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的培养

2016-05-30 02:37李佳妮
大东方 2016年6期
关键词:节奏感律动节奏

李佳妮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现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节奏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特别是在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所提出的“体态律动”、“声势”教学法都充分体现了对节奏的重视和培养。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这个阶段是直接感知和体验节奏的最佳时期,采用多元化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低中高三个段的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好基础,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

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节奏是音乐的起点和终点,同时还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感知节奏是人的一种本能。

一、建立均匀的节拍感和稳定的速度感

建立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是节奏训练的首要任务。节拍作为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是节奏的主要特征。节拍感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节拍的感知能力,能够准确掌握拍与拍之间时间间隔关系的一种能力,它具有连续性,匀整性、循环重复等特性,表现在相同时间间隔里一拍接一拍的拍下去,任何人都有天生的拍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新歌之前,跟着歌曲的伴奏音乐练习节拍,节拍感除了这种规律的循环往复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感受节拍中的强弱关系,节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节拍重音,培养学生的节拍感与律动感,能准确地把握好各种拍子所表现的基本音乐形象及各种拍子所体现的不同律动特征,德国歌剧的奠基人威柏说过;节拍对于音乐应该像脉搏对于人的生命一样。

节奏的训练同样离不开培养稳定的速度感,速度感是长时间地、不加快也不减慢地完成歌曲,培养和发展稳定的速度感对于节奏训练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节奏的结构并不因速度的不同而变更。每一首歌曲,一般来说都有相对固定的速度要求。因为速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速度对于同一首作品来说,所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用身体律动来感受节奏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让我们发现用身体表达对音乐的感觉,要求学生整个身体做出反应,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载体。通过这些“用身体感受音乐,诠释音乐”的体态律动练习后,学生会逐渐形成敏捷的身体反应能力,并把身体表现节奏和嗓音歌唱节奏相结合,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兴趣盎然,节奏学习不再枯燥。

三、加强基础训练

1.节奏模击

节奏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走路、说话也同样有一定的韵律存在,都是音乐节奏的源泉。比如:班级里的加油口号,同学们玩时的一句口令等等,都可以随机抓住学习,因此,从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情景入手,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魅力。

2.左右手分工

学生在学习新歌曲之前,让他们先用左手拍节拍,掌握歌曲的速度,建立一定的速度感,通过增强节拍感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再用右手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把节奏融入歌词的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两手同时合作,一手拍击节拍,一手拍击节奏。

3.随乐即兴创编

听着音乐做律动,律动可以是规范的动作,也可以是学生随意创编的动作。活动中,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加以反应,在律动中体会乐曲的意境和情感。

小学生对于客观世界和自己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自己感官的直接体验来获得的,小学生早期的艺术活动是一种集动作、语言、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行为,而使他们融合在一起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节奏。小学生早期阶段是直接感知和体验节奏的最佳时期,节奏以其趣味性和人的本能感知优势,对于他们的听觉、模仿、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的源泉。现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节奏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特别是在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所提出的“体态律动”、“声势”教学法都充分体现了对节奏的重视和培养。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这个阶段是直接感知和体验节奏的最佳时期,采用多元化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低中高三个段的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好基础,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节奏感律动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