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勤
无论是深耕艺术多年的大V,还是刚入门的新手,须知艺术有门槛,想玩得得心应手,得有知识与人脉,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佩服你。知识通过人脉在不断交流中提高,人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拓展,需要我们有一种经营的意识。
如果你是新晋藏家,必须与艺术相关的人打交道,包括艺术家、画廊主、拍卖行负责人、媒体从业人员、受众、买家等。通过与他们交往,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艺术动态,了解哪些艺术品可以购买。当你拥有了一定影响力,你可以通过媒体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让更多人了解艺术的美好。
如果你是画家,也要拥有自己的朋友圈。今天如雷贯耳的近代十大名家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李苦禅、李可染、黄胄,他们之间有的是师生,有的是挚友,有的更是莫逆之交。当下的四川艺术家相互抱团,发扬“袍哥文化”,亦被其他省的艺术家称羡。
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有一幅文同绘、苏轼题(传)的《墨竹图》,因不确定真伪,起拍价200万元,最终以4255万元成交。拍出高价的原因在于,里面有苏东坡的题,还经过李衙、柯九思、李土行、王世贞、吴荣光、张之洞、端方等17家题跋,这众多名人的盖章、评论,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朋友圈,也是画作流传有序的证明。
如果你是艺术经纪人,那更要深耕人脉。多参加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活动、聚会,了解最新艺术动态。
身在艺术圈11年,我见到有些人参加活动,逢人就换名片、加微信,见到名人就合影,甚至还会掏出手机来给人炫耀,容易让人产生厌恶。切记人脉不是你和多少人打过交道,而是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和你打交道!
如何才能建立有品位的艺术朋友圈?
第一,先让自己成为乐观、正能量的人,多分享喜闻乐见的话题。大家都在刷微信朋友圈,你也可以善用这个社交媒介,分享一些艺术界当前最火热的话题。比如好的艺术App,包括Artsy、iMuseum、艺术云图;再如做得比较好的艺术公众号,艺术维C、民国画事等。请记住,你是什么样的人,自然会交往什么类型的朋友。当然也不必急于表达自己,学会倾听,并适时送上问候,发一条信息点一个点赞,但不要复制外界铺天盖地的信息。
第二,多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身在艺术领域,除了不断向前辈学习,也应尽力帮助晚辈、年轻人,让他们成为你的粉丝。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正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李善友说,粉不在多,在于铁。逻辑思维的罗振宇也说,你要成为KOL(意见领袖),你所说的东西要有故事,具备内容传播性;你的人有娱乐精神,懂得分享。
第三,艺术是一个小圈子,吸引身边不同行业的人加进来一起玩。不要再抱着清高的心态,认为别人“这样都不懂”而不愿意交往。互联网时代,分享最重要。带着不懂艺术的朋友一起玩,邀请他们一起看展览,一起收藏艺术品。我的经验是,去年组织了7次线下活动,带读者看展览,慢慢地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坚持下来,我发现正在形成一个以自己的自媒体为中心的圈子。
第四,千万不要随意开口叫画家朋友赠画,除非是画家之间的相赠。提醒刚入行朋友,如果真的很喜欢一幅艺术品,凭自己的能力买下。通过购买,表达你对艺术家的欣赏。即使暂时买不起,真诚地和艺术家交往,你会了解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所在,也会收获艺术品之外更多的精神享受。
第五,不要随意在朋友之间做艺术品买卖。这一点马云恬得最透,熟人买卖,你卖给他多少钱,都会觉得你挣他钱,卖给他多便宜也不领情。我的建议是,真诚地分享你对艺术品的热爱和理解,你的朋友会感受到。只要他和你同样热爱之后,才会理解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老一代藏家喜欢独善其身,比较低调。他们习惯跟物打交道,往往私下不吝赐教,却不太喜欢朋友圈的社交。新一代藏家还处于成长期,如果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分享艺术品,甚至推动艺术品行业的发展,说不定你自己将来也能被写进美术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