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弹拨乐跨专业演奏实践初探

2016-05-30 19:25沙泾珊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柳琴琵琶

沙泾珊

摘要:笔者多年来在琵琶、阮、柳琴的专业学习经历,让笔者成为国内少数在这三种弹拨乐器上都达到专业水平的演奏家。自2006年进入广东民族乐团工作以来,笔者在乐队担任柳琴演奏员的同时,也兼任琵琶、小阮、中阮等弹拨乐器的演奏工作,在这些乐器的演奏实践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以琵琶、阮、柳琴为例,透过笔者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经历,配合演奏法方面的理论基础,对民族弹拨乐跨专业演奏实践作出初步探索和讨论。

关键词:琵琶 阮 柳琴 演奏法 跨专业演奏实践

一、琵琶、阮、柳琴:乐器概述与历史背景

琵琶,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之一。中国古代,从秦汉直至隋唐的一段时期里,琵琶这一名称,曾适用于很多弹拨乐器,都统称为琵琶。琵琶在古代是一个概括性乐器种类的名称。据考证,与当代琵琶相似的有梨形音箱的琵琶,属于中亚,西亚地区的外来乐器,在唐以前曾被称为“曲项琵琶”。琵琶的演奏法也从古琴等乐器中得到启发,运用了吟,揉,推,拉等演奏方法,使之不断地民族化,成为今日音域宽阔,民族特色鲜明的弹拨乐器。当今琵琶,不仅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重要的独奏乐器,还广泛运用于戏曲、曲艺、歌唱和歌舞伴奏,用于各种器乐的合奏、重奏和领奏。①

阮,即“阮咸”,华夏古琵琶的一种,起源于秦,汉以古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地区,当时名为“琵琶”,后亦有“秦琵琶”,“直项琵琶”之称。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精通音律,善弹此乐器,在演奏技艺和乐器改革上成就卓著。唐代武则天时人们为嘉其功,将阮咸所使用的琵琶命名为“阮咸”,简称为“阮”,流传至今。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代创制之初就已具备“四弦”,“十二柱(即品)”,这在中外乐器发展史上可谓非同寻常。正因为具备了“盘圆柄直”的形制特征,较为成熟的“四弦”与“十二柱”,且以平均律有缺位排列,从而使得阮的音质圆润清雅,音域宽广有层,音高准确和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1955年,由就读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张子锐先生按声部划分,绘制出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四个品种的系列阮图纸,在北京乐器生产合作社(北京民族乐器厂的前身)的支持下,由王金波,时及珍师傅制作成功第一代张氏系列阮。1987年,宁勇教授设计图纸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合作,由李兆霖工艺师精心制作,研制出第二代宁氏系列阮。当代宁氏系列阮的进一步改良,使阮的家族成员扩展到五种,分别是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均采用“五、四、五”定弦形式固定音高定弦,音域从G1至d3达五个半八度,经过一年试用后于1988年通过由陕西省高教厅主持的省级鉴定。阮既善于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又颇具独奏特色,深受历代贤士及乐人的喜好。②

柳琴又名“土琵琶”“柳月琴”“柳叶琴”“金刚腿”,是山东柳琴戏,江苏淮海戏和安徽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③相对于琵琶和阮,柳琴的历史虽无古籍考证,但它属于我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的琵琶类弹弦乐器之一种,柳琴用拨片演奏与唐代琵琶用拨子演奏法是一脉相承。1958年底,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王惠然和徐州乐器厂工艺师孟宪洪合作,成功研制三弦24品高音柳琴。1972年,孟宪洪工艺师在王惠然和高华信的协助下,成功研制出四弦29品高音柳琴。④四弦高音柳琴改革成功,结束了二百多年来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登上了独奏,协奏的舞台。近代柳琴的制作,从有效弦长,品的位置,弦的张力和琴箱共鸣音的设计,支架的改良,证实符合科学的原理,使柳琴在演奏的适应性上更上一层楼。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完善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弹拨乐声部,使声部间的音域更宽广,旋律线条更分明。

