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素奇
2015年12月16日,值得铭记。截至目前,神州大地规模最大的庞氏骗局——钰诚集团,被警方正式定性为诈骗集团,并对重要高管进行全国缉捕。钰诚集团旗下的e租宝,喧嚣了一年多,这时终于撕开了神秘的面纱,潮水退去,我们看到的是以互利网金融为幌子,赤裸裸的传销诈骗!
钰诚自2014年4月成立到2015年12月倒塌,短短的22个月时间,员工队伍发展到13万人,集资金额700亿元,被骗投资者91万人!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是什么力量,把13万人聚集在一家初创公司旗下,激情澎湃地开创“伟大”的传销诈骗事业,再度谱写人类诈骗史上的新记录?
我在此总结e租宝,是为避免人们在从众心理下共同犯罪,做下不靠谱的荒唐事。而现实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下,不少不靠谱的人干了越来越多不靠谱的事,创造着人间越来越多的奇葩。
创业者:颠覆不等于创新
最近两年,“颠覆”一词非常时髦。尤其在所谓互联网成功人士马云等的鼓噪,并在媒体歇斯底里的推动下,颠覆传统已成了商业存续的生命线乃至商业意义的全部:不颠覆就等着被颠覆!用什么来颠覆?用互联网;谁来颠覆?万众颠覆;颠覆谁?颠覆传统,颠覆自己。于是乎一切都打着互联网的旗号汹涌而来,于是就有了e租宝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才有了这样的人间闹剧和悲剧。
虽然政府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虽然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高喊这是颠覆的时代,但是凡是传统的都应该被颠覆吗?虽然政府倡导互联网+,但是是否没有+互联网的商业都将被颠覆?正像极左时期“破四旧、立四新”一样,结果是毁掉了中华民族5000年来几乎所有好的文化遗产。其实,是否传统的一切都该颠覆,是否所有的颠覆都是正确的,是否所有的颠覆都是创新,这是很简单的常识性问题。然而在颠覆一切的大背景下,人们几乎都疯狂了,从众心理在碾压一切理性。
告诫: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越绝对的事情,越危险。风潮必然泥沙俱下。其实,颠覆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一定非要颠覆。中国的现实是,已颠覆了原有的商业规则,而新的商业规则又没有建立,结果必然是群魔乱舞。
创业心无所戒,必然疯狂
人类各种文明中,基督教的契约文化和儒家的道义文化,最能促进商业活动发展。但当今被高喊的颠覆,已把儒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文化给颠覆了。同时,在中国商业活动中,基于基督教的契约精神还远没有建立。
契约精神来源于基督教。基督教教义是假定人性都是恶的,所以干什么事都事先说好,先约定规则,大家都按规则来,以防范人性恶的一面。大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尽情创新、创造。而东方的儒家文化,是相信人性都是善的,大家先不定规则,干了再说,先干后说。但不定规则并非没有规则,而是用内心戒律来约束。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相信道义,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相信基本的公平正义。所以,儒家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正是由于它有趋同的规则遵守,同时再加上积极入世说,鼓励奋斗拼搏,所以极大促进商业社会的进步。
但随着80后成为商业发展的主力军——比如钰诚集团的老板丁宁,1983年生人。还有钰诚的班子,也主要都是80后——尴尬开始井喷。这批人接受的是新生事物,大多受儒家文化熏陶不多,甚至排斥儒家文化,内心的戒律很少,道德约束很弱。同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西方规范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完善的外部法律约束。于是乎在“全民向钱看”的巨浪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下,就认为什么都可以干。只要是新的,不管是否违反情理法义,都敢干。就像1958年大跃进一样,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完全是一副造反派的劲头。所以,出现e租宝这样的奇葩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呈现给人们的是:眼看他13万员工高楼起,眼看他700亿规模把戏唱,眼看他瞬间楼塌光。有一点可以肯定,e租宝不是最后一个,还会有后来者。因为生长这样怪物的土壤还依然肥沃。
当今中国,有不少老板,只要能赚钱,什么钱都赚,而且在资本的驱使与人性的贪婪下,赚钱的速度越来越快,全民赚大钱、赚快钱。因此才会出现e租宝不足两年,就把企业做到700亿,发展到13万员工,一时间赚(骗)了这么多钱,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告诫:中华文明5000年之所以有此顽强的生命力,重要一点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若不管不顾,必然受到惩罚,政府棒喝你是迟早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要赚带血的钱。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就业者:小钱拿不住,
凭什么拿大钱?
当做老板的希望赚快钱、赚大钱时,员工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然,钰诚集团何以在短时间内聚集13万名员工?
