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昊
摘 要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财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
Standardized Basic Accounting Work of Public Institutions
DONG Hao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Wanning,Hainan 571533)
Abstract Institution accounting foundation work is a basic link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and guarante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factors.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ccounting basic 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of strengthening basic accounting work.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s ;basic accounting work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仅影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立正常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历年来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1996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职业道德要求、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14年起,财政部同时启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订工作,旨在为各企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对规范和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会计核算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 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规范
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和单位的会计岗位设置问题是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有些单位人少事多,会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有可能会计职位的工作人员由其他没有上岗资格的人员兼任;有些单位人手充足,但是部门岗位设置繁多,而各岗位人员在工作上的配合却不够紧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另外,也有一些专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进行账务处理忽视相关原则和规范,按照自己的习惯操作,缺乏职业道德和操守,领导和部分关系人士的票据不进行核实,随意报销,缺乏会计人员应有的责任感和操守[1]。
1.2 原始凭证存在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取得的原始凭证把关不严格,存在内容填写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2]。当事人报账时,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审核,将来源不明、虚假、或一些不规范已过期作废发票与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报销凭证。编制发放劳务费等款项人员名单表,没有劳动起止时间、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报销人和领款人使用铅笔签字;转账、报销等凭证没有完整的领导、报销人或审核人签字。
1.3 随意填制记账凭证
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完整的填制记账凭证,主要表现在附件数量不完整以及编制人、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记账凭证摘要的填制方面不够详细,例如单位内部设施的维修以及公车维修等,只简单的写着“维修”,没有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做详细说明;还有部分财务人员为了方便省事或因时间不足,将同类经济业务统一为一类进行记录,例如将所有支出类业务进行归并然后做分录,这样就导致一个分录之中包含很多附件,造成勾稽不清,账目混乱[3]。记账凭证填制项目不全,经办、复核、验收、审批签章不全;调整摘要不清,不知是调的哪一年的第几号凭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依据国家制定的会计标准设置单位的会计账簿,导致单位的记账不全,甚至不记账。
1.4 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不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使核算后的会计信息账目不明确,账目信息难以看懂,造成账目上的混乱[4]。对《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不理解,会计科目使用随意性较大。例如,将公务用车运行费记入其他交通费用,业务招待费记入办公费或其他费用中等。
1.5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有些单位未按照制度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账”,只是在会计账簿和报表中反映其总额,不能详细、全面地反映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使用及保管情况;且很多单位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环节不规范,收入未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个别单位部分财产,譬如汽车早已报废,而在账面上依旧存在[5]。2012年新的会计制度颁布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至今许多单位仍未按照制度要求计提折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土地前期均由国家划拨,存在单位无人办理房产证、土地证现象,故单位固定资产帐上查无此项,长期以往,极易造成产权归属不明确[4]。
1.6 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不像企业那样具有经营性,使得会计工作更突出地表现为服务性。会计基础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会计监督更加弱化,对职责、岗位和权限三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会计职责、权限不明,执法、监督不力。单位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财务部门不能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一方面,由于缺乏会计监督体系,一些会计人员无法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对许多违法乱纪行为,或视而不见,或蒙混过关,或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长期不被重视,造成财务人员不重视业务能力与水平的更新和提高,有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思想,因此其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不强,不能深刻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政策法规和财经制度,对于会计核算把握不准,操作欠规范,会计监督的职能很难得到发挥。另一方面,有的单位没有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监督权,财务制度服从于领导指示,导致会计人员不能根据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法规》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丧失了会计监督职能[3]。
2 对策
2.1 合理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人员上岗
首先,在进行会计机构设置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可以作为事业单位的参照规范,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会计和相关财务情况来具体定制。其次,各个财务岗位的分工要明确财务人员的权责,互相之间合理牵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性。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通常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出纳、稽核等一些重要岗位,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会计、出纳、稽核3个岗位之间应当是互相牵制不能兼任。但是,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稽核的岗位往往由会计兼任或者干脆不设置,导致这一岗位的作用未能发挥。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规模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设置专职的稽核岗位,或者通过能够实现与会计、出纳岗位之间的牵制作人员兼任。而一些规模较小的无法设置稽核岗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较大的经济活动事项,要通过集体的审核和决策,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公开,从而减少各类违法舞弊行为。此外,会计人员在上岗从业时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对已从业人员的职业和道德素质也要进行培养和监督[1]。
2.2 提高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水平
进一步完善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将业务培训与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相结合,细化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加强培训跟踪考核,提高培训实效。继续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参加职称考试、执业资格考试和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鼓励财会人员进行跨专业学习,扩大财会人员知识面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同时具有财会、其他业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道德水平,培养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危机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勤恳。最近,国税局印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随着营改增业务的全面展开,对于文件实施后取得的发票,而且要求会计人员对取得的原始凭证应做到严格把关,及时更新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2.3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监管机制
对于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机制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财政部也陆续印发了《(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财会[2015]24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严格制约及监督,同时对相应的处罚条例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监督及制约作用,促进会计工作更加合法化、透明化。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为例,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主管部门出台了《内部控制规程(试行)》,对会计工作内部控制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风险防控及风险应对策略都做了详细规范,可将单位的会计工作与整个单位的业务相结合,保证单位所有的业务环节均在内部控制制度之中。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传递手续和办理流程。
2.4 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它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内部控制和评价报告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会计监督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会计平台建设信息化等,其中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快推进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取消手工记账,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管等环节全面实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技术,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推广会计电算化的使用,顺应了现代化管理和会计工作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要求,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不仅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以提高业务能力,还有利于财政和监督部门从网络上了解各单位的会计工作情况,便于管理和监督。因此,事业单位应健立健全会计电算化长效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使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6]。以本单位为例,本单位将于2017年逐步建立香饮所财务预算及执行管理控制信息平台,提升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现代化服务水平,更好的利用信息电算化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2.5 强化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与国家财产安全,堵塞资金安全管理漏洞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是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基础工作,更是财务管理中的关键构成。在开展具体化管理时,诸多单位对于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不注重,进而导致单位财务工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单位务必要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以便于充分确保财务工作有序展开[7]。为促进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印发了《财会[2016]10号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总结提炼了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要素等内容,以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为单位全面准确理解管理会计、科学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有利于加强单位管理会计工作。
3 结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会计基础规范可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直接体现了会计管理水平,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条件之一。事业单位要以加强会计工作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手段,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促进整体财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 敏.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5):200,216.
[2] 樊宇玲.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J]. 时代金融,2016,613(3):125-126.
[3] 陈茂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94-96.
[4] 周红捷.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 财经界(学术版),2015(23):250.
[5] 齐云敏. 行政事业单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5(10):51.
[6] 安振宇.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 现代商业,2014(8):240-241.
[7] 鲍 莹.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7):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