二、学习与实践:笔者的学习经历与专业演奏实践

笔者自四岁开始接触柳琴,五岁学习琵琶,启蒙老师是已故星海音乐学院殷惠麟教授。小学时期,随琵琶名家方锦龙老师学习琵琶,中学至大学时期随中国戏曲学院曲文军教授学习琵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宁勇教授学习阮乐技艺。参加工作后随王惠然先生继续深造柳琴,汤良兴先生深造琵琶。各位老师不同的演奏技法、演奏风格使我大开眼界,南北派作品中不同的文化底蕴,促使我归纳出独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总结出各乐器最佳的演奏方法。

三种乐器均为自抱乐器,形似而神不似。琵琶形状与柳琴相似,但持琴,定弦,演奏法各不相同。柳琴与阮外形有异,但定弦,演奏法相通,有一定的借鉴之处。柳琴的空弦定弦在调性上只与高音阮、中阮、低音阮相同,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小阮、大阮产生了区别,这使不经常运用小阮和大阮定弦演奏的演奏者在演奏五线谱记谱的作品上产生困难,这是常被忽略的一个演奏难题。琵琶与阮持琴相通,但定弦,右手演奏法存在差异,学生旁通这两种乐器时需重新学习。

琵琶和柳琴上弦方法相同,阮则不一样。琵琶和柳琴都是琴轴直接接触琴头的轴孔,通过不断改良的做琴工艺,令琴轴能稳定地固定琴弦的音高。琵琶无微调,柳琴由于定弦音高,光用轴的拧动很难做到细微的调整,所以有微调。由于木制乐器受天气影响较大,琴轴直接作用在琴头轴孔的工艺,会因为天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得太紧或太松。潮湿天气,木质膨胀,琴轴被轴孔吸紧,无法动弹,无法调弦。干燥天气,木质收缩,琴轴变细,容易松动,容易跑弦。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因为琴轴难以固定而导致调音困难,影响演奏的音准。阮在这方面比较科学。阮的琴轴用钢钉内镶在琴头内,并配以齿轮,琴弦上在别弦钉内,通过齿轮固定,不受天气影响。齿轮的细微转动足以让琴弦声音发生细微变化,固无需微调声音也能精确,同时也解决了初学者在调音方面的困难。

在演奏法上,琵琶右手用指弹。有“弹挑”“轮指”“摭分”“滚奏”“扫弦”“双弹”“摇指”“马蹄扫”等等。指弹指法较丰富,过弦灵敏。其中“滚奏”“轮指”起连贯旋律线条作用,而“摇指”“轮指”更是琵琶中的特点指法。琵琶指甲用胶布固定在手指上,使动作更灵活,能更好把握演奏力量,也减免了演奏工具在演奏时角度偏差的问题。阮的演奏法分两种,一为指弹,二为拨弹。近年来慢慢固定为拨弹演奏为主。系列阮中,以中阮呈现的独奏作品居多。阮琴弦为纯钢丝弦,琴弦韧性力度较琵琶和柳琴大,指弹未能满足中阮的发音音量,近代作曲家为中阮谱写的现代作品,例如刘星谱写的《云南回忆》,《孤芳自赏》等,以“扫弦”“快速”为特点,从而拨弹较指能满足演奏力量上的需求。但是,拨弹的过弦,始终不如指弹灵活,需要运用左手指法的合理配置,尽力减少反手过弦的频率,从而达到提高过弦演奏速度的效果。柳琴用拨弹,分用支架持琴和不用支架持琴两种。王惠然先生为柳琴设计的第三代柳琴支架,使柳琴的左手持琴得到完整的解放,解决柳琴用左手大拇指扶琴,琴身不够稳定影响演奏时换把难的缺点。三种乐器的左手演奏法则相通,都是用大拇指持琴,其余四个手指指尖按弦,小关节鼎立,触弦在品与品的下半部分。左手指法中的“吟”“揉”“按”“打”“滑”“泛音”“推拉”等则大致相同,区别只在于不同乐器琴弦的硬度,调节用力程度。当中的“推拉”指法,以琵琶最能突出其韵味和特点。琵琶琴弦多为尼龙包钢丝,弦身较软,所以能做到“绞弦”,小三度内稳定音高的推拉,这两点,在柳琴、阮上很难做到。

