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2016-05-30 10:48陈芳
新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常态挑战

陈芳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转型速度,缩短升级时间,争取早日走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明确了解和把握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我国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 升级路径 新常态 挑战

如今,世界发达国家已经纷纷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但他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还在继续,这就是在构建本国综合国力优势的过程,把握先机,确保自身在全球化经济演变进程中始终握有主导权,避免像次贷危机这样的事件所带来的国力损失。我国作为一个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转型速度,缩短升级时间,争取早日走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明确了解和把握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我国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一、全面认识和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面临的新常态

(一)积极适应国际产业结构变动发展的新常态

到了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与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诸如“大趋势”、“新常态”、“新经济”这些时代发展新词汇、新概念逐渐浮出水面,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导向,并借此预测了未来经济结构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进程。在上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Joseph.Nye在他的作品《大趋势》中提出了时代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种种预言,比如“新经济”。Joseph.Nye表示“新经济”能够促使社会生产变革,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模式,能够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致使出现了信息革命。而他所提出的“新常态”也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环境中得以实现,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全球经济始终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中,而经济流动性则决定了过剩情况,使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猖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动荡。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发达国家也借助新型市场经济开始了新一轮改革,从而顺利避开了经济危机。在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过程中逐渐得到强化。随着国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引导世界经济走向的依然是G7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并在世界能源问题上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新霸权。而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也在通过武力强权在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家攫取利益,在经济方面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以侵害知识产权为由,在稀有资源、化工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而在WTO体系之外,美国所主导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也在试图维护他们自己在世界的独霸地位,甚至以剥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机会和国际合法权利为代价。

(二)积极适应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新环境

我国曾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需要依靠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但当前我国新常态经济结构发展缓慢,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上看,一方面在產业结构变化增速方面发展较缓,工业发展增速并不明显,并且适应性也开始缓慢呈现,到了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才高出第二产业。产业增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与全球相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呈现相对稳定,它平稳了国内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调和了市场上的劳动力过剩压力。相对而言,第三产业则呈现出了空前的就业容量,以电商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生产服务行业为国民提供了就业创业新模式。此外,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东南地区过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不能得到显著效果,该地区经济增速趋于稳态。它对稳定全国经济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不断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后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使产业转型升级更快,深化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得以确立,并在很多地区落实,由此,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开始适应社会新常态,新要求。在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坚持各项基本原则,比如,“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主导作用”等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围绕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在这一阶段,政府也取消了大量的前置性审批机制,将主导权完全交由市场,让市场自身来调节经济发展节奏,决定谁去谁留。同时,也强化和细分了市场活动监管机制,将事前准入管理逐渐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而对产业策略功能性和竞争性的进一步强化以后使市场秩序得以维护,市场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得以有序、规范、健康开展。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产业价格政策的宏观调控优化与协调都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具内涵的指导性辅助。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的制约因素和所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存在生产过剩现象

市场经济在发展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能过剩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社会效益低,生产结构的升级缓慢,严重还会使市场陷入循环的恶性竞争状态。在我国,严重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职工下岗、银行不良贷款等现象已经逐渐凸显。比如在我国的高能耗型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就十分严重。在2013年,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就极其严重,整体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进口钢材量虽然也有1408万吨,但是近40%左右都用于大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纵观全局,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工业行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府过度干预和让税让利违规审批等等行为造成了企业决策力的下降。

(二)产业结构缺少合理性,对产能造成影响

我国在发展进程中并不稳定,在追赶发达国家时常会出现生产的不均衡现象,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条件与落后的产能,浪费了现有能源资源,并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中国陷入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也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的产业经济发展结构有关。在十一五以后,我国确定并淘汰了19个落后产能行业,在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方面日趋合理,但是在淘汰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处置与职工安置问题也让结构调整工作陷入两难,使得社会上其他领域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三)产业集中度过低

在我国,很多重工业组织结构与规模经济效益都处在不合理的状态,比如,钢铁、汽车、船舶、化工等行业造成产业集中度降低。在2011年,钢铁、船舶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为50.1%、46.2%。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并且分散程度大,没有核心生产技术与特色化产品。呈现了较低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准。因此,我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正处于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的尴尬状态,而像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重复建设这样的问题也在不断突出,非公有经济机制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隐性壁垒和体制性缺陷。

