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丹
【摘 要】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民族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为科学课堂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践 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时代和民族的振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让学生在神秘的科学世界里尽情的享受科学实践带来的学习乐趣,培养逻辑的科学思维,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塑造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新课标下科学素养的提出
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所谓的科学素养即科学素质,就是指人们在学习、生产和生活水平中,掌握运用科学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具有定性的作用。
二、科学素养的确定及其含义
科学素养的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科学实践的突破和创造。
2.1 科学知识
在科学实践课堂中,由教师引领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是科学知识学习中的提高部分,也是学生真正自己所得的科学知识和能力。
2.2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
有效的科学探究方法就是科学课的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解、演示结合,化繁为简,突出中心。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学习方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3 科学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来调整不同的教学节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有较足够的时间来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不至于囫囵吞枣,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这一堂课中的学习状态是快乐和成功的。
2.4 科学实践的突破和创造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科學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是一条条的定理和结论,而是要细心爱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形成稳定的科学品质。
三、关注科学实践中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应用
3.1 教师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提供“有结构、有层次”的实验材料
有效性的科学探究实验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有层次的探究材料:所谓“有结构,有层次的材料”,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材料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实际操作性的、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典型的教学材料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从趣味性、基础性、实践性原则出发,同时要尽量排除无关的干扰因素,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能发现问题形成合理的假设,明确研究活动的目的,确定研究活动的程序,这是教师的科学素养的体现和展示。
科学素养在日常中不断积累形成,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中也时常表现出这样的科学气质和魅力,这就是科学素养下的助力教学。
3.2 学生的科学素养——勤于学习、善于探究、乐于质疑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
例如: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的《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早在生活中广泛被使用,学生在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已经接触过放大镜,知道它的作用就是放大物体。此时放大镜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感觉是太平常了对于六年级的小大人们,但是可能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思考放大镜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为什么它可以放大物体?根据这个设想,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对于放大镜的构造比较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啊,并没有提及放大镜的镜片特殊,更没有出示凸透镜等字词。重点我是设定在让学生探究放大镜为什么具有放大的作用?是什么因素让它有放大的功效?人们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明出来的?这些疑问的提出,让多数学生提起了精神头,或许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首先让每个小组自由交流2分钟后,各个小组各抒己见,已经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接着每个小组领到一组材料:由两片大小相同的光玻璃片、一片毛玻璃片、一杯200ml的清水、一个凹透镜片、一个圆底烧瓶、一个锥形瓶、一支试管、一根胶头滴管、一张小纸片和毛巾等器材。其次,要求在15分钟内用以下器材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具有放大功效的工具。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每个人都愿意参与在其中,每个人都动起来,拿起不同的材料在探究和讨论。最后展示每个小组的实践探究成果,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放大镜是如何被发明出来,也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放大物体的物体,等待我们细心地去发现。科学源于生活,科学素养反馈于生活。
3.3 “教与学、师与生”——科学素养的潜力展示和魅力体现
小学科学有效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假设、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等过程。其中既有观察、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也有动脑分析、整理、总结信息等活动。在实践突破中,教师的科学铺设和学生自主探究紧紧结合,合理有效的科学前提和实验器材,明确有效的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让整个探究过程灵活的动起来,尽可能给孩子科学环境下的无尽思考和激发潜能,小小科学家或许就由此诞生了,这就是从小养成科学素养的魅力。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有效探究是科学实践中突破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需要我们科学教师不断值得思考的难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才能张显实践探究的重要性和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和生机,突显出现代科学素养赋予孩子们的传奇色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3年最新修订版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
[3]邓泽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