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杰
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其任务是优化学校教育要素,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工作高速、有效运转的秩序,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育人合力,追求最佳的教育效益。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除了转变“应试教育”,建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我们要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管理就必须把精力放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教育、训练和管理上来,着力构建现代的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而又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应花大气力抓好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素质训练过程,促使学校整个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们看到,我国学者对学校管理的研究,呈现出一种高度综合的趋势,其表现是:他们把學校当作一个整体,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研究,致力于探索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规律,最大限度地综合各种研究成成果,构建新的学校管理学体系,力求拿出有一定份量的学校管理学新作。
一、学校管理的基础建设
与管理机构配套,学校必须要建立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总务管理制度,体育、卫生制度,各处室主任、副主任职责,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职工的工作职责,党政干部廉洁自律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学校各管理层次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规范,保证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行。
对不同的具体工作过程,也努力使制度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优化各工作环节,如:教学规程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出较为具体、规范的要求,内容涉及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试卷分析等都应有明确规定。班主任及班级管理,从卫生、纪律等也应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从学生进校到离校都有具体要求。对教职工也要制定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
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二、重视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以德立校是学校办学的宗旨。良好校风对学校所有成员具有强大的同化力、约束力和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效。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弄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弄清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标准和内涵。
加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领导科学、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当前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
学校环境整洁宜人,这些建设都有力的强化了与优良校风相一致的健康、文明、向上的现代人意识和浓郁的校园文化。
三、强化民主管理。增加学校凝聚力
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强调“人”的重要性,全心全意的依靠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遇重大问题及时征求教职工意见。工会是联系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是纽带,工会定期进行合理化建议及评议校领导活动,调动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应组建家长委员会,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召开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会,及时反馈信息,定期举行学生评价教师活动及时调整教学工作安排。
以上管理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正以极大的热情、有力的措施为把我校建设成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学校管理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多维性,或称立体性、发散性。成功的学校管理实践表明:要管好一所学校,不仅要对下管理,而且要对上管理;不仅要对内管理,而且要对外管理;不仅要对别人管理,而且要对自己管理;不仅要对现在管理,而且要对将来管理;不仅要对硬件管理,而且要对软件管理。这种放射性的性质,要求我们多维思考学校管理问题,这就必然出现多种风格的学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教师的水平也未能因课题、论文等定量的增加而提高。
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重视学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理性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人为地漠视非理性及其非理性教育,因而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