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春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加突显。作为新时期的讲解员,需要肩上更加重大的责任,应当在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目前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博物馆;讲解员;讲解
提升讲解员的教育科研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博物馆要发挥教育功能、提升竞争实力,就要及时正视讲解员队伍的建设,注重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讲解员队伍,不断提高讲解员学识素养,充分发挥讲解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服务。
一、博物馆讲解员及讲解中的问题
(一)讲解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讲解员的职业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家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说教式、背诵式的讲解,而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交流、多互动,需要的是形象、生动、科学的讲解。而培养一名优秀的讲解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不但需要讲解员自身非常了解博物馆知识、陈列展览内容、讲解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经验的老讲解员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言传身教。
(二)专业知识学习不够
目前,各地方基层博物馆讲解员大多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透彻,只是简单地拿着陈列人员写好的讲解词,单一的、机械式的背诵,并没有去挖掘每件文物或展品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不能对文物或展品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其他各学科知识欠缺,以至讲解没有深度,呆板,不能将展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等全方位的延展开讲解给观众。面对观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只能含糊应对或直接无言以对。另外,大多数基层博物馆的学习氛围本身就比较淡。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奖励机制不健全,讲解员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补充就缺乏积极性,没有动力,久而久之,其原有的知识层次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观众的需求。
(三)欠缺講解技巧
一名优秀的讲解员,每天面对不同的参观群体,要做到有针对性的、风格不同的讲解,也就是“因人施讲”,参观者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对讲解员所传授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如何做到“因人施讲”而不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讲解员自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讲解的语言要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配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使观众不由自主的跟随着讲解员从一件展品到另一件展品,参观得津津有味,让观众觉得来博物馆学习是一种享受。
在基层博物馆中,只有极少数的讲解员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能够做到“因人施讲”。而大多数讲解员的讲解可以说是格式化的,只是单纯的“录音机”。究其原因,主要是讲解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游客讲解,只是出于完任务,平时工作之余,同事之间对讲解的技巧也缺乏交流。有些讲解员自我感觉比较好,对有丰富经验和讲解技巧的讲解员不尊重,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清高,不愿意请教、学习,这是导致基层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欠缺的原因之一。其次,要求讲解员每天都要练声,保护嗓音。但基层博物馆在选拔讲解员时,条件有限,基本上馆里的女同志,就被指定为讲解员,个别讲解员的普通话等级达不到二级甲等,有些嗓音条件好的讲解员也懒于天天练习。另外,基层博物馆讲解员的培训机会少,与兄弟博物馆同行交流的机会少,得不到名师指导,而他们往往只局限在本单位,很少能走出去,有级别的讲解员大赛,不要说参加,就是连观摩的机会也是有限的,这也是基层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时缺少技巧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对策
(一)要提升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以避免不和谐现象的产生
随着近几年博物馆事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展览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手段和新材料的推陈出新,被大量应用于博物馆展览中,博物馆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声学、光学、材料学、美学、IT等多行业综合的学科,知识结构呈现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发展势态,这就要求作为传播博物馆知识的讲解员开阔视野,不断学习,调整和充实知识储备量,以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出现。首先需要熟悉和了解其所展出展品及博物馆的情况,以及博物馆陈列展品的的背景文化,如一些陈列品的专业的术语名称和与之相关业务知识等等。还要多多了解、掌握博物馆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当下的社会动态。再次讲解员需要博览群书,因为讲解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直接决定讲解的质量和深度。
(二)讲解模式
在新时期的讲解工作中,要改变这一单一的讲解模式,把一部分话语权交给参观者,引导他们讲出自己对展品的看法和感受,使他們不仅要听,还要讲,把他们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讲解员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促进讲解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将讲解的内容与观众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对于一种新知识的接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知识只有在他们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上,才易于被接受、被融合,进而成为其整个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否则他们就会对新知识采取一种天然的拒绝态度,即使通过强力灌输进去,也会很快被遗忘。根据这一原理,在讲解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讲的内容就必须同观众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放在观众已有的知识结构背景上,让观众在一种新旧之间的对比、联系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这一点对历史文物陈列的讲解来说,尤其重要,也是笔者讲解工作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这不仅是历史文物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取得良好讲解效果的技巧。
三、结束语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各个纪念馆应该大力提高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扩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在提升讲解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讲解员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更好地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因.新形势下完善人物类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思考[J].传承,2015,03:137-139.
[2]徐康.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