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权
摘要:本文从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并谈及学习演绎该作品的一些要点,供需要演绎这部作品的同行们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钢琴组曲 谭盾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演绎
中国现代作曲家谭盾的这部钢琴组曲《忆》,原名《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创作于1978年谭盾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时,也是他在专业创作领域的初期。创作技法还较青涩,作品风格也未受太多世俗的影响,而是深深烙上了湖南家乡音乐的风格和他孤身在外求学思乡之情的印记。经过舞蹈家江青,钢琴家傅聪的演绎,谭盾开始对作品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赋予了这部作品新的标题和顺序,让这部作品从艺术性和完整性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003年钢琴家郎朗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完整演奏了这部作品轰动了世界,这是继《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作品之后的一次巨大飞跃。它不再依据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如二胡、唢呐作品来进行加工改编,而是为钢琴所独创却又不失在作品中淋漓尽致的用钢琴来模仿各类中国乐器的演奏效果。其典型的中国地方音乐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相交融,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从眼帘而过。这八幅水彩画分别是:《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故事》《荒野》《古葬》《云》《欢》。
一、《秋月》
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夜色来临,月牙稍露。夜色下的昆虫鸟兽们各自发出些独特的声音和动静,一波接一波的仿佛在奏响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奇乐章。
在音乐中作者也用了一些比较独特的音程及和弦来表现这幅动态的画面。乐曲由三个piano的力度进入,一个下行琶音落在了降si和降la上,自由延长。这里踏板要一直踩着保持住这个奇妙而诡异的声音,再在延音效果下弹后面的八度音,经过一个重复后落在下一个低音琶音上。随后,由高音开始一点一点的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一串下行,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中段则是由右手来伴奏,左手的倚音演奏主旋律。随着中间部分右手连续的上行琶音把这“神秘乐章”推向了高潮后,大自然又回复到了最初宁静的状态。此段非常讲究意境,作者并未写出固定节拍,因此演奏时可以稍微自由一些,并根据自身感悟在速度节拍上进行二度创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的触键和左踏板的运用上要非常讲究,音色上要做到清澈而又细腻,把夜里的景态用音乐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二、《逗》
如果说《秋月》描述了夜晚动物们的活动,那么《逗》则是在向人们描述阳光明媚的白天里,万物复苏,各种生灵开始活跃起来的场景。
这段音乐的特色是欢快、清脆、悦耳。作者在这段用高低不同的各个音域来表现同一个主旋律,并在一些关键音上刻意标上了重音记号,以加强音乐的律动感让人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要把这些重音加以强调,弹奏时手腕需要放松,而不是用蛮力来砸琴。左手的伴奏则需要注意一个小节的四个八分音符,前面两个音是连奏,后两个音是跳音,要弹得快速而均匀。这一段踏板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以保证音色的干净清澈。最后在一串有鲜明强弱对比的下行中潇洒利落的结束。
三、《山歌》
由一个下行的琶音引入,把它变成原位是一个由la、do、mi、sol四个音构成的小七和弦。隐隐约约显现出了典型湖南花鼓戏的音乐风格,这段描述了南方丘陵与田间,牧童骑着大黄牛,吹着悠扬的笛子放牧于山间,回音缭绕,呈现出一片祥和美好的景象。
这段作者也没有给出节拍,和前段比较要相对自由一些,但在速度和力度上都应有所控制。作者在谱中标注了几个气口点,一定要有很明显的停顿后再继续下一个乐句的演奏,在音色上模仿竹笛的悠长和婉转,弹奏得也应更加柔和细腻。连音要弹得连贯且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四、《听妈妈讲故事》
