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陈占学
摘要:油用牡丹是牡丹药用价值的延伸开发利用。文章结合我国目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当地发展油用牡丹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发展油用牡丹的有利条件、政策机遇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加快和规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机遇对策
油用牡丹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兼具调整林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崇信县依据国家和省、市发展7木本油料产业的政策措施,抢抓平凉市建设百万亩油用牡丹生产基地的重大机遇,积极引进四川华信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在全市建成了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牡丹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寿命可长达上百年,栽植40年不换茬,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为中国所特有。我国认识牡丹已有2000年历史,栽培长达1500余年。其观赏和药用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近年来,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牡丹也可以作为木本油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即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指结籽能力强, 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油的牡丹类型,或指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22%品种( 或品系) 的统称。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油的品质好、种植成本低、适种范围广“三高一低”的特点,并可林下、荒山荒坡种植,能迅速产业化推广。
油用牡丹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易于繁殖栽培,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起,至2014年底,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万亩,主要种植区域涉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河北,其次是湖北、甘肃、陕西、江苏、山西等27个省、200多个县。各省市都把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相继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就计划到2020年发展油用牡丹370万亩,仅菏泽市就发展200万亩,陕西省计划到2020年发展200万亩,湖北省计划到2025年发展200万亩。以油用牡丹为原料,开发出的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保健品、药物、日用品五大类数十种产品,有的已经投入市场,深受群众喜爱。
二、崇信县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机遇与条件
(一)政策机遇
2006年,中国林科院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各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含量非常高,是一种高端食用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指出,来自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籽仁,经压榨脱色等工艺制成的牡丹籽油可作为新资源食品。这标志着牡丹籽油已步入食用油行列,可进行产业化生产。2014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甘肃省编制了《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计划从2013起到2020年,在全省累计发展油用牡丹基地100万亩。平凉市依据国家和省上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政策措施,全力建设百万亩油用牡丹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四川华信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崇信县率先在全市建成了万亩油用牡丹基地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优势条件
1. 自然条件优越。平凉是我国油用牡丹适生区域之一,推广油用牡丹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区域布局优势。特别是崇信县,位于平凉东部,地处北纬35°1′~35°25′之间,与菏泽、洛阳基本处于同一纬度,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海拔在1085~1782米之间,年均气温10.7℃,日照2296小时,年降水量693毫米,无霜期190天左右,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具有不存水的特性,非常适合油用牡丹性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和在中性沙壤土中生长的要求。
2. 社会效益明显。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油用牡丹及其衍生产品,以现代物流产业为平台,将使平凉的油用牡丹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重现昔日古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保障粮油安全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群众基础深厚。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户迫切希望提高收入、尽快摘掉贫困帽子。据测算,油用牡丹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地每年可结籽500斤、按每斤籽10元计算,收入就达到5000元人民币,5年生的丹皮每亩地收入2~3万人民币,尤其是牡丹籽油,当前每斤市价达400~800元人民币,每亩地出油100斤,每斤按400元计算收入达到4万元,如此丰厚的产出和回报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初步成效
崇信县高度重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积极衔接与平凉华信益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完成了公司注册、方案编制和项目立项等工作,项目整体进展顺利。
1. 转变了群众思想观念。通过现身说法、算账对比等方式,广泛宣传油用牡丹的市场前景和产业效益。按目前收益较好的玉米计算,亩均收入1000元,除去成本500元(不计人工),净收入500元;按小麦计算,亩均收入500元,除去成本300元(不计人工),净收入200元。土地流转后,流转区群众每亩土地净收入450元以上,腾出的劳力可就近在基地务工100天左右,每天按70元计算,人均劳务收入7000元以上,远远高于种粮收入。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种植油用牡丹的好处,转变了传统的种粮、养家、糊口的思想观念。
2. 强化了政府服务职能。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抓总,交通、水务、林业、水保和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全力配合、齐抓共建,道路硬化砂化、灌溉用水、路网绿化、土地整理、办公场所建设和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到位,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投资807万元,配套完成了土地整理、通电、绿化等工作,形成了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协调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企地合作共赢机制。
3. 加快了扶贫脱贫步伐。建立企地合作机制,合力推进“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油用牡丹种植涉及1888户群众,其中贫困户315户占16.7%,华信公司在项目乡村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项目乡村及时组建专门工作组和劳务输转协会,优先将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组织到公司基地务工,并签订了长期务工合同,群众劳务收入达到334.7万元,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按照法定程序流转土地1.06万亩,第一年流转费用584.4万元已全部兑现到户,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
