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
【摘 要】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新课程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
【关键词】情感态度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4
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是当代教育界公认的教学理论。然而关于培养策略却众说纷纭,缺乏相对统一的培养模式。诚然这与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有着重要关联,然而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中国教育模式下的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高度的共通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深入分析高中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策略的应用,力求通过培养策略转化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态度与情感,强化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情感态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
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它与语言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英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率就越低。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害怕和同学或老师交流(性格内向),害怕考试(焦虑)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
在现实生活中,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多并不是智力水平低,而是缺少兴趣、信心或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程标准》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即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是实施课程标准应该发展的情感;对于那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感,如过度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信心不足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
二、教师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是感情的体现。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对英语以及教师组织的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而在此环节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运用语言技巧、活泼多变的课堂形式以及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發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学习兴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这习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课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仅仅从书本上学习一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不过就是学单词、背课文,无法融入情景中。课件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在学习Im watching这一单元时,现在进行时是教学重难点,通过课件上人物的动作,可以很清晰地向学生呈现看电视、打扫、读书这些知识点。除此之外,语言教学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学英文歌、模仿电影配音,都是很好的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而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较多的使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在学生表现好时及时表扬,在学生有进步时及时赞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责备。因为学生很可能因为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而是自己游离于活动之外。
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老师如产生了畏惧、厌烦,那么容易失去对他所教学科的兴趣。反之,如学生敬慕喜欢某个老师,课堂气氛就显得轻松活跃,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感情投资,不要总板着脸,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亲切,信任的积极感情,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胆,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把情感教育融入教材的讲授中
新的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充满了人文思想,体现了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编写理念。例如:通过对Trapped by Flood,Optimism Helped Us Persevere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勇敢机智、坚忍不拔、在险境中求生存的顽强精神。Nelson Mandela,Bill Gates等课文中介绍的杰出人物为形成健康而有意义的人生观树立了榜样。教师要利用这些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视学习为生活的需要,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能掌握英语语言,而且能学会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针对高中学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教师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1.人生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首先对全体学生的人生观进行全面的掌握;其次,在课堂或课外更多地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在确保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纠正学生的思路,并与学生们一起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温馨的大家庭环境。
2.价值观的培养。其一,教师需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模范表率,构建学生心目中健康的教师形象;其次,通过教师的影响先带动一部分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逐步扩大影响范围,使学生带动学生,最终使班级内所有学生形成统一的观念认识,使学生树立起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