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建设经验与模式探索

2016-05-30 20:48邓志宏
继续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探索

邓志宏

摘 要:当前确立了14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大致分为两类建设模式:一是基地管理部门挂靠在二级单位,管办结合;二是基地管理部门挂靠在校级机关,管办分离。中山大学是中组部、教育部在2009年确立的首批全国干训基地,以中山大学举例,系统分析了管办分离模式下,干训基地建设的成效、亮点和困境,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经验;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全国高校干训基地的基本概况

2009年9月,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发文,确立中山大学等共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2014年4月,经中组部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第14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上,各高校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效,大多都在学校层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校长或副校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在设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存在两类具体的建设模式:

(一)基地与二级单位联合办公模式

在学校领导小组下,将基地的实际管理部门挂靠在独立的二级单位,二级单位肩负基地管理和培训双重功能。如复旦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干部教育培训职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哈工大专门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直属机构。南京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并由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担任基地主任。武汉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兼具管理与办学双重职能。中国人民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培训学院,学院内下分高端二部等多个分部,拥有管理和办学的自主权。四川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具体培训工作。南开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高端继续教育(EDP)中心承担培训职能。管办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二级办学实体机构的学科与办学优势,保证了资源的对接调动,利于对培训全程的掌握,但也容易造成职能“越位”“错位”等问题,不利于培训环境的多元发展和有序竞争。

(二)基地与校级机关联合办公模式

在学校领导小组下,将基地的实际管理部门挂靠在校级机关,与具体负责培训的二级单位相分离。如西安交通大学干训基地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分有教学主办、行政主办、财务主办、培训部。浙江大学下设干训基地执行机构,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基地主任, 基地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三个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中山大学成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党委组织部,办公室负责统筹联系校内具有培训资质的二级单位,现有管理学院、岭南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等10个办学单位。清华大学干训基地挂靠在教育培训管理处,下设业务管理办公室,也是依托各专业院系开展培训,如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等。北京大学干训基地主要依托继续教育部,部内设综合管理办公室、学历教育办公室、非学历教育办公室和教学管理与研究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干训基地办公室挂靠在党委组织部,负责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管办分离的模式,有利于界定监管和明晰办学职能,监管者抓大事管宏观,利于充分整合全校办学资源;具体办学实体机构自主研发设计培训内容和流程,利于营造培训环境多元化。但也有弊端,监管者对具体培训的各个环节不容易充分掌握;与各个培训院系沟通容易出现缝隙;干部培训的全局规划和决策容易出现偏差和失实。

经过发展,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逐渐形成了突出高校学科、师资优势,具有鲜明特色,创新干部培训方式,实现区域辐射、面向全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新局面。

二、中山大学干训基地的建设经验

(一)基地建设模式的办学成效

中山大学凭借自身学科、人才、科研等实力,发挥毗邻港澳和国际化办学的区位优势,强调学风建设和学员管理,坚持规范办学,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的高校干部培训模式,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项目和精品课程,基地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

1.创新干部培训机制,促进干部培训模式科学化,实现干部培训与时俱进,集成开放思维和视野

中山大学立足华南,依靠全国干训基地品牌,通过课程定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国际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挖掘与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与优势,围绕干部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知道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革新干部培训的运行模式,有效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果。如: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原来的公务员培训中心基础上,组建了公共管理培训与合作中心,并成立了公共管理培训与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学院党委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完善了教育培训相关的各项制度,新增了名师教学经验分享、新教师首次开课前试讲,将培训学员纳入校友管理持续跟踪等。

2.更新干部培训内容,创新干部培训流程,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形成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干部培训项目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科技、生态、哲学、医疗卫生、金融、保险、营销、物流、法律、城市规划、公共事业、社会服务管理等领域,聚焦社会热点与行业焦点,拓宽干部知识结构,让干部在培训中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论理解。如:管理学院通过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行业管理类、综合管理类、管理技能类、管理素养类四大类50余个方向的课程体系,拥有课程600余门,实现培训需求的全覆盖;通过开设黄埔军校拓展训练、标杆企业学习模块,以及情景模拟、沙盘推演、跨校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培训质量,效果显著,受到学员好评。

3.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跨平台、跨区域组合式搭配,打造高品位授课资源,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近年基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培训总人次比2014年增长20.09%,2014年培训总人次比2013年增长49.23%。与此同时,基地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和建设,内培外引,提升教师个人教学水平,注重高质量师资的储备与引进;积极拓宽授课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重视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选聘和吸纳全国其他高校的专家教授、党政部门领导以及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担任干部培训教员;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台的优势,邀请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优秀师资授课,实现师资质量提升。如:管理学院已拥有达2000余人的师资库资源,常用师资力量达到一百余人,曾举办顶级论坛“诺贝尔论坛”,邀请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尔文·罗斯教授等前来讲授;举办高品位学术活动“黄埔大讲堂”,邀请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马鼎盛先生、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先生前来讲授等。

