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国
【摘 要】在小學中高年级时采用前置性的教学,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之间的连接。导学问题不仅可以作为课前复习的导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的设计策略,从而有效地运用导学问题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问题 策略
导学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的形式来创建情境,从而设计有效率的教学方案。通过引入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学问题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运用小组和个人探究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内容。
一、导学问题的内涵
导学问题就是指教师运用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导学问题在教学中已越来越广泛,为师生在教学中提供分析问题的主要线索。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数学老师通过运用合理的导学问题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有效结合导学问题的相关研究理论,从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科学的导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到新的突破点,并助于学习知识的转移。与此同时,合理的导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原形,从而成为解決实际问题的出发点。
二、导学问题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新知识地转移
新知识的转移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同样也是小学数学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导学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重新关注新知识地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新知识。在新知识地基础上解答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新知识地转移。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导学问题的方式来实现新知识地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可以举例整数乘法的例子,如23×29=?学生运用竖式的方法可以很快得到答案。然后举例2.3×29=?在引导学生计算时,有的学生认为就是缩小了10倍的关系,因此答案也应该缩小10倍。教师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学生在跟随教师思维的过程中,可以简易地实现新知识地转移,从而达到小数乘法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的教学意义也同样如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积累感性经验。在积累感性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将经验转化为自身学习的优势。因此,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上,不断引进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学问题的方式进行新知识地引入。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呢?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一张长方形的A4纸,然后剪出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在利用新知识说出三角形的各个部位的具体名称。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数学教材中的新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形容三角形。通过三个教学步骤,不断改变了学生以往不关注生活的现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实践经验。
3.教学突出重难点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应该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了如指掌,并且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引导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在导学问题的设计上,应突出中高年级数学教材的重难点,通过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妈妈在2013年1月1日存了1000块钱,存款方式是整存整取,年利率为5%。然而,妈妈没有记住存款的到期日,在2015年5月2号才取出,这时妈妈能拿到多少钱?规定活期年利率为0.23%。学生在刚刚接触该问题时,肯定会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定期和活期之间的具体区别,从而让学生准确计算本金与利息。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与初中数学有一定的衔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度过过渡期。本文主要分析了导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从新知识地转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突出教材的重难点等三方面进行描述,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米晓政.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05:86
[2]杨丽芳.问题链,链出精彩课堂——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2:45-46
[3]周宝贵.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