当代的乐器制作工艺,不单从乐器自身的发展得到完善,乐器的配件,以琴弦为例,分尼龙包钢丝弦,纯钢丝弦,银弦等。指甲、拨片的材质,分玳瑁,赛璐璐,尼龙三种。品的制作材料:琵琶用竹品,阮用骨品,钢品,尼龙品三种。柳琴用铜品,钢品,尼龙品三种。配件材质的不断升华,减轻了演奏者在演奏时的阻力,降低了演奏者在演奏时力量的消耗,为演奏者能更好表现各乐种的特点音色,加快演奏速度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独奏与合奏:三种乐器在乐队中的使用

笔者自2006年参加乐团工作至今,积累一定的合奏和独奏经验。琵琶、阮、柳琴三种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使用不尽相同。三种弹拨乐器中,以柳琴的声音最高亢。柳琴、琵琶、阮均是点状乐器,但柳琴琴弦硬度最大,拨片作用在琴弦中反弹能力强,滚奏密度最大,产生的音型特征是竖立状态,固最能勾勒旋律的线条感。柳琴为29品,较另两种乐器多5品。音域共计四个八度,从g—g4.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包括全部半音。当代柳琴的发展已摒弃了过多“铁丝”声的发音缺点,加上琴弦的改革,柳琴的声音变得具有穿透力而不炸音,更好地与乐队其他音响融合一起而又不缺乏独立的音响效果。柳琴把位较短,左手在不换把的情况下能跨度达一个半把位,演奏更简便。柳琴声音清脆干净甜美,善于演绎快速的音乐,而纯钢丝的琴弦设计,使其具有强大的音乐张力,无论是快速的跑动还是慢板旋律的演绎,都能很好地体现音乐的立体感,是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不可或缺的一门主要高音乐器。在独奏领域上,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为这门当代乐器而写。柳琴声音清劲,擅长刻画故事人物内心,情绪较澎湃的音乐,例如王惠然谱写的《江月琴声》《梁红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柳琴作为具备完整十二平均律音域的乐器,当代作曲家也为其谱写了许多带有变化音和临时转调的独奏作品。例如张朝的《青铜乐舞》、王甫建的《柳依》等。作品难度日益增加,开拓了柳琴在非有效弦长音区的特殊声音效果,当中还包括敲击面板等。

琵琶属于中高音乐器,当代琵琶的音域按六相二十五品排列顺序,从A—e3,有三个半八度,低音区坚实雄厚,中音区圆润柔和,高音区清脆明亮。常用音区从g—a2,是琵琶常用的旋律音区。琵琶具备良好的模仿能力,源于其多变可互相结合的指法。富于特色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以,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琵琶作为主奏乐器,担任相对多的领奏任务。琵琶是一种既传统而又吸纳多种外来元素结合而成的乐器,具备囊括演绎各种音乐风格的能力,是三种乐器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个。

阮的使用,在乐队中包括中阮、大阮和低音阮三种。三阮的音域跨度满足并填补了民族管弦乐队中中低音声部不够结实的缺点。中阮音域从G—d3。大阮音域从D—a2。倍大阮音域从G1—d2。由于在乐队中阮的使用音区在较偏低的位置,所以在乐队编制上,阮的演奏人数较琵琶,柳琴多。阮的群体音色是民族管弦乐队当中的一大特色,从前的合奏作品,阮更多的是以一种伴奏音型所出现,当代作曲家打破这传统观念,阮的演奏也参与到旋律的表达,柔和而富有歌唱性。

