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2016-05-30 22:02刘欣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大学生

刘欣

摘 要: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加快,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采取各项措施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3-0344-03

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1.1 正确就业观

俗话说“爱一行干一行”,但在目前就业渠道多样、就业岗位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1]。尤其部分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片面强调大城市高待遇,坚决不去基层锻炼。实际上,学用一致才能使个人所长得以更好地发挥,才能为提升个人发展空间创造机会[2]。

此外,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个别学生存在着“唯利是图”的求职心理,

这种求职心态是极其危险的,只有真正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途径。

1.2 高校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目前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就业指导能够结合当下复杂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企业岗位所需是否匹配,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如何减缓岗位流动性等,都是就业指导需要解决的问题[3]。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不仅能够帮助毕业生更好地理解国家扶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而且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工作纳入了创业培训的总规划,因而就业指导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标。

1.3 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的动力源

国家为学生自主就业、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眼下正是学生们开拓思维、自主就业创业的大好时机。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使学生尽早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质量观。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锤炼。专业技能与就业机会密切相关,在目前就业择业双难的大前提下,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难顺利实现就业和成功再就业。就业成功率不仅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更取决于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2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2.1.1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看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学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供需失衡。有数据表明,68%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局限于发布资讯、政策宣讲、就业手续办理等基础服务工作,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就业率以获得招生指标,甚至置学生的前程于不顾,以不发毕业证等为由要求学生在时限内签就业协议[4]。正是这种以“成功就业”为导向的就业观导致毕业生出现高跳槽率。“先就业,再择业”的培养方式既浪费了企业资源,也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1.2 就业指导工作与系统内各要素匹配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没有统一的授课教材和考核标准,日常就業培养仅局限于开展以就业理论和宣讲政策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宣讲会为主,宣讲主题和内容陈旧单一,且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造成了就业指导教师开展工作并不顺利、教学计划不连续,课时不达标,学生们对就业指导不重视的局面[5]。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大三大四,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学生们实习、求职的时间节点,可塑性也不如大一入校时强,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和吸收程度大幅降低。同时,课程安排仓促紧张,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建议的38小时课时数,因而学生无法接受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

2.2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专业素养缺失

2.2.1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理论知识匮乏

目前各大高校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较少,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不够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就业形势受理工、人文等不同专业、国家政策、就业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学生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就业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本身即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学生的问题就会给出千篇一律的回复,以至学生的问题从根本上无法得以解决。

2.2.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当前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加之专业细分、教学改革,本应是就业指导工作借力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高校教学方式机械存在呆板、对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等一系列弊病,使教师对学生无法因材施教,而学生也对就业指导课持消极态度[6]。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并没有相关的创业经历,所授课程照本宣科,缺乏实践经验的讲授,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运营、人事、战略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无法在学生中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达不到教学预期目标。

3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3.1.1 个性化——制定全面性、差异化的教学方针

首先,目前各高校普遍的群体式就业辅导已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和毕业生的要求。因此,要针对学生性格、能力等方面开展以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使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其次,定期举办就业知识竞答和创业大赛,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对于想了解就业资讯或是模拟创业流程的同学来说,比赛不仅形式生动,更是强化创业认知、规避现实风险的大好机会[7]。最后,积极组织各类校企交流会,通过与各专业对口的企业对接,打造使学生认识企业、企业了解学生的互动平台,加强校企交流,达到三赢的目标。

3.1.2 信息化——增强就业指导工作与系统内各要素匹配度

网络是信息流通最快速便捷的渠道,通过与其他兄弟高校组成校际就业服务资讯联盟,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方式,传递各高校就业服务资讯,搭建学生服务的新平台。其次,在校级平台上,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加强就业资讯三方联动的推送,配合校园广播台、电视台等校园媒体的宣传,提供更加丰富、全面、即时的就业信息,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最后,在院级平台上,通过专业和班级QQ群、微信群、宣传栏海报等多种渠道,采取线下宣讲会、线上实时答疑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全面打造校院两级就业资讯服务网格。

3.2 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专业素养

3.2.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教育

首先,通过招聘、培训或进修等方式建立一支了解政策背景、就业环境和科学化就业指导工作方式的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其次,开学伊始,要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薄。不仅是出于管理留存学生信息的需要,更是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构建学生的心理分析指标的重要依据。最后,构建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如大一开展心理素质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二开展职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塑造自己;大三开展就业观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教育课程;大四开展就业(笔试、面试)技巧、政策法规、就业环境、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课程。

3.2.2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

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明确高校培养的并不是“赚钱机器”,而是创业人才,同时多方发掘校企资源等社会资本,为学生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就业指导课与通识课的差别在于它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无领导小组面试进行情景模拟,采取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方法[8],让学生们在头脑风暴中切实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职场的清晰认知。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已经毕业或者成功创业的学生,要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与在校学生分享就业创业心得、经验,并总结成案例,作为学生们学习借鉴的生动教材。

4 结 语

当下,高校学生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就业创业环境,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也要顺时而变,顺势而为。同时应当明确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通过全程化、针对性、差异化的体系建构,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提供服务,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曾 家,王 娜.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的现状与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8):260.

[2] 刘春雷,于 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6):81-88.

[3] 贺 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72-76.

[4] 刘舒敏.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指导工作思考[J].成宁学院学报,2011,31(7):167-168.

[5] 張炳兰.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7):96-98.

[6] 李植美.探讨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4(7):146.

[7] 王 珉.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8] 陈 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