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决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离开语文学科本身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去搞花架子、搞些形式主义,而是要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即在识字、阅读、作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也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自己具体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自觉探索,从而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想、敢想、敢问。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积极地看待学生,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意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绝不单纯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知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探讨,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的过程。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然要靠后天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敢于大胆放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生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组织交流来解决问题。
四、联系实际,让学生发挥想象
想象使创新的翅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事实进行合理的想象,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情趣,对低年级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不仅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在小学生理解能力尚不能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往往是在不厌其烦的反复朗读中完成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学生的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才能发掘出课文的创新因素,然后加以分析和理解。
其次,抓住词句,引导扩想。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简略,但内涵却很丰富,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想象,既加深对词句、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桂林山水》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会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
最后,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课文结尾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课文言虽尽而意无穷。故事的结局没有言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针对学生对小羊的命运极为关切、同情的心里,激发学生把故事讲下去,看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通过续写结尾,很自然地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唤醒未被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