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2016-05-30 06:12余妹兰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问题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高职院校必修课程,其可为学生后续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最近几年,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各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高职院校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标准存在差别,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面向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改革 问题 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改革、研究课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来讲,其主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等。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时可按照三个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工具软件的应用、程序设计)进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体差异性为参考依据,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就高职学生而言,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是其必备技能,对其日后参加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各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

经分析某高职学院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得知所有专业不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开设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满足专业自身计算学习要求)。例如:电子类专业除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开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等计算机类课程;测绘类专业除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开设数控编程、CAD等计算机类课程;经管类专业除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开设电子商务、网络数据库、网站设计、自动化等计算机类课程;传媒类及艺术设计类专业除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开设FLASH、CAD、图形图像处理、动漫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

二、高职院校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存在的差别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的第一门课程,是后续计算机学习的基石。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后续计算机教学内容存有差异,所以,应该选用不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制定不同教学内容,换句话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也应存有差异。例如:当教学对象为机电类专业学生时,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应牵涉计算机控制方面的知识,时常会应用二进制运算知识;当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时,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应包含编码、信息系统应用及软硬件组成等方面的内容。如何立足于所有专业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采用的软件工具为OFFICE。专业不同,计算机应用内容、计算机应用场景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当教学对象为机电类专业学生时,应用场景的设计是其的主要工作内容。此外,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定、原材料的编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产品生产及零部件用量计划等为主要应用内容。为帮助学生清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本专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采取很多有效措施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各专业实际工作案例,将所有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差异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教学质量才得到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应用技能才得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采用同样教学内容,未考虑各专业差异性。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用同样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教学内容教育各专业学生。这种做法,未充分考虑各专业差异性,以致难以满足各专业所提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要求。长此以往,对学生日后就业将会受到消极影响。

2.没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受地域、家庭背景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方面存有差异性。某些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好,已经学习相关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从零开始教导这些学生。长期下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3.缺乏有经验的专任教师。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量大,但专任教师资源严重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职院校一般是让新老师或外聘的教师上这些基础课,一般这些老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无法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四、面向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其一,对所有专业中计算机基础学习内容、要求等进行调查、研究,规划、制定符合每一专业要求相关的课程体系,完全融合其他专业相关课程,应用本课程教学案例时渗透专业应用案例;其二,划分教学内容。通过划分,将该课程分为两大部分:专业特色课程及专业公共课程。所有专业均应学习公共内容,以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专业技能;专业特色内容可满足更高的计算机应用学习需求;其三,分层次规划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性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技能、基础知识、案例任务等,对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加以科学建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等),精心准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同时对网络教学平台加以建立,以便于及时回答学生疑问、提交及批改作业等。其四,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组织其参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根据学生测试成绩,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五、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策略

1.对所有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加以明确。根据专业特点,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分为艺术类、轻化类、机电类及经管类四大類。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过程中,应以专业类别为重要参考依据,对各专业特色及共性内容加以了解、掌握。

2.合理配置师资。各专业及课程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应对相关专业知识加以了解、掌握。将教师分为组。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非计算机专业)时,应聘用熟悉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教师。此外,任课教师应具备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可有机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进行教学。

3.尊重学生主体性。众所周知,学生在性格、爱好、学习能力、计算机基础等方面存有差异性,因而在教学中应“分层、因材施教”。统一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然后以测试成绩、专业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把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纳入专业特色班,引导其学习兼顾课程公共内容、专业特色内容。对于未参加测试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较低的学生,逐步引导学习,适当的降低一点教学要求。

4.建立及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资源库平台(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案例操作指导书、教学案例库、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习题库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专业特色、课程共性等因素。

六、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计算机学习至关重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重视并加大了该课程改革力度。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各专业的学习差异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计算机类教学条件。希望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努力,以取得更骄人的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俊杰.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张艳艳. 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汪清明,李久仲,李作为,叶小明. 面向高职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2,14:46-48.

[4]周颖. 基于项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赵继珍.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余妹兰,女,汉族,籍贯:湖南岳阳,职称:副高,学历:本科,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图形图像、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名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信息化建设研究 编号:2015ZK3071.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