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辛苦的耕耘工作。然而,从小学到高中,特别是高三学生到了求学的关键时期,却愈加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恐怕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习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针对写作不怵、不怕,没有心理障碍,喜欢写,自觉愿意地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便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二、积累素材,活化写作
通过激发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材料的积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优美生动的语言范例。
1.在阅读中提升写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不仅要加强语文课上的阅读训练,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让学生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陶冶了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把读书、思考、练笔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习作的材料,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如学习了《我的空中楼阁》一课,请学生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来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读了《我有一个梦想》,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你的理想之舟在哪里等等。
2.在生活中强化写作
作文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为学生营造写作空间,营造写作氛围。“果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社會生活是一座主矿,既是创造之源,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春游、秋鉴,让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去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可以组织学生下农村,进工厂,让火热的社会生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有是情,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文学艺术殿堂瑰丽辉煌,社会、自然世界争奇斗艳,当我们教师引领学生对此窥视、感受、体味,渐渐叩醒他们沉睡的心扉,他们的笔端也将会“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善于发现,让写作成为抒发个性的平台
既然习作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那么,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淡化语文教学中标准答案的意识,冲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独立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写出具有自己个性风采的文章。
总之,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与鼓励下,使学生达到想要写——主动写——能写、会写的程度。学生写作能力自会有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