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言对地方民歌演唱的必要性

2016-05-30 04:41殷子晴
音乐生活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典舞民歌方言

殷子晴

内容提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语言从声调、韵律,或修辞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文化差异,使得各地区民歌也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对于演唱者来说,除了对音乐旋律上的把握之外,歌词本身的韵律和内容对完成整首民歌的演唱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说,有针对性地或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不同方言对地方民歌的演唱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方言民歌演唱必要性

方言,顾名思义,一个地方或是说一个环境特有的语言。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语言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外界因素如经济发展或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了较大差异的地方性特点。目前.我国的方言语系可划分为七大类:宫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除这七大类方言外,仍有大量方言没能被列入其中,可见我国方言的多样性。不同的方言,发音上的高低、长短、强弱,结构中的韵律、语法、句法,表达时的修辞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此稍加说明,文中所指地方民歌是具有一定传统意义的声乐作品,此后文中所提出的“民歌”字样,即是文中所讲的地方民歌。民歌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演唱具有随意性。传承的方式为口传心授,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歌受到地域语言的影响,形成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所以,当我们对地方性民歌进行演唱时,了解民歌产生的语言环境及对方言的学习和把握是不能轻视的,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相关搜索,输入关键词“方言与民歌”,共有37268条检索结果。大略翻阅,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零星出现相关文童,80年代开始大量期刊文章涌现,有的直接阐述观点,有的作为文章一部分简单论述。关键词改为“学习方言与民歌演唱”字样,搜索结果缩减为72条,其中期刊论文少之又少,反而是从2002年开始,在硕士或博士的学位论文中出现了整体论述或部分论述。

从上述情况来看,对于学习方言与民歌演唱必要性的认识目前是喜忧参半的态势。为何如此说?一方面喜在,民歌本是民间产物,对于接受高校教育这样校园模式培养出来的演唱者来说,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较为机敏地发现并开始研究,一是说明方言与民歌演唱的必要性正在逐渐得到认识,二是说明这样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开始逐渐清晰起来。另一方面忧在,从针对性和局部性论述的数量对比来看,一是说明我们目前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二是局部论述的文童依然维持在旋律风格不同的节奏节拍或是唱词的分句上,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产生风格差异的根源,而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方言与民歌的关系上。

民歌也好,戏曲也罢,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人刻意地去强调什么,但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创作的原则,即“依字行腔”,故而平时说话的语调成为了民歌的基础旋律。举一个有趣的例子,《说聊斋》这首歌曲为1986年大陆《聊斋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曲,乔羽老先生作词,王立平老师作曲。创作之初是乔羽老先生先完成了歌词部分的创作后交给了王立平老师,王老师收到个歌词后,目思夜想却苦无结果,无奈致电乔老爷子想让老爷子给说说歌词的创作崽路,以寻求歌曲旋律的创作灵感。可巧乔老爷子足山东济宁人,满口地道的…东口音,存电话里就这么刚给王立平老师读出第一句歌词,王老师就笑道:“有了,哈哈!”之后,该主题曲由一位号业的民族声乐演唱者进行演唱,刚好她也是山东人,唱起来恰到好处,朗朗上口,一首《说聊斋》就这样迅速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山东方言属于官话方言一类,但其自身根据音调、语法和词汇等方而的小同也存在不少的差异。高文达、钱增怡等学者依据不同的特点又将山东方言进行了细分,乔老爷子的山东话属于大西区西兽小区,从音调上来看,较为明显的特点足去声凋多是先多降后少升,呈现出312或412的音调特点。这样一句“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的旋律就出现了(见图1)。