(四)缺乏创新能力,致使产业转型升级艰难

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在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上也呈现贫瘠状态,创新投入相当匮乏。截止到201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非常少,强度仅为0.95%,比跨国公司平均水平低出很多,再一方面就是技术对外依赖度过高,同年,申请国际专利合约的数量也比美国高出1/3。研发的创新型成果非常少,造成高端化装备与设备少,对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非常不利,具备80%高档数控机床与集成电路进口率,再次证明了我国创新成果少。再者,我国企业的创新转化效率过低也是问题,产学研结合的严重不足,不到10%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和5%的产业化也让我国与发达国家近50%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去甚远 [1]。

三、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分析

(一)重视产业政策的内涵和目标新取向

产业政策内涵与目标取向的正确处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很多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都能按照产业发展情况与国际形势进行调整,为产业政策设立多种目标。第一,要加强对优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第二,要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第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最后,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发展设施,提供可预见的良性发展环境。还要适应国际化科技发展趋势,并合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追赶。

(二)重视产业政策着力点的新转变

对产业政策着力点的转变策略要基于两点,首先要体现产业政策重心的功能性作用。改善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缓解工业转型升级压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未来发展新路。同时大力倡导技术创新、产业组织优化、节能环保、对外开放以及企业公平竞争。

(三)重视产业政策作用的新领域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将政府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弥补产业政策对市场造成的缺陷,而不是对企业所有行为的过分干预。政府要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而不是替代市场掌控全局。因此,政府还应该积极发展创新管理模式,适当降低前置性审批力度,将微管制放松,并将其作为完善市场制度与机制的基础,使市场协调能力得到强化从而实现产业在市场中良性发展。

(四)重新定位产业政策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政策调整需要提高各部门的重视,需要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与发展趋势对产业政策进行优化,确定下来产业最终发展方向。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至关重要。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弥补政策不足,适应新形势要求,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与时代同进步[2]。

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优化产业总体结构,化解产能过剩

产业结构优化是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现象,同時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所以本文给出三点优化措施:第一,对新增产能进行控制,制定并研究出过剩行业在产能置换上的实施方法。例如,扩建项目,但杜绝非法增建行为;第二,政府及企业相关政策需要强化落实,使产能过剩与企业兼并行为得到控制,将落后的产能淘汰,实施产业化转移。也要多开放眼界,形成跨国合作机制,将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到与海外企业的合作领域中;第三,深化投资管理体制,将审批、核准缩小,明确备案范围,将政府、企业投资活动过度干预降低。进而加快企业资源的产品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

(二)优化产业技术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要与环境治理问题联系起来。过剩产能的淘汰重点在于产能过剩化解与统筹,突出环境治理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合理衔接。争取做到对淘汰落后行业的“有进有出”动态调整,而政府方面也应该助力企业,协助企业强化经济惩罚与激励机制,在恰当时机发挥市场倒逼作用,驱动企业创新力,从而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达到对产业技术结构的最终优化目的。

(三)优化产业区域机构

产业集中度的合理提升也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鉴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产业生态,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了区域结构优化的表现。企业需将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的合力作用,两者是否统一、协调决定了企业是否会发生兼并或者重组。其次,企业也应该做到对兼并重组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完善,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与外资并购审查工作,将开放式的企业兼并重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出来,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前进。

(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各类企业发展

根据企业自身所具备的基础资源与特点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优势发展,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首先,需要结合生产情况制定并研究产业转移的方案,提出更多、更合理的指导意见,使企业在产业转移中朝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其次,加大对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搞好,将转移对接功能优势化平台搭建出来,将市场作为导向,减少内部行政干预,始终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五)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支撑

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一定要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模式,比如完善企业的准入许可管理,并加快其在企业内外部的推广应用,实施集团化管理。另外,也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对企业自身的辅助作用,从内部进行行之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3]。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应该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元化的,这与企业自身的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决策有关,也与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有关。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鼓励各层次企业从内部结构调整开始,结合自身实力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管理机制创新和生产技术创新。并开放眼界,寻求与社会资本及海外资本的多层次合作,为早日完成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野.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职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2] 朱宏任.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14(11):24-31.

[3] 蒲方合.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对外经贸,2014(10):51-52.

作者简介:

陈 芳 (1989.02-),女,安徽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440)

猜你喜欢
新常态挑战
我来挑战(二)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