4. 推进了产业协调发展。按照全市百万亩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结合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了崇信县油用牡丹产业规划编制。与平凉华信益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崇信县万亩油用牡丹示范区建设投资协议》,投资1.3亿元,规模建成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1.2万亩。在黄花乡组建了油用牡丹产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仁用杏园内立体栽植油用牡丹1200亩。并通过“企业+种植大户”的模式,引导部分农户分散种植200亩,扩大了产业经营规模,促进了乡镇原有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步协调发展。
三、崇信县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困难与问题
崇信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启动迅速,进展良好,从长远来看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的危害。据记载,自宋以来崇信县铜城——黄花——新窑为冰雹多发带。油用牡丹的育苗基地在铜城,大面积栽植在黄花,正好是该冰雹带的辐射范围,雹灾易发多发,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潜在危害。
二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规划不够全面,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前期投入成本太大,苗木费、人工费、机械耕作费、施肥除草等等,群众种植成本过高,且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政策配套还不完善,目前,崇信县相关扶持政策正在制定当中,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还缺少政策支撑。
三是市场覆盖面较低。国内山东省、河南洛阳在政府主导下发展比较有序,其他省市基本处于产业推广示范的前期阶段,投资成本较大,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益。以油用牡丹为原料的各类产品,大多在研发试用阶段,没有大面积推向市场,有的加工成本过高,导致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市场认可度较低,覆盖面不大。
四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强。从全国情况来看,良种繁育工作尚未提上日程,科学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缺失,真正从事油用牡丹育种的单位非常少,大面积的、系统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科研工作几乎空白。这些必将对油用牡丹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对调动相关产业企业、农民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阻碍。
四、加快和规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油用牡丹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竞争过程中的优势产业,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建设、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挖掘优势,抢占先机,强化协调服务,推动油用牡丹产业科学、有序、协调发展。
1. 加大舆论宣传。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系统工程,要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群众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各级各相关部门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特别是提高农民的认识,通过对比算账,让广大农民清清楚楚的看到发展油用牡丹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发挥出来的独特优势,充分调动群众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科学编制规划。依据国家和省、市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政策措施,与牛果菜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相衔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种植基地、产品深加工和商贸流通等专项规划。把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区域绿化、林业重点工程、林下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紧密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布局,统一栽植标准,集中连片推进,不断扩张规模。
3. 抓好土地流转。按照“平等、协商、自愿、依法、有偿、有序”的原则,做好土地流转,鼓励群众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规模连片发展种植基地。项目运行前期要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基地道路、灌溉、通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配合做好后期抚育管理等工作,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4. 培育龙头企业。依据林业政策导向,策划油用牡丹种植和加工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收和极积引导民间、社会资金兴办油用牡丹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户连基地,龙头带企业的良性双赢发展目标,逐步将油用牡丹由种植向深加工产业发展。
5. 推进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专业乡、专业村,结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利用小额信贷政策,优先在贫困村采取公司结对帮扶、引进企业投资、培育大户带动、农户自愿种植等模式,鼓励支持贫困户率先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6. 增强服务能力。依托林业、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机构,围绕苗木培育、栽培管理等方面,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一线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培训,为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整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专项、农业产业化贷款财政贴息等资金,加大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投入,加快产业培育步伐。
7. 创新发展模式。全力开发和创新牡丹文化旅游发展,在国家4A级旅游景点龙泉寺玉皇阁周边建办油用牡丹观光园,逐年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景点建设内涵。围绕建设黄花乡黄花塬油用牡丹种植核心示范区,抓好“三位小英雄”纪念广场改造提升和菩提树保护,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植物分类学报,1999(04).
[2]韩晨静,孟庆华,等.我国牡丹研究利用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5(10).
[3]陈慧玲,戴均华,杨彦伶,等.湖北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势与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13(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02).
[5]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甘肃日报[EB/OL].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6-04/20/node_2.htm, 2013-10-16.
[6]李育材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
[7]中国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战略思考.中科牡丹科学院[EB/OL].http://www.ymudan.com/content/884.html,2015-7-28.
(作者单位:王彩霞,中共平凉市委党校;陈占学,中共崇信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