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水园
摘要:现代社会对高校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基于现代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现状,导致供需双方的缺口非常大,如何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源服务于高校,然后高校反哺于社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企业业务骨干;2+1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89-01
一、引入的必要性
随着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到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总体需求越来越高,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越来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一般学校由于教师资源有限,教师定期轮流到企业顶岗工作的机会很少,导致缺乏实战经验的教师教导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实践能力却很差,企业一方面需要人才,学生却达不到企业的业务要求,造成了遗憾的结构性失业。如何使供需双方有机的对接起来,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课题。
二、国际进出口货物贸易的一般流程
一般以CIF贸易术语、信用证为结算方式成交的国际进出口货物贸易的流程为:先是进出口双方做交易前的准备,其次是通过交易磋商与对方达成交易、并签订合同,再则进口方去申请信用证,然后是出口商去备货、投保和发运,紧接着出口商去结汇,最后是进口商付款、提货。具体如图1:
三、实施的可行性
我们从国际进出口货物贸易的流程可知,一笔完整的进出口买卖,其中进出口双方要接触到不同的部门,他们经常要跟相关的部门打交道,比如要去银行结算货款;去外汇管理局进口付汇核销、出口收汇核销;去运输部门办理国际货物的运输;去保险公司为货物投保;去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申请货物的查验;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去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当然如果在交易过程中,进出口双方发生了争议,则会提交相应的争端解决机构去处理等。
由于任何一笔国际进出口货物买卖,其涉及的环节很多,交涉的部门也很多,而一般高校给学生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都没有实战经验,高校教师只能从课本、参考资料上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再去传授。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高校的普遍现状,我们何不如引入相关企业的业务骨干,让他们进入高校相应学科的教学课堂,以“2+1”的模式(即任课教师负责三分之二的教学任务,主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的阐述,而企业业务骨干承担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主攻业务流程的演练)来共同提高我们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实践素养,对于相应的企业而言,一方面其员工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适时引入其兼职单位的师生为其单位服务。综上所述,这种高校引入相关企业的业务骨干进入到大学课堂教学,是对企业、对高校双赢的抉择。
当然,一种机制能否有效的运行,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这里需要有规范的体制来监督、约束实施,我们应该把这种企业业务骨干进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活动保持常态化、规范化,以期实现我们高校培养的学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庄玉昆,褚远辉.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改革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
[1]杨叔琼.教学质量——扩招后的热点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