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早間,某股份制銀行發出通知,將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冶煉等列入壓縮退出行業範圍,同時對行業存量客戶實施不同管理策略。
通知顯示,被列入壓縮退出的行業範圍包括鋼鐵、常用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航運、煤炭、煉焦、煤化工、光伏製造、工程機械、紡織化纖、造紙、基礎化工、化肥生產、鋼貿、煤炭、常用金屬礦采選等19個行業和建築施工行業中的4個高風險子行業(房屋建築業、工礦工程建築業、建築裝飾業和建築安裝業)。
「符合准入標準的存量客戶申請增額續做,需報總行核准;不符合准入標準的客戶單戶敞口餘額較2015年末不得增加,特殊情況除外。」該股份行內部人士透露,通知要求,對符合准入標準的存量客戶以2015年末風險敞口為基準,實施總量管控。
今年以來,各銀行進一步加強了對鋼貿等行業的融資管理。
無獨有偶,某國有大行近日也明確發文,暫停辦理鐵礦石、鋼貿、煤炭3個行業的票據貼現業務。一位連雲港鋼貿企業的老總表示:「貸款的基本上是股份行或者地方城商行,授信額度小,還有很多附帶的條件,變相拉高財務成本。即使這樣,去年8月後,我們已經申請不到新增貸款了」。
銀行從2012年就開始對相關領域控制風險,從2013年開始國家鐵腕清理過剩產能,到2015年11月,國家進入清理僵屍企業的供給側改革時期,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峻。
一位銀行信貸部門人士表示,出台文件的背景,既有配合國家調控的意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作為2016年的主要任務;同時,這幾個領域的不良貸款都很高。「由於不良較多,今年開始重點工作都在催收和處理不良貸款。總行對總量融資規模早就開始控制,不良貸款高的企業產能大都過剩,可以說是兩個因素共振的結果」。
大陸政府施政改革的重心由需求側向供給側傾斜,產能調整從控制增量向清理存量過度, 2016年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去產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