这部分能够看出谭盾在初期创作中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复调手法来进行写作。这段描述的是那蓝天白云之下,村娃们干完农活后依偎在母亲身边,饶有兴趣的听妈妈讲那古老的故事。
全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应该弹的非常的柔美动听,以展示母爱的柔情。中段则需要弹得婉转而流畅,与前后产生鲜明的对比,左右手的两个声部相互交错,突出主旋律尤为重要。中段快结束时,要渐慢的落在自由延长音la音上,然后两拍的三连音逐渐回到原速进入尾段。尾段采用了卡农式的进行,左右手好似母子之间相互对话,又如孩子一般相互追逐嬉戏,最后回归宁静之中。
五、《荒野》
也译成红色的土地。土地一般是黄褐色,哪儿的土地会是红色的?映入脑海的是火辣的太阳炙烤的荒野,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秃鹫在空中盘旋俯瞰着地上的尸骨。
这段音乐采用的织体相比之前有了巨大的变化。作者之前描述的那块乐土的另一段,是一片荒郊野岭,没有人烟还带有一丝凄凉感。因此音乐上也给人带来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演奏时减和弦的弹奏应该有力而饱满。这里要注意到,作者用do、sol、la这三个音引入,之后一直由左手演奏sol、la这个不和谐的大二度音程铺垫在中声部,低音和弦则在弹完之后用踏板保持。中段则由这三个音衍生出来情绪的加强、宣泄和爆发,随后愈行愈远渐渐消散。这一部分与前几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后段音乐奠定了基础。
六、《古葬》
前四段的宁静无法解释作者为何突然插入了《荒野》,原来答案在这儿。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段描述的正是生命的离去。从音乐中我们能感受到画面中人们的悲痛情绪,人们在给逝者送葬的路上,山路崎岖。左手从头到尾、贯彻始终的do、re两个音不断的重复在主旋律的下方,好似大家低声喊着沉痛的号子在前行。这两个音要弹得如步伐一般平稳,右手旋律部分也要稍加突出,情绪激烈的地方速度可以稍快一些。中间部分音乐变得激烈和狂躁,就好似巫师口中在念动着咒语,挥动着法器跳着转着在做法,人群也抑制不住骚动跟随着一起呼喊和哀嚎。尾段速度逐渐减慢减弱下来,意味着丧事结束,人群逐渐离去,一切回归到平静。
七、《云》
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如仙境一般。经历了生离死别后,一切恢复到了往日的宁静。鸟儿清脆的唱着歌,鱼儿在水中尽情嬉戏。人们也走出了悲伤继续生活。这一段演奏应注意左手演奏要如抚摸琴键一般,弱但是不能丢音。左右手的琶音要像一只手在弹,融为一体连绵不绝的感觉。右手的旋律在琶音之中若隐若现,装饰音要弹得轻盈,如鸟儿在山林之间的鸣叫时不时的突现。整体的演奏应该模仿古筝行云流水一般。
八、《欢庆》
丰收的季节,鞭炮与锣鼓齐鸣,百姓们欢呼着祭祀天地感谢上苍的恩赐。四个强有力的大和弦如四声震耳欲聋的大嚓,热情洋溢的开场后要马上收回来弹奏的力量并以活跃和欢快的节奏与小二度叠置音型展现出大丰收的喜悦,跳音要弹得轻巧而有弹性来体现俏皮的感觉,强弱的变化要鲜明。其中一串下行的演奏中,重音的位置标注在不同的拍点上,和湖南的花鼓戏重音点有类似之处。例如在中段一个四小节乐句中,第一小节的第一拍标注为重音,那么第二小节的重音就在它的第二拍上,这小节的第一拍则需要做一个弱处理。到了第三小节,重音也就到了第三拍上,以此类推。所以应该多用慢速的练习以达到作者需要表现出来的效果。
全套作品各部分音乐形象都非常的鲜明,演奏时小乐句间的对比要做的清晰明了,大乐句之间的联接要承上启下。段与段之间的间隙停留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赶也不要停顿太久。要做到心中有意境,有画面,有感情的演奏。尤其作者在谱面上的标记,一定要在练习中就加以表现,这样才能在脑海里对湖南地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个人觉得郎朗的演奏素来以过分夸张闻名,很多作品听几遍还行,但是看到画面总会觉得过分张扬经不起回味欣赏。但是他这个版本的《八幅水彩画印象》无论从音乐表现,音色变化还是肢体表现来说都堪称一流。因此建议演奏这首作品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也听一听郎朗演奏时的各种处理,再融合自己的领悟。集人之所长,弥补自身之短,这样才能在表演中展现出这首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自身对这部作品的独特理解,才能让听众也能跟随演奏者一起触景生情,感受到这“八幅水彩画”各具特色的画面。
参考文献:
[1]程宪伟.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分析与演奏[J].乐府新声,2009,(04).
[2]谢丁.听得见的水彩画——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解读[J].艺术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