这首作品的创作完全符合民歌的实际创作模式,语言是随口就来的唱词,旋律是当地方言的音调,演唱者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所以同理可证,不同地区的方言发音,直接影响了当地民歌的旋律音凋。方言中每个字逐一的发音包括高低、长短、快慢、强弱的差别.将每个字链接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词,不同的词按照当地的语法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句。句又会被当地人依据单个字的发音进行断句,从而使句子出现了长短句的不同形式结构。而句与句之间的链接又因为单个字的发音语法的排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韵律,这样使得不同的地区语言的民歌风格也不尽相同,唱词中方青的字、词、句都是整首民歌的生命之所在。因此说,对于民歌的演唱.学习和掌握这首民歌所在地区的方言,或是说作品中所出现的方言是十分必要的。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法上和句法上各有不同。使得方言的语句音节不同,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对语句进行的修饰和润色。这主要体现在修辞的方式方法上。在民歌中,华丽的形容性词汇比较少见,更多的是存质朴的唱词中加入衬词或衬句的装饰手法来提升作品的灵性及其艺术效果。比如在云南民歌《高山点荞》中出现衬词“尼”字,这是云南地方语言“是尼”中的“尼”;山西民歌《会哥哥》中加入了常用口头语“呀呆”;此外像江苏民歌中的“口虐”(二者为一个字,读音nia)、安徽民歌中的“知小”(也有记做“的小”的)、江西民歌中的“里格”、四川民歌中的“嘛…‘罗…‘啥…‘也…‘喂”和青海、甘肃民歌中的“者”……也都如此。如青海、甘肃和宁夏一带“花儿”的曲尾。常常镶上一个“呀”字,构成了一秭,独特的终止式。从而更加强了“花儿”特有的风格、色彩。不要小看这些衬词,有了简单的几个字眼的加入,不但增强了演唱时作品中所蕴含情感的进一步表达。并且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地区的方言,由于发音不同.以及受到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民歌在演唱中润腔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而这其中所产生的调式调性的差异自然就不用多加说明了,前文也曾提到,日前国内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是从音乐本体和演唱技巧来诠释民歌的演唱。因为各地方言语法句法和修饰润色方法的不同,促使民歌演唱时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同。可见,对方言的把握会直接地影响演唱时对民族歌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的准确展现。

对于从学院走出的声乐演唱者来说,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了演唱的技术和方法,而且受年龄这一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自身对音乐本体分析能力有限,加之民歌艺术本身的精妙,对民歌总体内容的把握并不十分深入,几乎还是停留在对音乐表层的理解和展示。既然如此,莫不如我们同到源头,从唱词的方言特征入手逐字逐句地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有些类似于源来的传心授模式,从而对民歌的演唱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利思维模式,更加增添了一份感性认识,使民歌作品在演唱中更富有一丝鲜活灵性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方言是具有极强地域性的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民歌中,体现出其不同的语言功能与艺术魅力,因此说,第一.学习方言有利于民歌演唱时保持原有的韵味,让人一听便能能感受到特有的地区音乐风格。当然对方言的学习一方面是随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方言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另一方便是平时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慢慢积累。第二,学习方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民歌中的表述内容。在演唱不同地区的民歌舞,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唱词中体现的方言的特性,把握内容和含义在方言环境中的表现方法手段,尽可能将其还原到其原有的地域环境或语言环境中。第三,依托于以上两点,极力贴切展现民族作品取得更高的艺术效果。以原貌为根基,加之科学的民族升勒演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宴现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这给我们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政策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政治观念,紧随时代的脚步,担当起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个方针政策为我们的创作等于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一切要以人民利益所倚重,必须坚持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道路,反映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我们的创作思路就要有新的改变,不改革路子就越走越窄。要用我们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如今可选择的现实主义的题材应该更加丰富,不能认为我们不穿古代的服饰、不表现古代的人和事就不是古典舞了,也不要怕表现现代的题材就成了当代舞。舞蹈形式只是一个载体,主要还要看怎么运用好这个形式来传达所要表现的内容。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改革中得到提高,不能墨守成规。要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豫剧传承人小香玉曾说过,作为传统的东西如果原封不动地搬到现时社会,那么豫剧就有可能传承不下去了,因为原始的唱腔和伴奏单一,让现代人根本就听不进去,所以要与时俱进,让老百姓听得懂,那才叫好剧。因此,她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豫剧做了很大的改革,而且很成功。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艺术作品创作方面做得很好,民族民间舞能够利用欢快的特点,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大多数作品反映了当代主题思想。豫剧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成果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它们的成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也一定会做到的。首先,中国古典舞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要主题鲜明,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主,宣传当代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其次,在音乐、服饰、道具等方面,同样要有现代气息。保持古典舞原有风格特征,就是要用好古典舞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做好“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改革就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有阻力不要怕,要循序渐进出好的作品慢慢就会让人们接受。

作为中国古典舞人的一分子,我们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响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文艺指导思想,不管是身为舞蹈教育者或是舞蹈创作者,我们要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古典舞作品,践行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准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古典舞要发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繁荣发展中国古典舞事业,为实现中国古典舞创新、求实,脚踏实地的创新梦想而奋斗。

猜你喜欢
古典舞民歌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