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红
摘要:无数个细节构成一个整体,忽视细节就会造成整体缺失。在教学活动中,细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因而一定要重视教学细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注重教学细节就是强调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追求目标。本文解析了小学阶段内的教学细节必要性,结合日常教学的真实情况来探求数学课内的细节效果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38-02
近些年,课改正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数学课也在快速改进。新课改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更注重了课内的细节,因而突显了细节的必要价值[1]。在专家看来,细节密切关系到总体的授课质量,关乎课堂的总体成效。在数学课堂内,细节也突显了师生紧密配合的状态。为此,小学数学有必要更注重充分显示细节,师生都应妥善把握好课内各环节的细节,进而达到数学课设置的根本目标。
一、强调细节预设,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为确保优质的数学课,一定要加强教学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教学设计展现,同时,教学设计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追求,富含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智慧。但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却经常忽视一些教学细节,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教学细节非常渺小,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重细节预设,并根据其形成原因,在这种基础上,选用适当方式来创造更活跃的课内氛围。强化预设细节,才可以获取最优的课堂实效。
(一)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操作材料,强调实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组织情况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材料选择是否典型密切关系到授课的实效,因而要予以充分重视。选择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材料,能够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效果非常好[2]。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风车、花朵等,让学生说明这些图形是否存在变换情况,并且概括其变换规律。相比于枯燥理论,来自平日生活的真实图形更易吸引注意进而调动识图的兴趣,更加便于学生观察,进而也就可以总结出图形变换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在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选择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材料。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提升针对于数形的辨别能力,让学生更能够敏锐发现某些图形。与此同时,观察的方式也强化了认知的印象,符合预设的目标。
(二)明确问题设计的指向,突出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不可缺乏必备的设问环节,同时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主要渠道之一,为此,教师应能针对于特定课时来详细设置问题指向[3]。在这种基础上,依照班内学生表现出来的真实状态来提供设问,以此来激发参与的兴趣。同时,日常教学还需明晰问题的指向,借此展开后续性的数学教学。
例如:针对于负数的课堂设问包含了如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负数,教师可以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一些负数,如温度。教师可预先给出如下问题:“在测量温度的时候,人们主要采用什么工具呢?”学生会统一回答:“温度计”。然后再次发问:“温度计都标注了零点,上部表示什么,下部表示什么?”这样引出关于负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为了强化掌握,还可增设如下的提问用来深入思考,例如:从北京飞往哈尔滨,同学们是否需要加减衣物?零属于负数还是正数?通过这些问题的给出,让学生思考正数、负数的特性,在这种基础上深化了现有的印象,更能利于全面予以掌握知识。设置细节可以表明,为了提升成效,教师有必要给出指向性的各类细节问题。经过设问之后,让学生通过问题快速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展开全面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更多师生注重新课改的总体引导,并且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其角色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进而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与组织者,一定要有意识的设计探究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经常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导致探究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探究活动予以合理设计,从而保证教学内容全面展开,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有必要明晰目标,从而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具体设计;其次,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合理调控时间、活动环节、活动对象等,保证探究活动得以全面展开;最后,总结分析探究活动的效果,从而予以改进,为后续教学提供可靠参考[4]。
二、捕捉精彩细节,突出课堂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实现知识传递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出现一些教师未能预测到的状况,为此,要求教师善于发现细节,并且捕捉精彩细节,以此丰富、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展开积极学习。
(一)善于发现学生亮点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成效,教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即在面对复杂教学情况的时候,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根据课堂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5]。为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捕捉细节的能力,并且善于利用这些细节,以此丰富、活跃课堂气氛。比如,上课铃响之后,同学们都已经坐下,教师走到讲台上说:“上课!”全班除了一名同学均集体起立说“老师好!”老师眉头一皱,同学们都将目光转向了这位同学,但其浑然未觉,就这样静静的过了1分钟,此名同学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脸突然红了起来。此时,教师未对此名同学予以责备,而让此名同学坐下,之后微笑的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时、分、秒,刚才这位同学让我们在等待中知道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大家都感受到了吧?”教师走到此名同学身边,摸摸其脑袋,接着说:“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却能借此做些事情,大家觉得呢?”此时,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才知道1分钟可以干很多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能明确一分钟代表着怎样的内涵,与此同时也尝试着更珍惜时光。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这些意外事件的存在,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亮点,并且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及时发现学生误点
小学数学日常的授课表现为不确定性,导致经常出现一些教师无法预测到的状况,其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导致课堂气氛非常尴尬。此时,教师经常忽视课堂细节,只是一味追求教学目标,导致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事实上,此种错误也可以成为了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善于利用此种偏差,就可以丰富、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加减法以及小数相关的课节时,一名同学将36-08算成了32。此时,教师可以用亲切、和蔼的态度询问此同学算出这样结果的过程,此名同学回答:“因为小数点后06-08不够减,所以我就将其反过来用08-06了。”而教师可以接着说:“这样的算法也是有道理的。瞧,08-06=02,说明06-08欠02,那么就可以从个位数3中减去02,这样就得28了。”通过对这一小错误的利用,引申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算错同学的自尊心,还可以提供另一种算法,拓展学生思维。
三、反思教学细节,增强教学实效
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均是由多个细节构成。可以说,日常授课中的细节密切关系到总体的数学课成效,关乎课堂效果。为此在授课时,教师应能设置针对性的细节内容。充分了解自身教学的缺陷,从而加以改进,从失败的细节中找亮点,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细节的把握,不必展开每一个细节,只要抓住一个精彩细节,进行充分利用,就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细节,进而抓住关键性细节,以此为突破点,可以挖掘至更深层次的数学课,进而也带动了更为活跃的课内氛围。这样做,利于激发积极性并且引发热情,进而收获优质的数学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细节是主要的构成元素。虽然细节非常微小,但其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精彩的课堂,一定要重视课堂细节的掌握,以此促进教学内容的展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能敏锐辨别细节而后充分予以运用,激发学生们针对于数学科目的积极性,创造出预期的课堂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顾争光.关注细节让每节常态课走向深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诊断[J].教育观察(中旬),2014(07):56-57.
[2]谢良川.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细节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105-105.
[3]陶爱忠.抓住细节·应用经验·建构模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29):81-81.
[4]葛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抓住细节[J].读写算(教研版),2015(11):2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