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交发展的干预效果

2016-05-30 10:18赵翠荣龙松魏谨
科教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大学生

赵翠荣 龙松 魏谨

摘 要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交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招募与访谈筛选出35名大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对他们进行了每周1次,每次3小时,共8次24小时的团体辅导。结果:实验组的scl-90前后测结果为总分均值(1.49?.37)和(1.34?.35),差异性显著;实验组的回避因子前后测结果为(4.67?.46)和(3.46?.90)分,(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实验组的苦恼因子前后测结果为(6.13?.06)和(4.75?.03)分,(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结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团体辅导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交回避及苦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88

0 前言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有效学习、快乐生活、顺利发展的基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我国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可以说,心理健康水平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善与人处。另一方面,个体的社交发展制约着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社交回避是评价个体社交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紧密相关。笔者试图探索以人际关系改善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交发展的作用,并为今后的团体研究积累量化及质性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招募与访谈筛选出35名大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对他们进行了每周1次,每次3小时,共8次24小时的团体辅导。

1.2 测量方法

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评估团体辅导的效果。定性的方法采用团体辅导调查问卷。定量研究采用心理测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测定10种精神症状,共90题。常用的分析统计指标包括九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General Symptomatic Index,GSI)。

1.2.2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本研究运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评估症状改善程度。共28条目2个分量表,分别为焦虑分量表和回避分量表,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评分采用“是、否”方式。量表指出,社交回避的反面不是社交参与,而是“不回避”。此外,只包括主观的苦恼及行为上的回避。SAD量表得分较高,在实际交往中焦虑程度较高。研究显示,其是评估中国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工具。

1.3 辅导方法

本次团体辅导以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人际沟通理论为基础,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将八次辅导分为8个主题,拟定了渐进式、多层次的团体辅导方案。具体活动设置见表1。

1.4 统计分析方法

团体辅导前后测得的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团体辅导前后成员SCL-90各因子均值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团体辅导前后,成员SCL一90得分发生显著变化,各因子得分发生较大变化,除强迫症状和敌对两项之外,其他各项的得分都是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三项因子均分差异非常显著,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2.2 团体辅导前后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分值的变化

根据表3可见,干预后,实验组的SAD总分、回避与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降低,三组评分在干预前后出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团体辅导有助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降低主观苦恼感及减少回避行为。

2.3 团体辅导效果成员自评

团体辅导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全部成员都认为团体的氛围很好,大多数同学认为辅导对自己影响很大。成员从团体辅导中所得的收获主要有:感受到了人际的温暖、得到了有力的人际支持、改善了对自我的评价、获得了丰富的资源。有代表性的自评反馈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修正了对自我的认知。王同学说:“曾经的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或者说是有一点自闭吧。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更不喜欢对人倾诉,把所有的东西都埋在心中。对于这样的自己,我知道不行,必须改变,可是我却不知道怎样改变。尤其是上大学,远离了自己熟悉的父母和朋友们,心中更是无助。所以我更加安静、沉默。可是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它让我感到害怕,更远离了群体。经过几次团体活动后,我发现我变了不少,周围的人也能感觉到我的改变……现在的我不再讨厌自己,甚至开始喜欢自己。我能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曾让我感到自责的缺点,我试着接受了并寻找积极的意义。例如:我曾很自责不善倾诉,现在看来这样倒也培养了自己的独立与坚强呀。自责少了,纠结就少了,反倒有心情干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加深了对他人的了解。许同学说:“‘小白,我开始觉得他很不爱说话,很沉默。但相处之后我发现他很热情,很直率;‘小朱,开始我觉得她大大咧咧,无忧无虑。后来的接触中我感觉她内心有淡淡的忧伤,其实什么都懂,只是不愿说明罢了;‘琳姐,起初给我的感觉时和蔼、稳重。后来听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她坚强、知性的一面;‘涛子,开始我觉得他不爱说话,不愿搭理人,到后来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他阳光、可爱的一面,很善良、很热情;‘天王,我和他搭档玩“盲行”时,觉得他不细心,到后来发他也可以很善解人意。”

(3)收获了深厚的友谊。程同学说:“在这里我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认识了小超超、小惠、小朱、小七、婷婷等许多好朋友。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参加“旅游讲解大赛”决赛时需要亲友团加人气分的时候,本来他们都说有空就来,我没抱多大希望,可后来大家还是尽量来了,李谆故峭频舯鸬氖虑樽殴锤壹佑偷模娴暮芨卸!?

(4)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姚同学说:“在《快乐珠珠》活动中,我夹了好几次都没有夹起来,心里很慌,突然听到组员对我说:“不要急”,还有人说“夹磨砂的”。我顿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夹到后赶紧往队尾的盆子跑。完成后他们还称赞我说“好样的”。我是他们中用时最长的,但他们不仅没有责备我,而且鼓励我,在我心慌时提示我。在这些活动中,组员们给我太多的感动。小组就是一个家庭,犯了错没人会嘲笑,更多的是包容;受了伤没人会幸灾乐祸,更多的是关心;高兴的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开心……”

(5)做回了本真的自己。李同学:“每个星期都期待着参加团体辅导。这个活动很有趣、很有意义,很喜欢和组员们一起游戏、一起谈心。在这些活动中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开心地笑、毫不掩饰。”

董同学:“我是盲目地跟同学参加这项活动的,但是我发现我确实喜欢这里。老师热情、积极的心态、亲切的话语,让我感觉到了温暖、自在。团体活动让大家热一热、乐一乐、说一说,顾虑消除了、思想交流了、行为自在了。”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团体辅导这种心理辅导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团体辅导在降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焦虑、减少大学生的社交回避行为方面也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成员自评显示:团体辅导帮他们修正了对自我的认知、加深对他人的了解、尝试了积极的行为、获得了深厚的友谊、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做回了本真的自己。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快乐成长、成就自我的基石,而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和风向标。团体辅导的优势在于营造安全的团体氛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促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本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团队规则建立团体氛围,帮助成员感受到安全与温暖,进而愿意丢掉偏见、敞开心扉、探索自我;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通过人际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参考文献

[1] 樊富眠.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3] 马弘.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41-244.

[4] 彭纯子,范晓玲,李罗初,等.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在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279-281.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