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
【摘要】2010年,FM89杭州新闻广播大密度布局评论节目,构建了以《连线快评》为代表的多样态评论体系,凸显了品牌特色。《连线快评》是一档在每个整点播出,长度为3分钟左右的原创评论节目,节目针对最新热点事件,通过电话连线,力求在第一时间对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本文深入介绍了该节目在关注民生、快速发声、打造特色评论、碎片编排、审稿机制、全媒联动等方面做出的创新实践,展示了杭州新闻广播以“观点电台”为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关键词】 《连线快评》 创新创优 用户体验 杭州新闻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杭州文广集团深化“新闻立台”,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部署,FM89杭州新闻广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观点电台”为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独家观点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鲜明特征,借助品牌评论确立城市广播新闻台的话语权威,透过价值观表述强化主流媒体的思想表达与观念引导。几年来推出了一批评论节目,其中以《连线快评》节目为代表,构建了多样态评论体系。
《连线快评》节目创办于2010年,是一档在每个整点播出、长度为3分钟左右的原创评论节目。节目以打造“快速发声、短小精悍、新颖有力、动心动情”的广播评论为宗旨,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节目力邀杭州本土、北京、上海等地资深媒体人、大学教授、公务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组建了“评论员专家智库”,针对最新热点事件,通过电话连线,力求在第一时间对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节目在杭州同类型节目中的知晓度、满意度位居前列。节目在连续获得“浙江省、杭州市新闻名专栏”等荣誉之后,2014年获得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2016年又喜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的“2015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如今,《连线快评》节目已经运行到第六个年头,一个地方新闻台,每天这么多点位,约请这么多全国各地的评论员紧跟新闻热点做评论,能够如此投入并坚持下来,“秘诀”只有一个——不断地创新创优。
一、坚持导向,争取及时发声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这也是舆论传播活跃期和舆论冲突多发期。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社会公众对于同一现象往往提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见,多种声音争执不下,舆论交锋激烈,呈现出分散化和多样化特征。而新媒体的成熟给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社会舆论结构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和草根话语并立的格局。在这样的语境中,广播评论节目要想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就应当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主动权决定话语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度,《连线快评》以“快”抢占舆论制高点,争取主动权。
(一)快速发声,观点有力
《连线快评》在“快”字上做了大量准备,节目布点于全天的整点时间,紧紧跟随新闻的脉动,热点事件、重大事件见诸媒体后的两个小时内,就会有相应的评论发出,第一时间影响受众。此外,《连线快评》对“快”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对“最快权威观点”的追求,力争评论员拿出的是可以“最快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例如2015年7月23日,杭州一场暴雨,让很多市民进入“看海”模式,交通一度拥堵接近瘫痪,给市民上班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节目立即约请防汛、城市规划、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专家,对大面积内涝的成因、破解方法等展开连续地分析点评,让民众对“内涝”有正确、客观的认知,而不仅仅停留在情绪发泄上。
(二)关注热点,突出本土
作为地方新闻台,其竞争力的基点和源泉就是“本土”,它拥有地方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和首发优势,还有与本地听众的精神和感情维系。《连线快评》坚持“贴身评论”,接地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取与杭州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评论。以2016年2月5日的选题内容为例,节目选取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即将实施,如何发挥好新规正能量”“杭州多家重点高中开出‘分号,优质教育资源会否被稀释”“杭州市政协委员建议,绕城高速应免费通行”等本地题材,占当天选题的80%。
