师之所以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使得他们能够守住清贫,视教育为崇高、伟大的事业。导师的成就感,是向年轻教师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在高校教师培养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导师“一帮一”、“一帮二”的作用。导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魅力和情感魅力,真正起到青年教师人格、教学、科研、生活方面榜样的作用,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高校女教师的个人魅力[J].渤海大学学报,2014,(1):139-140.
[2]孙军国.教师的个人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7-19.
[3]林志斌.试论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33(2):42-43.
[4]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