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午餐“三部曲”悦看幼儿“乐进餐”

2016-05-30 07:02:50陆春华
新校园(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三部曲用餐儿歌

陆春华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进餐作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幼儿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然而,有一部分孩子在家并不是独立用餐,也就谈不上有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进餐环节,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创设愉快进餐环境,让幼儿“爱吃饭,吃好饭”

轻松愉快的环境能对幼儿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更加融洽,经验获得更加丰富。进餐环境关系到幼儿的进餐质量,另外,从生理学角度讲,轻松愉快的环境使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幼儿食欲就能增加。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愉快的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幼儿身心愉悦,吃饭自然就成了幼儿喜爱的事情。

1.组织安静的餐前活动,稳定幼儿的进餐情绪。餐前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却是进餐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餐前因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刚结束,幼儿还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时候,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一些智力游戏、猜谜语等。语言方面,民间故事或儿歌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方面,让幼儿欣赏一些名曲或已经学过的歌曲,并让幼儿说说听完的感受,或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为音乐打节奏。总之,安静的餐前活动,稳定的情绪符合幼儿的生理发展,是幼儿“爱吃饭,吃好饭”的基础。

2.科学合理的介绍菜谱,激发幼儿的进餐食欲。均衡的营养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如果幼儿挑食、偏食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现象,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尤其是进餐前的菜谱介绍很重要。中班的幼儿对于各种菜的认识已经有了基础,教师在介绍菜谱时,应逐渐偏向科学性,比如,让小朋友闻一闻,然后猜一猜,说说自己猜的菜长什么样的,夸一夸它的营养价值。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让幼儿了解菜的营养价值,比如,播放饭菜营养价值的视频给幼儿看,再让幼儿复述菜的营养价值。多种形式的介绍,幼儿都很喜欢,而且记忆深刻。可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思考和运用适合幼儿的方法介绍饭菜,可以更好地增进幼儿的食欲。

3.营造轻松的用餐环境,体验用餐过程的乐趣。用餐过程是进餐环节的重点,也是较难组织的环节,特别是用餐中的聊天问题,不但导致吃饭速度慢,而且非常不安全。教师不断提醒:进餐不要说话,给了孩子一种严肃的气氛。于是我和班内教师共同探讨幼儿吃饭时能不能讲话这个问题,最后一致认为要改变以往的这种吃饭一定不能讲话的思想;再和幼儿探讨进餐中的聊天问题,最后幼儿自己总结出:吃饭时讲话声音要轻,不能影响别的小朋友;嘴巴里有饭菜时不能聊天;不能只聊天不吃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等等。创设一个轻松的用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允许幼儿在保证安全的过程中边吃边聊,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让幼儿体验到了用餐时的乐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进餐习惯

幼儿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存在个体差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健康发展。进餐虽然是一个生活环节,却体现了幼儿的差异性,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正面引导和表扬结合法。所谓正面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其自觉性,使他们发挥积极性、克服消极性,而表扬则可以强化这种自觉性,让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我们班的哲一、一帆小朋友都属于肥胖类的幼儿,他们进餐速度很快,8分钟时间内完成了用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进餐快的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让他们饭前先喝汤,并且吃饭时细嚼慢咽,采用比赛“比比谁吃得慢”等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平时吃饭太快的幼儿进餐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2.逐渐加量法。教师盛的饭量对幼儿的食欲也会有影响,太多了有时候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胃口小或者有挑食现象的幼儿。我们班的佳乐刚转来时每天吃饭总是哭,教师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她在老家从来不吃菜,只吃面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采取了逐渐加量法,先给她盛小半碗,并鼓励她一口饭一口汤,慢慢吃。半个月后,她逐渐适应了米饭,我们就会在她吃完小半碗饭后,会适当地添加一点,并告诉她:“你吃得真棒,老师再奖励你一点点饭。”还会在小朋友和家长面前表扬她,渐渐地佳乐的进餐习惯变好了,身体也变得更健康了。

3.亲身体验法。亲身体验法是幼儿获得最直接体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改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班有好几个小朋友都不喜欢吃饺子。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我们请小朋友自己带来了芹菜、肉、香菇、饺子皮等,然后,大家一起弄饺子馅,包饺子,煮饺子。进餐时,幼儿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连平时不喜欢吃饺子的小朋友也大口吃起来。可见,在体验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了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了样样饭菜吃得香的道理。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进餐礼仪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健全幼儿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巧”用礼仪儿歌。儿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利用儿歌来培养幼儿进餐中的礼仪,比教师的语言提醒有更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进餐过程中随时可以使用礼仪儿歌,而是要用得巧。比如,在幼儿回到座位后,教师可以用儿歌提醒幼儿小椅子要如何摆放、如何拿饭碗、如何正确吃饭等,当进餐时,有个别幼儿大声聊天,教师可以在他边上轻轻念礼仪儿歌,提醒幼儿改正不良的习惯。这样既尊重了个别幼儿,又不影响其他幼儿进餐。

2.“活”演礼仪情境。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讲,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时幼儿想的并不等于会做,因此,礼仪的培养要寓教育于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使文明习惯得以强化。比如,我们班的张卫国小朋友吃饭时喜欢用手抓饭菜,我们就设计了《伤心的勺子》的故事,邀请了两位大班的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知道:不用勺子吃饭,既不卫生,也不讲礼貌。此外,我们会随时关注进餐中的其他不文明或者不注重礼仪的幼儿行为,用玩具手偶、小朋友表演等方式进行呈现,使幼儿在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一些进餐礼仪的判断,无形中强化了对进餐礼仪的认识。

3.评“礼仪好娃娃”。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明显的竞争意识,可以将进餐礼仪作为一项评比的内容。为了让幼儿的进餐礼仪得到提高,我们开展了“礼仪好娃娃”评比活动,与幼儿一起讨论评选条件,并在墙上张贴出来。坚持每次餐后,让幼儿评选“礼仪好娃娃”,并说说评到的幼儿哪方面比较好,对评选到的幼儿给予流动“奖牌”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班内幼儿的进餐礼仪得到明显提高,渐渐使进餐礼仪成为幼儿的内化行为。

每个幼儿都是有个性的个体,在他们的成长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引导他们。而好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期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幼儿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当幼儿出现习惯上的偏差,要给予及时纠正。特别是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奏响进餐三部曲”,相信一定能实现“悦看幼儿乐进餐”。

猜你喜欢
三部曲用餐儿歌
文明用餐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36
文明用餐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6
用餐时间
小太阳画报(2018年4期)2018-05-14 17:19:27
睡觉儿歌
奇妙的用餐之地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07:0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儿歌绝唱
小说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9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环球时报(2014-01-07)2014-01-07 17: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