不难看出,《连线快评》关注那些既是当地党委、政府下决心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那些贴近百姓生活、涉及百姓根本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根据2015年11~12月的统计,涉及“菜篮子”、食品安全、物价、收入、维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交通、城建、城管等方面的选题占到了40%。在评论中宣扬向善、理性、包容的价值观,对热点事件进行及时、专业、中肯的点评,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回应社会热点、疏解社会矛盾,充分体现正能量。
二、立足原创,打造特色评论
(一)评论内容的原创性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媒体从业人员把新闻内容的重要性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内容的原创能力,《连线快评》的节目构成正是每一条原创评论,这无疑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当然“内容为王”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有内容便是好的,而应该是“有价值”的内容。《连线快评》随时关注受众对评论内容的“选择性”,通过对受众在各个平台上的留言、参与话题的响应程度、在新媒体平台的点击率以及阅读量等数据的观察、分析,了解受众的心理,研判内容价值,调整选题方向、优化评论员队伍,使《连线快评》的节目内容有品质、有价值。
(二)大胆启用“草根”评论员
为了达成节目对“快”和“权威”的支撑,《连线快评》构建了近百人的评论员智库,这些评论员来自传媒、高校、政府机关等领域,有“本台”、有“本土”、有“外援”、有“大腕”。除此之外,节目大量引入“草根”评论员,汇聚民思、民意、民智,让更多民众有了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节目先后推出了“大声亮观点——草根评论员海选”等活动,通过频率微博、微信,就热点新闻事件邀请网民畅所欲言,征集到的言论经过编辑、审稿后在节目中播出。这些评论大多言简意赅、观点理性、特色鲜明,易在听众中引起共鸣,它们既成为主流舆论的有效补充,又满足了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个人看法的心理预期。
(三)多角度呈现,个性化表达
《连线快评》多元化的评论员队伍带来了新闻评论角度的多样化和语言表达的个性化。节目评论视角多元,观点纷呈,打破了观点单一、视角单一、舆论统一的局面。如,2016年1月15日,因为在糖炒栗子的包装纸上印了“最好”,杭州一家炒货店将被处以20万元罚款,而之前这家炒货店在杭城“吃货”中的口碑一直不错,如此处罚引来一片同情声。就这一事件,节目约请的两个评论员也“针锋相对”,分别提出“‘吹牛者上税才能保障公平竞争环境”“‘最优秀炒货店被罚,消费者为何不买账?”的观点,双方评论均有理有据,从不同角度启发民众的思考。
当然,评论内容好不好只是一个方面,语言表达是否有个性、是否好听,直接关系到听众会不会选择收听。《连线快评》节目从广播优势出发,在表达上追求口语话、通俗化,鼓励评论员彰显个性。经过多年的打造,这些评论员以不同风格吸引了各自的“粉丝”:有的评论员在针砭时弊中不失诙谐幽默,如《好在被“淹”的不是民声》《天价鱼调查的“正确打开方式”》;有的循循善诱、思考严密,如《杠杆上的楼市不可持续》;有的抑扬顿挫、先声夺人,如《企业的工会组织这个时候在干什么?》《麻绳当作青蟹卖,这就是欺诈!》……充分发挥了广播声音语言的优势。
三、用户为先,采用碎片编排
在当下传播形态中,受众作为媒介使用者的身份日益显著。他们从被动告知转为主动参与,甚至自动传播,这一变化催生了用户思维概念的引入。用户思维首先将媒体的内容提供和传播渠道视为产品,而把受众在使用媒体产品之前、期间及其后的体验,作为产品生产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些体验包括,受众在使用内容产品前中后的情感、喜好、认知、印象、行为,以及愉悦度、价值感、有用性等等。强调用户体验,《连线快评》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1.碎片化设计
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使得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变得碎片化,谁能占据用户途中、等候甚至马桶上的碎片化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基于此,广播评论的生产、呈现方式也应发生变化。《连线快评》改变以往厚重的评论节目形态,进行碎片化设计,将每一期节目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评论主体内容在2分钟以内,节目短小精悍,满足了用户的信息碎片化需求。
2.密集编排
受众收听广播不再像过去那样守候收听,更多的是一种随机性收听。《连线快评》采用全天整点贯穿的编排手法,以高密度、快速度、大容量、可互动,又不影响受众主体行为的伴随特点,让评论随时听,突破了与受众互动的时间限制与地理限制,提高了用户体验的便捷度。
3.全媒体布局