(二)基地建设模式的办学特色

1.突出实现培训品质的高端化和个性化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继“中大-牛津班”后,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打造了芬兰班、瑞典班、新加坡班、意大利班、加拿大班、美国班、德国班等精品境外培训项目。岭南学院根据企事业单位所处的行业和经营业务,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师资,课程设计融入了国外MBA教学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理念和传统管理经典相结合,理论和案例相结合,量身定制,独具特色。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受梅州市卫生局、茂名市委组织部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四家医院委托,在广州、佛山、梅州等地分别举办了6期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法学院根据培训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个性化地设计培训课程,授课老师根据培训单位的性质和特点,专门进行课程筹备和讲授。

2.重在开展行业互动,重视实训教学,提高理论知识转化率

管理学院教学基地包括了珠三角地区的各类先进典型性企业,如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蓝月亮事业有限公司、TCL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等,干部培训中把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深入企业内部,与企业管理人员深入畅谈经营管理之道,有助于提升干部培训的理论转化成效,助力干部培训质量提高。

3.重视面向基层和中西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配合实施国家人才发展总体战略,聚焦珠三角,辐射全中国,大力拓展省外培训市场,重视支持西部培训服务,为党政机关及非政府公共部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如: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接地气”培训基层干部,已完成广东省茂名市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连续3年5期的培训任务,举办了针对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贵州、广西等地举办培训,为对口扶贫地区云南凤庆的干部义务进行培训。

三、中山大学干训基地的建设困境

(一)师资、课程和需求存在分化矛盾

不少培训规模越来越大的二级学院,出现师资不足的情况,特别是有任职经验的在职领导干部师资不足,此类师资较难邀请。而学校优秀师资在科研和全日制教学方面的任务很重,调动他们积极性比较困难。在课程开发上,部分新课程的开发进度还不够及时;有些新课程虽然开发出来,却缺少可以匹配的授课师资,导致新课程的推出时度与相应的优质培训资源发掘整合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企业委托培训办学幅度降低,个别课程缺乏新意,招生路径不宽广、招生方式创新不够,个别承担培训的学院又存在培训需求不足、而师资充足的情况,造成培训规模增速较为缓慢。

(二)机制和管理还有待继续健全

基地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前瞻性研究及办学的激励机制等薄弱问题,制约了干部培训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办学管理水平和项目开发能力提高。部分审批程序还不够简化,不利于干部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培训前期的商洽机制还不够高效,少数委托培训项目的洽谈,甚至因申办报批候时长而夭折及流失。对在一些因政策变化和客观原因(例如登革热出现)未能按原计划开班的合作项目,缺乏相关工作预案的应急和准备。

(三)培训成本和硬件设施面临压力

培训成本受物价水平影响一直在上升,而现行的干部培训费用标准中央有限制,受此党政干部培训收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成本上升,而收费要下降,导致办学单位压力很大,一些项目因经费的原因无法承担。办学单位培训场所和硬件设施也各有不同,办学硬件条件也成为培训工作提升的瓶颈之一。

四、中山大学干训基地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和支持,促进高校基地间交流学习

首先,在新形势下,高校要进一步发挥学科师资优势,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要求上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事业,中组部、教育部要给予全国干训基地更多指导和关心,给予进一步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从政策、制度、财政上支持高校干训基地工作部门的设置及工作人员配备,将中央部委的干部培训项目向北京以外的高校基地进一步开放。其次,高校领导要加大对干训基地的投入和指导,促进高校基地间、高校基地与党校、行政学院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工作联系长效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办学经验,就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应加强对高校基地管理者和培训者的培训,提升队伍能力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更好地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加强基地品牌建设,优化机制管理,促进培训质量提升

一是进一步提升品牌和精品课程影响力。中山大学承担的培训量虽然很大,但来自中央部委和央企的班次并不多,品牌影响力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继续加大在北方等地区的品牌建设力度,使中山大学领导干部培训品牌享誉全国。在校内,多个学院干部培训虽然各有专长,但业务资源也都较为分散,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和推广,从而提升整体的品牌声誉。二是进一步优化机制和培训管理。针对培训成本增加的问题,构建以干训规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和激励制度;构建统一的干部培训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时把握和反馈培训需求,重点开拓本地市场,积极拓展培训领域;加强与财务部门、保卫部门等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培训审批和管理流程,促进和服务干部培训工作。

(三)加强基地办公室建设,更好服务和统筹培训工作

中山大学干训基地办公室作为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和协调各学院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中贯彻落实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基地办公室要进一步深化干部培训教育研究,尽可能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准确掌握基地办学的实际困难,加大对办学单位的调研和支持,不断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和基地品牌的塑造。应督促办学单位规范学员管理,加强学风建设,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和要求把控流程管理,定期举办干部教育培训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会。针对办学实际,打造基地品牌文化,增强学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培训中注入中山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杜晓成.以市场运作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办学模式创新——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办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4(2).

[2]吴文明.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为例 [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

[3]复旦大学基地.基地介绍[EB/OL].http://www.cce.fudan.edu.cn/news. asp?ClassID=92.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探索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试论“三严三实”在高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机制的若干思考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题教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