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研究

2016-05-30 10:48滕晓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2期
关键词:党建师生高校

滕晓黎

摘要:本文拟结合上海大学环化学院的调研及党建工作实践,在阐述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有效性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挖掘党建工作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探索创新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实现载体,完善保障工作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推进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增强高校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党建;师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07-02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的作用与意义

1.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治保证和组织要求。高校的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党建也是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努力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时期。要实现“十三五”规划,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大量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学校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才能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要求。所以,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党建工作。

2.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是深化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强大动力。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高校各级党组织提出了重要工作需求。现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应通过深入思想发动、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活动机制,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与学校科学发展、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结合起来深入发展,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立足岗位,比学习、比师德、比业务、比团结、比奉献、比业绩,进一步提高师生群众的满意度,并使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高校加强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实现途径与评价机制探索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探索基层党组织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加强党建有效性的实践途径,以切实提高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作为有效性建设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四三一二”的工作模式,在改进组织生活、创新活动平台、强化主题活动影响、创建评价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提供了借鉴方法。

1.变封闭型为开放型,逐渐完善“四式”党支部組织生活。在过去的学院各支部组织生活中,采用传统的封闭式会议的形式居多。因此近几年来,各支部在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内涵上都拓宽思路,努力创新各自活动形式,将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党支部组织生活,创建并完善了现场实践式、网络交流式、共建互学式和单兵结对式“四式”组织生活。首先,在组织生活内容上着重向“实”处深入。为避免内容安排上的呆板、枯燥,学院各党支部根据本支部成员特点,紧密联系教学、科研、实验、管理等实际,努力使组织生活内容做到“三结合”:与党的要求相结合,与学院发展、岗位要求、服务师生相结合,与党员个人需求相结合,从而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行政健康党支部结合教师党员的科研工作需求,到质谱研发基地、大型实验室等处进行“现场实践式”组织生活,射线纳米党支部在日本核泄漏期间积极组织核辐射危害的讲座式组织生活,将党员业务工作的提高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得到了支部党员的积极响应。其次,在组织生活渠道上重视向“新”处挖掘。现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党员队伍都作为一个动态群体发生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正在改变、思想意识活跃,以前传统的组织生活做法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的需求。因此党的组织生活内容要有新意,以内容的更新带动形式的更新,以创新融合继承,突出组织生活内容的创意性。例如,学生党总支采用微博互动、QQ群“网络交流式”组织生活形式,不仅反映了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特色,而且满足了年轻一代党员对新事物的需求,同时增加了他们对讨论话题的浓厚兴趣。再次,在组织生活内涵上积极向“活”处推进。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往往是以支部为单位进行,这样的组织方式常常使支部建设只能纵向比较,很难从外部获取新的促进信息,也难以实现横向比较带来的互促互进的作用。因此环化学院部分党支部积极从“活”处着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校内外党支部积极联系,实施“共建互动式”的组织生活,将前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的“拆除四堵墙”教育理念也很好地应用在了提高党建有效性的工作上,与校外共建单位一起寻找工作中的契合点,有效提高了教师党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创造佳绩为学院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组织生活覆盖上努力向“全”靠拢。一些党支部的个别党员由于出差、出国、病假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如不能得到支部的重视,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及培养将逐渐弱化。针对这样的问题,环化学院党委要求各支部采用“单兵结对式”补充组织生活方式,切实有效地为这些师生党员解忧解难,保证他们的思想与支部同步,并能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由支部书记本人或者支部选派的“特派员”与这些党员结对,在传达党的精神、交流学习心得以及解决生活工作中困难方面不断交流,使他们始终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温暖,并自觉融入学院党委的大家庭中。

2.变单一化为多层次,努力搭建“三大”党建活动平台。学院各党支部的师生党员背景均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何使这些教师和学生党员更好地融入学院的整体发展中去,一直是学院党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学院党委积极敦促各党支部打破单一化的党员活动平台模式,搭建“三大”活动平台——“党务之家”、“支部园地”、“互学沙龙”,为学院进一步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首先,在党委层面建设“党务之家”。注重突出学院的党建工作特色,每年都会以现阶段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号召各支部思索与探讨,并将各支部的优秀党建成果遴选汇总在一起,作为学院“党务之家”的重要展示内容;党务之家还是广大党员交流学习的重要载体,既可以多方面了解学院各支部的党建工作,也可以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提出良好的建议与意见,为学院的长久发展献计献策。其次,在支部层面建设“支部园地”。以党务公开网为基础,在各个支部建设支部园地,不断拓宽支部活动的内涵。支部园地可以展示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制度完善情况、优秀党员典型、优秀党建论文等,通过内容的不断丰富扩充,有效地扩大了师生对学院各支部党建工作的深入了解。再次,在支部之间建立“互学沙龙”。学院党委定期在各个支部直接组织“互学沙龙”,如观看党的教育片后互学讨论、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讨论、支部定级过程中的互学互评等。通过一系列的党员沙龙活动,为各支部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平台,有效加深了各支部师生党员间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学优比优的热情。

3.变被动型为主动型,重点强化“一个”主题活动的影响力。生动活泼的系列主题生活内容可使党员的教育培训更生动且富有成效。学院各支部在具体做法上注意克服被动式的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主动设计主题鲜明、行之有效的特色主题活动,可以是与学院工作紧密结合的党课教育,也可以是对照查找解决问题的座谈会,还可以是特色鲜明的“党日”活动,等等。目前,教工党支部正在组织党员进行“走革命之旅,扬十八大精神”的主题活动,已探访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及爱国先驱陶行知纪念馆,使党员接受优秀教育思想的教育与熏陶,更加坚定决心继承并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4.变静态化为动态化,科学设置“二项”党建评价机制。环化学院已连续多年在教师业绩考核机制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近年来,随着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学院党委又开始思索如何在现有党建工作基础上,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科学地完善学院党建工作的评价体系。首先,结合各党支部每年的定级考核工作,完善支部书记同时向学院党委和师生群众匯报的“双述双评”制度。每年都进一步梳理规范各党支部的党建责任目标制,每半年各支部向院党委和师生代表进行一次党建专题陈述汇报,每一年再进行一次党建工作总结,由师生代表打分,由党委书记点评,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次,建立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制度。把支部党建工作单独列项,将基层党建考核细化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创新活动载体、保障党建投入等多项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大力营造抓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最后,建立党建责任追究制。把“双述双评”纳入年终实绩考核范畴,记入党员教师孵化管理档案,作为基层党组织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钱杏芬,胡卓群.点灯工程: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创新建设模式——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党支部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刘艳花.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3]王素丹,吴忠迁,刘广泉.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化建设的探索[J].华章,2012,(07).

[4]郭颖.高校党支部建设研究与探索[J].才智,2011,(05).

[5]朱忠建,陆扬琳,沈渭滨,顾建国.长效机制构建与高校基层党建制度的完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2).

[6]周更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7]聂永江,余秋兰,林松涛.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制度建设之我见[J].党史文苑,2006,(20).

[8]曾红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03).

猜你喜欢
党建师生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