节目与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合作,努力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布局,力求使用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都能方便地接触到节目,自由地接收所需信息,这也满足了用户对节目呈现渠道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连线快评》以观点为统领,帮助受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得更有价值的内容产品,大大降低用户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与附加价值。
4.表达鲜活
《连线快评》总结广播传播规律,在改文风上作了许多努力,节目杜绝空话、套话,力求在表达上做到简短、鲜活,集萃了最精华的思想,评论员的表达也多采取“述说”的方式,增强与用户的贴近性与共鸣度。
四、机制保障,全媒多点合作
(一)设立总编辑值班制,严格审稿制
每天由一位频率中层干部担任值班总编辑,全天候坐镇导播室,密切关注本地、本省以及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统筹安排全天的评论话题,根据不同选题所涉及的领域,负责协调相应的评论员。同时,更要及时审核评论员的稿件,审听连线录音等,确保《连线快评》“快”而有质量,观点新锐而又不失偏颇。
节目坚持“选题三级审查”,先由节目编辑会同特约评论员初步筛选选题,节目编辑熟悉新闻宣传纪律,明确各阶段的宣传要点,就选题和角度与特约评论员进行充分沟通,适度引导。这一岗位的责任就是确保所评论的新闻素材真实可靠,评论的观点客观权威。之后由值班主编审查选题、审听内容,再交由新闻部主任签审;如果是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须交总监把关。审查时掌握两个原则:一是没有经过正规渠道核实、发布的消息不用;二是涉及敏感人物和问题、容易煽动群体性不良情绪的消息不用。做到“宁可晚评、宁可不评、不抢风头”,力求每条评论引用的事实和观点都“站得住”,不打“擦边球”。
(二)建立联动机制,与全天节目密切互动
总编辑值班期间,一旦发现其他节目产生了值得评说的内容,则立即约请特约评论员,及时与节目联动。如:本台《第一调查》节目接到听众投诉,认为自己在超市的一次消费是受到了其促销广告的误导,他向工商部门投诉时,对方以超市的行为构不成欺诈为由拒绝立案调查。对此争议,当天总编辑立即约请了一位从事律师职业的本台特约评论员,做了一篇题为《超市促销广告误导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的快评,既从法律层面答疑释惑,对此类争议提出建设性解决办法,也对于超市以及工商部门的处理方式提出批评。诸如此类,快评与新闻、快评与节目、快评与官方微信平台等等的及时联动,让评论更有的放矢,让节目内容更有厚度。全天节目相互照应,彼此呼应,形成合力,整体性更强。
同时,《连线快评》借助新浪微博、本台网站、官方微信平台等,与受众互动。节目将重点评论的话题提前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发布,邀请受众参与评论,收集受众的观点,并选择其中精彩的部分用到节目中,既丰富了节目内容,也增加了节目与新媒体受众的黏性。
(三)全媒合作,力求传播效果最大化
以传统广播为根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尽可能地把能够直达用户的传播方式纳入传播体系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正成为网络时代《连线快评》的追求。
2013年起《连线快评》与腾讯·大浙网《民意调查场》展开合作。在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连线快评》即对调查数据和一些网络上的观点展开点评,腾讯·大浙网部分刊发《连线快评》的评论员观点并提示收听。在“杭州城市内涝”“孙杨无证驾驶”等新闻发生后,腾讯·大浙网启用QQ弹窗弹出的新闻中,对《连线快评》评论员的观点进行了展示,并将观点放置于腾讯新闻手机端的显著位置,供浙江用户登录QQ或微信时第一时间接收。同时,《连线快评》还与杭州网、杭州发布、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展开密切合作,辟出专门版块,展示评论员观点。此外,《连线快评》将评论员对热点事件的点评,通过频率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进行推送,覆盖50万微博粉丝和1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在新媒体平台上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节目与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先后在《杭州日报》《青年时报》《每日商报》等报纸的评论版面推出《连线快评》报纸版;与杭州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互换话题内容,共享媒介资源,做传播平台的有效延展等。
2015年起《连线快评》还与浙江省内部分城市台达成合作,由《连线快评》输出节目内容,每天精选数条评论的文字稿及音频供其使用。这一合作在提升这些城市台新闻评论实力的同时,也是让《连线快评》节目“借船出海”,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有效放大了传播效果。目前,《连线快评》的声音覆盖到了温州、衢州、嘉兴、金华等地区。
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以“观点”来谋求差异化竞争已越来越被业界认同。《连线快评》将不断创新创优,进一步通过融合传播,借势、借力、借道,保持竞争优势,使传统传播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同频共振、同步发声,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