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剑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以下几方面是我个人的浅见:
一、引读贵在质疑,诱发兴趣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视频、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以视频设置悬念导入。视频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以音乐设置悬念导入。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愚公移山》,随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念:“愚公创造了什么奇迹?后人感叹的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愚公是在什么情况下移山的,他成功了吗?”学生们高兴的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三、触境生情,以情动人
心理學指出,人的情感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他人,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情感,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有效的技巧使学生自我感受,引起共鸣,在奇妙的氛围中牵出他们的情愫,从而在学生与文字中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如一位老师在讲《白鹭》这篇文章时,她是这样引起学生注意的:
教师导语:(深情地)人们常说,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充满无穷生趣,蕴有无限灵性,那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许多诗人眼里充满诗情画意,它让许多文人为之感动,也使每一个智慧的作家充满灵性。于是寄情山水、感悟生命便成了许多文人墨客钟爱的事情。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以后,试着用一句话书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对于录像中可爱的小生灵,你也试着用一个词儿来描绘一下它留给你的印象。
这位老师首先通过一段充满哲理的感性语言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在老师营造的恬静的意境中浮想联翩。继而,这位老师再播放了白鹭的录像。学生逐步深入,注意力慢慢被吸引,从而进入课文。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这位老师改变一贯惯性的教法,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或默读,而是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创造性地从审美角度入手,以“美”为线索,让学生发现语言美,欣赏意境美,创造想象美,感受形体美,体验情感美,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启发,学到知识。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增强群体观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可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曾听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在讲到写泸定桥地势险要这段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敌人为什么只拆掉桥上的木板,而不炸毁这座桥?这样不就可以阻挡红军过桥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他巧妙地将问题交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理解了,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炸桥,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拆掉桥上的木板,对岸又有他们的重兵把守,岸边又是悬崖峭壁,桥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这些铁索红军是插翅难过的。从课文中写敌人的喊叫声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个教学事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