钰诚集团2015年春节后进军北京,大量快速招聘员工。为了加快招聘速度,就大量高薪招募招聘人员。即便这样仍嫌招聘速度慢,于是就找猎头公司合作。后来又嫌猎头公司合作慢,就自己成立猎头部。又嫌自己的猎头招聘速度也慢,就干脆收购猎头公司。他们从5月开始与猎头公司合作,8月就开始收购猎头公司。到11月底,钰诚的猎头机构已经有800人规模!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自从2015年三四月份,钰诚的神速就传进我的耳朵。其中有猎头顾问在投奔前问我意见,我说不能去,逻辑很简单:钰诚给了翻一倍、两倍甚至更多倍的工资,就是你去的理由吗?你原来的工资都拿不住,怎么能拿住翻若干倍的工资呢?结果,贪婪还是碾压了理性,劝不住。而去了才发现,这钱真就拿不住。这就像孙悟空明明白白告诉唐僧那是妖精,偏偏唐僧不信,越劝说越起反作用,为了能拿到翻几倍的工资,付出的辛勤自然是有的,但付出更多的是出卖良知。招聘人员为了拿到高薪,就必须完成超乎寻常的招聘任务,骗更多的人加盟,这些人包括自己的同事、同学、室友、同乡、亲戚、朋友,搭上自己所有的人脉。
告诫:自己被骗后,再去骗人,一环套一环,这就是庞氏骗局。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活在良心被谴责之中,要么良知被泯灭之中。一旦进入这样的传销骗局,受害是终生的。这13万员工,命里该有这一劫。
投资者:是真的被“骗”吗?
多达91万名被骗的投资者,都值得同情吗?这些人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明知骗局,只是不相信自己是最后一位被骗者,总希望得手后尽快脱手。结果赚了,就收不了手。入戏太深,一直连环投机下去,直到最终事发,套住了;另一种是碍于情面,禁不住熟人员工的诱导,天天献殷勤,甚至熟人会拍着胸脯说:“我在这里怕什么!有风吹草动,我会及时帮你把钱取出来!”于是禁不住诱惑开始一点点尝试。尝到甜头后,逐渐越陷越深。最终你那位熟人员工,自己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怎么可能拔你出来?
告诫:千万不要自信能够从赌局中金盆洗手。既然你参赌,就一定会赌下去。不要自信自己能够见好就收,见好后只会强化你的赌性,加大你赌的筹码。因为赌是人的天性。
不要羡慕别人的钱比你多
很多人总羡慕嫉妒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多,赚钱多。请不要比,仅仅看钱多钱少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你不知道别人的付出比你多——不管这个付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人一辈子是一笔平衡账。同样是同学,大学毕业后,有的是玩了20年,有的是工作20年,有人是努力工作20年,有人是用心且努力工作了20年,有人是拼搏奋斗了20年。不同状态的20年,差距自然就出来了。玩20年的,可能没有工作,糊口都难;平平常常工作了20年者,收入就是维持生活;努力了20年,收入会高于平均,过起了小康日子;用心且努力工作了20年,收过上了富裕生活;拼搏了20年,有可能是成了大公司的高管,甚至老板。
当然,会有人说:有人靠着投机取巧,甚至是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收益,凭啥!请不要羡慕,这些人也有付出,只是他那种付出,你不愿或不屑。当然,也的确有没怎么付出就得到的,也不要羡慕,他会在未来付出。所以,请你不要攀比,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持续地付出,付出得足够多了,10年、20年、30年,自然什么就都有了。
人生都是平衡的。如果要比,就比付出,比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自然就会对你有回报。有人会说自己很努力了,为什么没有赚到钱?其实很简单,就是格局和眼光问题。
缺乏格局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近日,见一位不到40岁,就已财富自由的老总。他说:“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全力以赴地工作。8年里我的职务一路被提升到常务总裁,这是一人之下的职位,但给的薪水只有市场价格的30%。虽然我很缺钱,但我从不跟老板计较工资的事情。后来我主动换了一家企业,又全力以赴干了8年,把企业几乎从零带到了近百亿的规模。终于我也实现了财富过亿,现在可以退休了。”笔者:“当初为什么不跟老板计较薪酬?”答:“如果当初我要计较,老板会认为我只关注钱,就不会信任我、培养我、重用我、提拔我,我就不会在30岁出头得到总裁级别的担当和锻炼,也就不可能获得后来第二家企业老板给的总裁职位,从而有了全面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当然也就不可能这么年轻靠做职业经理人,就获得了财富自由。”
启示:这位职场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给予了职场人士太多的启迪!不要为薪水而工作,有胸怀和格局的勤奋努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