阮是一个族群,87型宁氏系列阮的面世使阮拥有音域从G1至d3达五个半八度,可以独立形成一个阮族室内乐团,成为弹拨乐器中唯一的拥有合理高低音配置的乐器。

四、演奏法的融会贯通

笔者在演绎琵琶、阮、柳琴三种乐器中领悟到,虽三种乐器体现的是三种不同音色,但在演奏的同时可互相借鉴左右手用力的方法,右手演奏工具触弦的角度。琵琶用指甲演奏,指甲材料多用赛璐璐和尼龙两种。琵琶琴弦较软,用赛璐璐制作的指甲更能控制杂音,使音质颗粒性明显而透亮。琵琶右手的演奏并不靠在琴身上作支撑,解放了右手“扫弦”“拍面板”的用力束缚,使声音更富有弹性,演奏速度更快,爆发力更强。阮和柳琴用拨片演奏,材料为尼龙,赛璐璐等,尼龙拨片较赛璐璐拨片的质感有韧性,师傅根据柳琴,阮的琴弦粗细,衡量出不同的拨片厚度。拨片成三角形,底面各边的倾斜度,弧度相等,有利于持拨片时无限制于任何一个角度演奏。阮和柳琴的右手臂靠在琴身上作支撑,但有了琵琶右手演奏法的借鉴,在“扫弦”“多弦滚奏”时不依偎琴身,速度得到提高,音量有所增加。

左手的触弦,三种乐器中,阮的琴弦较硬,特别是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原因是阮为纯钢丝弦,这三种阮的有效弦长是琴身越大而越长。按弦时左手的用力程度也是逐步加大。阮左手指法中的“平按”,是左手指法中较难的一种,需要用手指平放在同一品上,均衡力度,发出四个清晰的声音,是当代作品中常用的和弦指法,代表作品有《云南回忆第三乐章》等。在运用中,食指和中指较能控制力度,无名指和小指由于人体正常力量分配的缘故,必须要加强训练,才能发出良好声音。有了在阮上左手的训练,演奏者左手的储备力量会加大,演奏琵琶和柳琴时会更加轻松,跑动更迅速。琵琶与阮,柳琴空弦定弦不同,左手和弦位置也有根本上的区别。以C调定弦为例,琵琶空弦定弦为A、D、E、A。如在A音上做平按指法,发出声音为6、2、3、6。高音阮,中阮,低音阮和柳琴定弦为G、D、G、D。在A音上做平按指法,发出声音为2、6、2、6。如此类推,所产生的和弦声音指法也不同。演奏者在演奏这两种不用定弦的乐器时要明确记住其不同的左手排列位置。

五、结语

琵琶、阮、柳琴同属为弹拨乐种的三种乐器,有它们的共通点,也有它们相异之处。乐器在当代的重新发展,是从乐器的改革开始,乐器制作越来越精良,演奏工具在演奏区域上位置的高低所产生的音质、音量更为敏感。当代作曲家,为三种乐器谱写出繁杂而别出心载的乐章,演奏家的演绎成为二度创作。通过熟知三种乐器的演奏法和乐器发音的敏感度,更能清楚指挥下拍子时所需发音的时间点以及把位指法对旋律声音的影响。演奏者应该清楚各乐器的发音特点和音色,具备最佳音响效果的演奏音区;积极与作曲家沟通,寻求在乐队使用过程中产生最佳音色,最佳音量,能与其他声部的声音融合,找到乐器在乐队中该存在的位置。无论是在合奏的作品上,还是在独奏作品上,都应该发挥其优势声音特点,当中包括演奏法,较好听的伴奏织体,擅长表达音乐的指法等,让乐器发挥出其最大的演奏功能与效果。

注释:

①孙丽伟:《琵琶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②宁勇:《阮演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③王惠然、王红艺:《柳琴演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第1页。

④乐声:《中华乐器大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

[1]王惠然,王红艺.柳琴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宁勇.阮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孙丽伟.琵琶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乐声.中华乐器大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柳琴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琵琶老店琵琶声
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柳琴改革完成后的艺术特色及发展概况浅析
琵琶仙·寒窗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窈窕淑女琵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